盧智慧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學 223001)
初三化學是學生走進化學世界的起始,是學生感受化學奧秘的開端.然而,由于學生在此之前缺乏對化學問題的基本 ,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在化學學習之處很容易遭遇學習的障礙,陷入對化學新知探究的沼澤地,而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探究物質的變質問題為切入點,既可以幫助學生輕松突破新知學習的瓶頸,更能在問題解決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應多加重視這類問題.在對課本內容歸納分析,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基于核心素養理論,對于物質變質問題提出了以下三個解決步驟.
學生要判斷物質變質的原因,就必須要掌握課本中各種物質變化的原理.物質的改變不是憑空出現的,所有的變質問題不過是物質本身與空氣中一些物質反應的結果.因此,探究物質變化的原因,只有在對物質相關反應原理的認真分析上,進行化學邏輯分析,才可以進行科學推測.
例1 某同學做中和反應實驗過程中,將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當中,意外看到有氣泡產生,在確認藥品沒錯,只是在瓶口發現有白色粉末狀物質后,該同學認為是氫氧化鈉溶液變質了.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是什么?

在初中化學中,物質變質主要考的是氫氧化鈉(NaOH)、氧化鈣(CaO)、氫氧化鈣[Ca(OH)2]這三種物質的變質.因此要牢記這三種物質相關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產物的特點、性質,再結合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就很容易推測出變質的物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與探究素養是化學核心素養之一.化學實驗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既具有鮮活的色彩,更具有無盡的吸引力.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的觀察可以分析解決問題.在探究物質變質的過程中通常要考慮變質是完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要檢驗一種物質是否存在,我們必須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
例2 現有一瓶氫氧化鈉溶液,需要檢驗其是否變質,如果變質是完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試劑有酚酞溶液、稀鹽酸、氯化鈣,請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初中化學常考題型,也是比較難的一類題.實驗素養的提升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上述問題探究的進程中,學生在遇到這一類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實際上這些題目通常是教材實驗的一些翻版.因此一定要在掌握化學原理的基礎上,多熟悉以下教材中的實驗流程,注意事項,以及特別的一些字眼如“少量”、“過量”,并且思考原因,平時做到這些就可以輕松應對.
在推測判斷物質變質原因,實驗檢驗變質程度后,最后一步就是添加試劑去除變質的物質.除雜這一步要做到三個原則既不引入新雜質,也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還要使雜質便于分離.要使雜質便于分離,最好是將雜質以氣體或者沉淀的方式分離,因此分為了氣化法與沉淀法.
例3 要求設計實驗,分別除去氯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雜質碳酸鈉.

除雜的三原則深刻體現了化學思維這一核心素養.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在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原理的基礎之上,以化學思維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嚴格遵循化學原則為要求,嚴謹完成實驗的設計.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解決問題的樂趣,更發展了自我能力.
初中時期是學生步入化學殿堂的起始,是滋養學生濃厚化學興趣的關鍵時期.而由于這一時段初中學生身心的特殊性,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化學新知的同時,更需要通過科學高效的措施,不斷優化學生的化學思維,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物質變質問題的解決過程需要符合化學邏輯,是優化學生化學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思維和能力,以幫助他們進行更好的創新.相信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一定能更快、更牢地掌握化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