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靜
(江蘇省海安市雅周鎮初級中學 226641)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教學不斷推進全方位改革的深化落實,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理念深刻貫穿于各學科教學中,而創新意識與能力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21世紀對未來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成為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化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發展特質,不單單是化學公式的簡單羅列與應用,其作為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創新意識與能力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內容.為此,對于化學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策略的探究有著重要價值.
“減負”、“快樂學習”等口號提出多年,但學生面對學習的情緒仍然十分復雜,畢業后撕書、燒書慶祝的案例頻繁曝光,足以表現學生對于學習的怨恨大于喜歡.但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同,其激發學生心理對學習的熱愛,并讓學生感受創新與創造的價值.因此,這就需要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核心,基于學生學習需要提供學習資源、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創造環境.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空氣”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中,筆者在教學中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空氣作為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氣體,每個個體無時無刻不在接觸空氣,但幾乎所有人都喜歡新鮮的空氣,這是為什么呢?從這一角度引入學習內容主題,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對自我認知中的空氣進行總結,反饋給教師,教師從反饋信息中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將知識與學生興趣點融合在一起.如很多學生反饋空氣是無色的,它是真實存在的么?它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教學中可以通過空氣成分探究實驗帶領學生探索,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解決知識學習任務.
以生為本,將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核心,是保障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的重要基礎,而也正是在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中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膽識,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目前,初中化學教材內容主要以理論為主,考慮到各地實驗資源水平的差距,教材上的實驗較為簡單、基礎,從而減少了學生動手實踐機會,嚴重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發展.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地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機會,并在具體實踐當中鼓勵學生創新.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酸、堿、鹽這部分知識學習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酸堿鹽性質比對實驗,為了充分對比性質本質,鼓勵學生探究新的實驗方法,有的學生提出為了使實驗中成分之間的接觸更加充分,建議將放置試劑使用的試管換成點滴板,不僅使實驗更加規范,也使實驗中反應現象更加明顯,這一簡單的改變讓學生的創新想法得到了肯定,并且通過實踐證實這一創新確實存在價值,便于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新意識.
又如,在很多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氣體與成分對環境有一定污染,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優化實驗方法或科學處理污染物質,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灌輸,也為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中,為了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學生提出利用密封裝置收集廢氣,再集中通過燃燒法進行處理.
思維能力是影響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任何創新的出現都需要縝密的思維邏輯作支撐,因而,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十分關鍵.從化學學科的特性來講,每種物質性質多元,在與不同物質接觸或處在不同環境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也不同,學生需全面掌握每種物質的性質,才能靈活運用化學知識,這就決定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全面考慮,并從不同的邏輯角度進行分析,正確理解化學反應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碳酸鈣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中,從宏觀層面學生可以了解碳酸鈣的性質、形態以及碳酸鈣的產生,但為了從更全面的角度展開學習,還需要了解碳酸鈣的組成成分,通過組成成分明確碳酸鈣在與不同物質接觸時可產生的化學反應以及自身發生的變化,從而形成對碳酸鈣的全面認知.這種教學模式將使學生始終從全面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為學生思考、創新方面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技術手段與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融合,在日常教學中,為通過逼真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思考,刺激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輔助教學資源.例如,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受實驗器材限制,諸多復雜實驗無法在課堂上展現,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可直接通過視頻,將實驗簡單化、可視化,讓學生通過視頻全面了解實驗內容,根據直觀畫面展開思考,更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同時,充分發揮課堂筆記的作用,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將學習過程中獲取的知識以及體會記錄到筆記當中,通過筆記明確學習重點、難點,并直接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在課后基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再一次思考問題,解決自己的困惑,并在解決問題中產生新的想法,也是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創新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在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中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創新環境的影響體現在精神與行為兩個層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人格,基于平等、民主思想展開教學,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樹立人格平等觀念,從而破除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在學習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錯誤,面對該種情況,教師以往常以批評教育方式告知學生要認真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自信心、自尊心、積極性,基于平等角度來講,教師可通過平等溝通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尊重以及自身對學生在學習上的支持.
例如,在教學硫酸性質這部分知識過程中,一名學生將硫酸與鹽酸兩者性質混淆,在表述中出現了錯誤,但筆者并未對學生進行批評,而是用教材中給出的實驗帶領學生們再次鞏固硫酸性質,這名學生恍然大悟,并且加深了對鹽酸與硫酸性質的掌握.在祥和的環境中,學生敢于表現自我,因而也更利于創新意識的產生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文章以初中化學為探究對象,詳細探究了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師們的重視,在教學中利用有效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發展,以充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