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楊
(廣州紅谷皮具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50)
在文化大融合的全球化趨勢下,怎樣將傳統帶入當代,使兩者之間相互關聯、實現共融是大時代的必然趨勢。傳統的非遺技藝-黎錦根植于局部區域文化,而其所面向的群體也較為局限,而當代設計更多地則是以開放的心態包羅萬象。怎樣使這樣兩種較為獨立的個體性文化交匯融合跨界設計要面對的問題。面臨這樣的抉擇,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傳統,以開放的心態來審視當代藝術設計,通過全新的思考方式來詮釋傳統,努力以新的視覺感官呈現方式來實現非遺技藝與當代產品設計的跨界共融。
(1)“黎錦的藝術魅力主要體現于各種織物在圖案及色彩上的藝術處理?!崩桢\圖案的處理體現了黎族同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具有明顯的東方民族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特點。受這種哲學觀念的影響,黎錦圖案不僅有寫實性也有抽象性,尤其后者更顯示了黎族人民驚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實踐。
(2)“海南黎錦技藝在2009 年10 月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 年12 月2 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海南黎錦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已正式啟動,該項目將歷時3 年,系統研究黎錦的發展歷史和傳承、紡織技藝、圖案、服飾等?!?/p>
本課題旨在研究通過傳統與時尚相融并且在國家大力發展海南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傳承海南黎錦非遺根脈,煥發海南黎錦非遺新活力,助力海南黎錦非遺潮流化表達之一“手袋箱包皮具行業”。以達到樹立海南黎錦非遺品牌,逐漸形成可復制、可持續、可參與、可體驗的非遺傳承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樹立起非遺傳承標桿。
本課題旨在研究通過傳統與時尚相融并且在國家大力發展海南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傳承海南黎錦非遺根脈,煥發海南黎錦非遺新活力,助力海南黎錦非遺潮流化表達之一“手袋箱包皮具行業”。以達到樹立海南黎錦非遺品牌,逐漸形成可復制、可持續、可參與、可體驗的非遺傳承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樹立起非遺傳承標桿。
研究用海南黎錦材料以及相關的元素在包包制作上的運用,考究其可實施性。從成本、操作、及產能效率考慮出發,研究一種可操作、貼合市場、符合消費都主流的一種新的技術及元素的傳承方式,并可以市場化、商業化的一種新型的文商旅結合的一種方式。
“黎錦制作精巧,色彩鮮艷,富有夸張和浪漫色彩,圖案花紋精美,配色調和,鳥獸、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紡、織、染、繡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染料主要采用山區野生或家種植物作原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黎錦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p>
“黎錦圖案是體現婦女的審美意識、生活風貌、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及藝術積累的文化現象?!逼鋬热葜饕欠从忱枳迳鐣a、生活、愛情婚姻、宗教活動以及傳說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織錦圖案有100 多種,大體可分為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產用具、自然界現象和漢字符號等紋樣。
“黎錦是以棉線為主,麻線、絲線和金銀線為輔交織而成?!睎|方、昌江地區黎族創造了扎染與織造相結合的織錦工藝。其經線多采用纈染法,在一個扎線架上編好經線,然后用紗線在經線上扎結,染色后拆去紗線,即出現藍地白花的圖案,再織進彩色緯線。
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為非遺的活態傳承提供了一種可能,跨界之路由此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有著3000 年歷史的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融入現代審美和設計后,在重新融合設計后,驚艷全場,而有溫度、有故事、有創意、有設計的文創產品同時也成為年輕人個性消費的“暢銷品”;……非遺跨界一旦找對了路子,就會贏得“滿堂彩”。當然,如何讓傳統手工技藝重回當代生活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還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如何吸引年輕人關注,如何進行當代藝術的嘗試與開拓??缃绮皇且粋€口號,需要傳承人與設計師相互學習,才有可能攜手共進??缃缫膊皇青孱^,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度該如何把握,如何將非遺的活態傳承開展得有聲有色,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繼承、延續傳統文化。
(1)文獻綜述法:通過對黎錦藝術特征,箱包設計以及少數民族圖案在箱包計中的運用等相關文獻期刊的查閱,整理和分析國內織錦文化的研究現狀,黎錦的藝術特征以及運用手法,探討新的研究角度。
(2)圖像采集法:在書籍,論文和期刊中運用掃描儀和數碼相機對有黎錦和圖實驗樓應用的圖片進行采集。
(3)分析比較法:把搜集到的資料及時整理,以便尋找具有代表性的黎錦元素,有利于黎錦圖案的提取運用:通過分析、類比和歸納的方法從國內箱包設計的案例中探索設計方法。
(4)市場調查法:關注箱包皮具市場信息,以便掌握箱包皮具的資料,對箱包皮具設計的發展有較為準確的把握。
使用現代工藝,純粹的現代工藝會埋葬作品應有的韻味。但是純粹使用傳統工藝,因為其產品的生產周期長,可復制性小、產業化生產的可行性小,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因此,需將現代工藝和傳統工藝互取所長,互補其短,將現代的制造工藝技術與傳統核心工藝相融合,成功實現傳統工藝的現代操作,這是本項目工藝研究的主要內容,本課題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將其中可運用的工藝及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來,使產品具有中國韻味,傳達出中國手工藝極致、優雅的氣質?,F階段的設計及技術創意點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1)設計創新:將中國傳統黎錦中的文化元素(包括大力神等)融入設計,使產品風格具有獨特的地方韻味,同時也給皮具行業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做出貢獻。
(2)應用創新:因為中國傳統黎錦文化豐富多彩,所以可以研究和選擇的范圍也非常的廣,我們可以從材質、工藝等方向進行嘗試,創造出在視覺或感官上更加別致的產品,使傳統黎錦不僅只是一個狹險的手工織布行業,不只是一個用一根根線織起的布而已。它還可以很多元化的發展,運用新興的工藝技術,融合很多我們以前沒有想過的東西。
(3)結構創新:將手袋中各個可變化的元素及文化的重點點開發出來出來,使這些元素可以相互連接,起到手袋元素靈魂的作用,撐起整個手袋的精神內核。然后固化某些元素,使每一款或系統產品手袋都具有不變形的精神特點,使每一款袋何時何地都是美麗優雅的造型
A 圖案元素的應用(如圖7)。
B 圖案元素的提取再加工(如圖8.9)。
C 色彩及肌里的應用(如圖10.11)。
6.3.1 普通款形的原始應用(如圖12)
6.3.2 結合元素的款形設計(如圖13.14)
6.3.3 特定款形開發(象形設計或是創意設計款形)(如圖15)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6.3.4 結合元素進行設計(以大力神元素為例)(如圖16.17)
(1)對于拼結工藝有紋路皮料效果佳,且在皮面上,可以還黎錦原有的編織肌理相吻合,沒有視覺上有突兀的感覺。還原了黎錦原有有效果。摔紋皮效果較好,但因皮紋有起伏,圖案有掉落可能平紋皮效果壞,因圖波林的列針孔起細密,可能對皮壞青花刺繡。
(2)對于印染工藝平紋皮效果較理想,這樣可以高精度的還原圖案原有韻味。
(3)對于壓印工藝:平紋和有紋路的材料皆可選擇,主要側重壓銅模紋案的精細程對而對應的選擇相反的材料。
在制作小樣的過程中,需要跟進不同方式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比修壓,不斷修善小樣的細節和工藝。
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現代化演進帶來人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改變,使人們與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快地拉開距離,但另一方面,人們也比任何時候更迫切地尋求精神家園的寄托。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永遠處在人們的珍視和保護、傳承之中。這種堅韌的守望和堅持,需要堅定的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更深切地認知非遺的價值。被古人譽為“黎錦光輝艷若云”的黎錦,在今人看來,很難說已經認知深透。不說其紡染織繡技藝的精妙,單說其紋樣圖案的形式及蘊涵的歷史、民族、文化、信仰、風俗、人生奧秘,寄寓和體現的黎族婦女的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意象和藝術表達的深邃、豐富及高度的概括力,都需要以敬畏之心進一步展開系統研究和探索。據統計,黎錦圖案有百余種,包括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以及幾何紋和表現生產與生活事物、自然界現象、漢字符號等紋樣。這些紋樣類型又細分為很多不同設計形象,如動物紋中的青蛙形象就有300 余種。不管是以意象表現自然萬物的圖案,還是形象地反映環境情境的圖案,不管手法是夸張變形還是擷物點睛,看似信手拈來,造型簡潔,卻是畫面充實,意韻悠長。尤其是利用直線、平行線、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組成的幾何紋樣,形式奇特,意象無窮,其創造智慧和審美表達的能力不由人不嘆服。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箱包皮具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據的越來越高的地位,由以前的功能屬性慢慢發展成為搭配屬性,有可有可無的服飾配件變成必不可少的時尚單品,由物理屬性和精神功能有了新的理解高度和認知,在民族化,個人性,差異化上引起重視,那么,將黎錦的圖案通過提煉、重組方式,組成新的形態,運用于具箱包、男包、女包、飾品等設計上,賦予黎錦圖案的現代性和豐富性。通過案例實踐把黎錦圖案運用于箱包皮具,深入研究黎錦文化和箱包皮具設計的契合點,有利于理解黎族的民族文化,有利于理解箱包皮具設計多種多樣的風格特征:也必將有利于提高箱包皮具設計的文化內涵和設計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