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偉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在國際時尚舞臺上“中國風”越來越多的受到設計們的追捧,他們紛紛選擇蘊含中國元素風格的服裝作為自己的設計靈感源。從服裝面料、圖案、或是結構廓形,都源源不斷地吸取這些“中國風”元素融入其中,讓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審時尚碰撞出新的火花。所謂的“中國風”,是指在服裝設計中吸收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并進行創新。但“中國風”并不意味著簡單的照搬中國元素,而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礎上與現代時尚審美相結合,讓中國傳統元素展現出新的時尚藝術魅力。立領作為中國傳統服飾元素之一,不斷受到中外設計師的青睞,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
立領的雛形最早可追溯至漢代的交領,而傳統意義上的立領最初出現在明代初期,此時立領脫離領子與衣襟的一體式結合,由交領衍變變成獨立的立領,如明代的水田衣,而到了清代服裝中的立領是直接嫁接上去的,旗裝原本無領,所以清立領平鋪時是放不下去的,如清代時期的馬褂。后來在西方服飾文化的影響與傳統服飾發展變化的影響,逐漸演化為成為中式服裝中常用的一種領型,因此被稱為中華立領。
立領的發展彰顯了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彰顯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展現了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時代魅力和風采。如何將中華立領在傳承的過程中進行創新設計,將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審美相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和現代時尚的嶄新面貌,是中華立領在現代時裝設計中傳承與創新的重點。
立領是指領子的全部或部分包裹住人體的頸部,穿著的時候是直立起來的,對臉部輪廓線起到一定的襯托和修飾作用,給人以簡潔、利落、挺拔的感受。,立領是所有領子造型的基礎,雖然簡單但卻具有很強的功能性與裝飾性,深受人們的喜愛。立領可應用于茄克、風衣、襯衫、現代西服、連衣裙、禮服等各類服裝設計中。而將立領與禮服設計相結合,則更能彰顯立領的特點,凸顯中華傳統服飾特色。將立領的創新設計有效結合現代禮服的特點,將現代時尚設計和創新方法融入其中,更好的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特色,以更加華麗的姿態躋身于世界時尚設計的舞臺,彰顯中華服飾之美。
立領作為中華傳統服飾的經典領型,將其與禮儀類服裝相結合,將東方服飾韻味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使其造型既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服飾之美又符合現代時尚流行趨勢。將立領的領高度、領寬度、領口形狀、領子傾斜角度、領子與衣身的結構變化等特點運用不同的設計方法技與禮儀服裝有機融合,應用于現代禮儀服裝設計計中,不斷地對其進行創新設計,才能提高立領的設計感,提高服裝的整體風格和著裝舒適性。對于立領的創新設計方法本文主要從移植法、模仿造型法、夸張變形法、組合法、重復法等設計方法進行闡述,能夠創新對立領的設計。
移植法是指設計師將服裝設計中其他局部的原理、技術、方法等應用或滲透到立領的設計中,為中華立領的創新設計提供新的思維方法。移植服裝局部設計的結構原理或其相近學科的設計,既簡便又實用,因為服裝局部本身的形態最能喚起審美情感共鳴,移植過程可以對被移植外形進行再創造,賦予新的內容。最終的設計作品或許與原設計款式不同,但卻有著相似的構成方式,給人相似的審美構成形式。移植服裝局部設計的結構原理或其相近學科的設計,也許最后完成的作品與原設計形態、風格等方面大相徑庭,卻因流動著同樣的精神內蘊和情操,給人心靈帶來強有力的震撼。在立領的創新設計中我們采用移植法,比如將服裝結構設計中的省道、褶裥等結構特點引入到立領的結構設計中,突破單一的立領形制(如圖1 所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亦或者將半立體構成的設計方法移用到立領的結構設計中。
模仿造型法是指設計師在進行立領設計時,為了達到一定的設計效果,通過對已經存在或者曾經出現過的某種事物的色彩、形態或者結構等進行一些列的總結、概括、提煉、簡化或者變型,創造出符合設計法規則的新形態的結構,從而達到某種效果的一種設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確設計目的時,要對模仿的事物特征加以分析概括,在其基本形態的基礎上,不斷的與立領結構相融合,改變不合理的局部和結構問題,從而達到適應局部結構,尋求新的設計形式。采用建筑設計藝術作為服裝設計的靈感的來源,如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設計師可以在立領設計上注入悉尼歌劇院風帆造型,硬朗的線條搭配較大的銀白色金屬紐扣(如圖2 所示),將建筑感融入到現代服裝設計中,適當運用模仿造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夸張變形法是指將設計元素進行有規律的結構、色彩、面料等方面進行夸張,從而突破服裝結構上較為規范的單調的構成形式。夸張變形法是服裝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造型手法,傾向于強調造型,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夸張變形是為了表達某種效果所使用的,運用想象力對形象特征進行夸張甚至變形,從中尋求一些個性化的變化,適當對立領進行縮小或者夸大甚至充分發揮想象力賦予立領新的內涵與意義。此外,夸張變形法還可以用來突出立領在服裝整體中的特征,用來將人物的某個局部特殊特征更加深刻地展現出來,揭示人物特點,使人體著裝后能夠給人留下更加鮮明的印象,很多高級時裝或影視劇作品中都會運用這種手法。鬼才設計師麥昆2008 年秋冬充滿童話色彩的“住在樹中的女孩”系列:女孩在前半場中身著黑色素衣,在她遇到王子的那一刻,從樹上下來,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公主。在公主的造型中,麥昆采用立領的夸張變形來突出女孩的高貴(如圖3 所示)。
逆向思維法是指在設計中為實現創新或解決常規思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采取反向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逆向思維從立領的功能、結構、因果關系等方面作反向思維。比如,從中華立領的結構進行逆向思維,傳統的中華立領屬于圍繞人體頸部的合體設計屬于內傾式,將立領逐步遠離人體頸部可以變化為直立式和內傾式(如圖4 所示)。外傾型和直立型這兩種立領造型經常用于風格夸張、立體感強的服裝之中。在高級時裝中內傾式立領、直立式立領、外傾式立領的使用越來越廣,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重復法是指先確定一個基本的元素,然后將這一元素為主體在基本格式內進行有規律的排列,在進行排列時可作色彩、方向、位置等變化,并能夠產生形式上的美感。在眾多設計方式中,重復法使用起來時相對簡單的,也是最容易出效果,重復得設計方法使服裝局部造型對服裝的整體造型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控制取決于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從而使設計變得妙趣橫生。另一方面,這一設計方法也有弊端,過于復雜的操作時間以及其夸張的造型感使其作為成衣的性價比并不是很高,最終在成衣領域使用的并不多,只能在一些塑造形象感的設計作品中得以運用。例如采用重復設計法時,立領需要有相同比例的重復構成,可以將內傾式立領、直立式立領、外傾式立領互相結合進行等比例重復設計。對于立領的排序,可以在肩部位置重復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色彩、大小、材質的變動,但基本廓形須符合服裝基本審美。

圖1

圖2

圖3

圖4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華傳統民族服飾更是將中國傳承的禮儀文化蘊含在其中。中式服裝不僅是因為穿著的舒適與審美的表達符合流行趨勢,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和創新。中華立領在人類文明史發展的幾千年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記錄著中華民族服裝的發展。服裝設計師在中國傳統的服飾設計元素中尋找靈感時,更應該結合時代流行與審美,賦予中華立領更多的文化和藝術韻味。近年來國內也不斷涌向一批優秀的中式服裝設計師,例如夏姿陳、三寸盛京、NE·TIGER(東北虎)、蓋婭傳說等中式服裝品牌源源不斷的受到時尚人士的追捧。在中國服裝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既有對先前服飾形制的傳承,又有所創新發展,從而使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在世界時尚舞臺綻放,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當今文化高速發展,立領這一造型元素已成為中華服飾的標識,成為中國服飾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