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斌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實驗中學 222023)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學不僅需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且還需引導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學習方法與技能,并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分析,促使學生通過互動分析、實踐探究、交流合作,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形成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注重學生的自主實踐的教學理念,通過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開展,為學生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具有魅力、特殊化的知識探究過程,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交流互動與實踐創新,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參與感悟,拓展學生物理思維.
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通常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首先,有助于學生知識面的豐富.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物理教師不僅需注重對相關知識要點進行深入理解與掌握,而且還需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實踐示范及引導,指導學生運用不同方向積極進行實踐嘗試,將物理學科的原理依據明確告知學生,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面的豐富,促使學生實踐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學生物理思維的拓展.其次,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體驗.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開展,其不僅是對學生理解與應用能力進行鍛煉的重要手段,而且還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的同時,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給學生更好的體驗物理知識的平臺.最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物理教師在對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時,需注重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并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真切感受與掌握抽象化的物理知識,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的同時,實現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1.自主參與活動,突出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的重要教學理念就是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注重將該教學理念和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提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并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開展創造性學習,同時,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讓學生的思想能夠融入到實踐活動的設計、分配、實施、總結等各個環節,盡量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例如,設計與制作個簡單機械,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目的就是促使學生學習與掌握相關機械的具體工作原理及其應用方法,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自主探究,教師則提出相應的問題:“可準備哪些簡單的機械實施組合?都會用到什么器材?具體工作原理有什么?”然后讓學生對設計圖進行繪制,并積極搜集與簡單機械的資料,開始進行簡單機械的制作,每個小組需派出個代表,對機械模型具備的特點及其設計思路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對其設想進行驗證,總結出具體實踐中的問題,對設計方案加以改進,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最后,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對最終的簡單機械作品進行展示,學生之間互通有無,物理教師開展綜合性評價,從而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設置實踐目標,拓展學生思維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剛接觸到物理學科,因此,對物理抽象理論與實踐經驗通常較為匱乏,且無法有效完成相應的實踐活動.素質教育下,物理教師需注重綜合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與鍛煉提供相應的空間,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物理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實施深入探究,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例如,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開展教學時,通過課堂上的講解,學生已經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到聲音的產生及傳播條件,并領悟到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不同介質當中的傳播速度也是不同的.而想要使學生具備聲音傳播模塊的實踐技能,且有針對性的觀察與分析實驗對象,教師就需在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導向任務促使學生明確其活動中的探究方向.如學生對實驗器材怎樣發聲進行研究時,教師可提問:“物理發聲和不發聲的時候,都有什么不同?物體發聲的時候,又具有哪些特征?”基于此,學生就能根據發聲的具體特點與方法實施深層次探究.教師給學生展示“土電話”的視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材料進行“土電話”的制作,并思考“土電話”的原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3.實踐情境創設,注重活動過程
新課改下,教師要兼顧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與結果,不再單純的重結果、輕過程,而是將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體驗以及能力作為重點,以確保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得到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創設實踐情境,對學生易錯的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主動對實驗的相關操作流程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通過綜合實踐充分認識與掌握相關物理知識.例如,對《阿基米德原理》開展教學時,學生通過對該原理進行探究后,需學會通過控制變量的方式對問題實施研究.比如,觀察雞蛋運動的時候,引導學生對浮力的變化進行思考,對該現象的產生原因實施分析.在學生觀察與總結之后,教師就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影響浮力都有哪些因素?兩個因素是否可以歸納成一個因素?”隨后,教師讓學生設計阿基米德原理實踐活動,學生對同體積的不同物體進行探究,觀察物體排水量與物體體積、重量等因素的關系,最后進行分析總結,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能夠更好的體驗物理知識的發現過程,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教學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4.實踐任務制定,分工合作探究
初中物理的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當中,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通常是重要的一個板塊,通過合作探究,不僅可以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合作意識,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體驗.因此,想要使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得到有效增強,并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自信,強化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開展效果,教師就需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合理分組,對實踐活動的任務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并對每個學生在合作當中的職責進行細化,從而使學生的操作力得到有效增強.例如,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開展教學時,需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與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學生分組參與探究活動,對凸透鏡的放大、縮小實像與虛像的條件進行實踐,在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凸透鏡成像什么時候比實物大,什么時候比實物小,從而理解凸透鏡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共同探究,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現實生活當中存在的物理原理,并實現自身實踐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具體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物理教師需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通過綜合實踐的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任務設置,開展高效化教學,以促使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的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物理思維的拓展,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