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華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常青初級中學 226561)
先學后教是很多地方提倡的教學策略、教學要求,這種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一方面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知目標,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習的內容站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達成原先的認知高度進行自我突破,并帶著問題來學習,做到有的放矢.而實驗探究的過程性價值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給學生的探究是真實的,而不是告知式、驗證式的探究.為此,筆者結合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和實驗探究的主要特點,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有效預習談幾點拙見.
基于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我們的實驗探究的預習是有其一定的原則的,因為只有鎖定預習的原則,才能真正做到精準預習.為此,筆者整理了以下幾點原則:
1.不越位原則
實驗探究有其特定的價值與意義,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要經歷必要的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和現象等各個環節,在預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以閱讀書本、查閱資料等形式,通過接受形式來完成對這些探究元素的思維過程.比如,我們在預習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時,我們不需要讓學生將這個實驗探究過程全面了解一下,而是針對性的復習前面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在原先的基礎上,順利經歷探究的設計實驗和實驗電路連接、操作等環節.我們只需要讓學生再次經歷改變電路中電流的方法,即電阻這一環節所學的內容,明確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受電壓、電阻的影響.
2.不先探原則
很多教師為了在新授課的過程中順利完成探究實驗,并得到理想的實驗數據,以此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預設的預習內容就是讓學生將整個實驗探究過程閱讀以后,在課前先經歷一次探究.其實預習研究并不是先探究,而是為探究鋪墊,也不是剝奪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思維生長.
3.不題海原則
做題是最直接、最快捷的預習方式,對于老師,更容易設置學生的預習內容,對于學生也最便捷的完成老師的任務,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非常方便的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但是這種預習也非常容易剝奪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隱性價值,那就是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為此,要達到精準預習,我們必須堅守以上三個原則,千萬不能因為預習而剝奪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生長.
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我們需要結合不同的實驗探究內容,鎖定我們的預習策略,以此做到優化預習的效果.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優化策略.
1.針對性提升生活感知
很多實驗探究來是來自于生活經驗和生活感知的,在這個時候,我們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巧妙的預習相應的生活感知,羅列生活經驗,對后續的探究做好鋪墊作用.
比如,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就讓學生完成下面的預習任務.
任務1:試著思考,如果你走在雪地上,雪非常厚,你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容易陷進雪地里.
任務2: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觀察家里的剪刀、菜刀等銳利的切割類工具,我們要讓他們的切割效果更好點,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任務3:壓力,你熟悉嗎?你能舉例說明哪些物體受到壓力作用,并通過作圖的形式描述出來?
類似的三個任務可以為新授課中的探究做好很好的鋪墊,讓學生結合生活為新授課的探究做好生活經驗的積累.
2.目的性復習已學內容
很多實驗探究都是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而進行的,這些探究活動需要教師在探究前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整理和總結,讓學生對接已學內容,并帶著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探究.比如,在探究小氣泡在玻璃管中的運動規律時,我們就可以采用以下幾個預習任務來精準預習內容,為課堂的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任務1:你會測量一個物體在直線路徑上的運動速度嗎?請你簡要說明一下你所需要的器材和測量過程?
任務2:如果在測量的過程中,速度比較快,難以記錄時間,你準備采取什么方法呢?
任務3:如果一個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運動的距離都是相等的,這能說明什么呢?
類似的任務驅動讓新授課的部分難點在課前得以突破,也讓學生帶著這些任務,對前面所學的速度進行一定的復習.達到以復習對接預習實驗探究的效果.
3.科學性類比已知概念
類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用到的探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多的是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在使用類比的過程中,一方面是采用類比法去探究一類問題,另一種是采用類比以前所學的探究方法,來為第二天新授課的內容進行.比如,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復習一下有關控制變量法的操作要領和轉換法的實驗有哪些.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把前面已經探究的實驗細節再次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溫故而知新.
思維的學習的關鍵要素,也是學生生長的核心要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為關心的就是學生的思維參與度,為此,我們預習環節,也要對接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在預習環節也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和對接.
1.讓體驗性活動代替筆紙化訓練
結合學習金字塔理論,學生在親自體驗過程的思維度、參與度是最高的,學生會無形之中讓學習的深度加深.為此,我們在預習環節,如果可以用體驗性活動來取代的話,我們就盡可能安排學生采用體驗性訓練,比如,在探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體驗如下活動:
用一個銅絲,或者廢舊的琴弦,試著去改變發聲的長短、粗細、松緊,看看你聽到的聲音的變化,并做好匯報展示.
這樣的體驗性作業,交給學生的深入活動的機會,并通過展示來督促學生的參與度,也通過課堂的巧妙評價來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
2.讓探究性問題代替題海化作業
實驗探究的預習,應該也具有探究的味道,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們課堂的探究味道更濃,方向更精準,為此,我們需要通過探究性的問題來取代原先的題目訓練.
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我們的預習任務就是讓學生嘗試著用凸透鏡(或者家里的老花眼鏡)去觀察書本上的圖片文字,再去觀察稍微遠點的同伴、家人,再觀察更遠的景物等等,這些觀察到的現象是什么?請用文字記錄下來?再去猜想,你覺得凸透鏡的成像特點與什么因素有關,你準備怎么探究,可以先嘗試著去驗證你的猜想,并學會思考如何收集更為精準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
這個探究性的問題為新授課的探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體驗深入、方向明確、問題清晰,每個環節都充分還原了學生的思維性,促進了探究效果的循序漸進.
3.讓科普性調查代替鞏固性強化.
探究性的學習貴在深入的研究,重在學生思維的循序漸進,讓學習不僅僅為了解題而學習,也讓探究真正服務于問題的解決,服務于物理學習價值的體現.為此,可以讓部分預習變成科普性的調查研究、探究實踐等,一方面鞏固新授課的內容,完成探究實驗的后續提升環節的預習,以此代替題目訓練.
比如,在探究好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前,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科普性的調查和研究,以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為例,我們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調查這個故事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等,讓學生知道洗澡過程中,哪個物理量的變化導致阿基米德靈感突現,也讓學生分析,洗澡和測量皇冠是否是純金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科普性的調查研究讓探究更有科學味,學生的科學調查也多了一份趣味性,讓學生從興趣走向情趣,再到志趣.
總而言之,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還原學生的思維經歷和體驗,并在此生長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預習也是如此,不能剝奪探究的本來味道和溫度,又要促進學生的思維同步遞進,促進學生探究興趣、探究熱情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