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笑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第一中學 213200)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課堂上所需要講解的內容,再聯系已有的教學資源,創設出一個相對應的情境,這個情境的創建可以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潑和生動,讓學習變得不再枯燥,從而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對于生物這門學科來說,它屬于一門理科性的學科,所以知識點會較為的復雜和抽象,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產生難以理解的現象,而情境的創建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學生在情境中去理解這個知識點,從而促進自身的學習質量.對此,本文有以下幾點看法.
生物是一門理科性學科,所以實驗教學是生物學科中的重點內容,同時它也是一個難點,生物實驗相比于物理和化學實驗來說,生物實驗的過程較為復雜,并且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學時候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情境教學法的開展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情境當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來查詢一些實驗的原理和過程,利用多媒體來創造一個實驗情境,能夠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學習實驗的知識,從而促進自身生物知識的積累.
實驗是生物學科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內容,通過創建的實驗情境,學生能夠觀察到實驗的每一個具體步驟,在課本的描述和教師的講解下還可以對每一個步驟的原理增加理解,從而促進自身的實驗課程學習.比如,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這一實驗的教學中,這個實驗的原理是: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且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實驗的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多媒體所創造的實驗情境中學生可以觀察到整個實驗流程,如取材、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這五個步驟.通過多媒體所創建的實驗情境,學生可以在情境當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能夠增加對實驗步驟的理解,促進自身的學習效率.
不論是哪一階段的學生來說,對于游戲,學生的積極性最高.一般情況下,課堂的學習枯燥性會較高,對于生物學科來說,它知識的抽象性也會大幅度提升,學生就會很容易出現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從而抑制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通過游戲來創建一個教學前進,能夠將教學內容滲透進游戲當中,引領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去學習知識,促進他們學習興趣的提高,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
游戲的設計能夠讓課堂的學習變得更加充實,并且趣味性也會得到明顯的提高,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創建一個游戲情境,將知識內容滲透進游戲情境當中,讓學生可以邊娛樂邊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細胞器”這一知識的教學時,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細胞器的作用和細胞器的組成,針對這個目的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游戲內容是:讓幾名學生分別假扮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高爾基體、核仁等等,然后在將教室的一塊區域分別劃分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假設分別為A區和B區,并且在兩個細胞區域中在劃分一個連接兩區域的空間,假設為C區,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假扮的細胞組織去尋找自己所在的區域,例如,葉綠體在B區,核糖體在A區,線粒體在C區等,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尋找相應的區域,從而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現如今大多數的知識學習都為間接經驗所得,為充分引導探究生物知識點的源頭,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生物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知識的發展過程,來創建一個故事情境,通過故事來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同時在故事的講解下,將知識點也滲透進去,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學習知識點,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生物知識的發展過程時間都是較為漫長的,通過這個過程教師就可以創建一個故事情境,通過生物發展歷程這個故事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這個知識的教學時,許多學生根據章節名稱認為孟德爾只通過了豌豆來進行實驗的,并沒有利用其他植物,但是通過教師所創建的故事情境中,學生可以知道孟德爾還使用了玉米、山柳菊多種植物,因為豌豆的生長周期和遺傳表現較為明顯,所以豌豆雜交實驗非常成功.教師在故事情境中向學生介紹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所使用的時間,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為什么最終選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原因進行解釋,可以通過孟德爾的實驗過程來增加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促進自己的學習效率.
在考試當中考察的不是單一的知識點理論,而是這些知識的應用,很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方式中,都是對一些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而忽略了理解的重要性,從而導致自己的學習成績止步不前.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就可以創建一個問題情境,在課堂上通過一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去對知識點的進行探究,從而逐漸地提高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巧妙的課堂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做到有針對性的學習,并且能夠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可以增加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進行“免疫系統”這個知識的教學時,在這節課上可以學習到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為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為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為人身體中的免疫系統.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當病毒入侵人體時,免疫過程分為幾種?免疫系統是如何開展免疫過程的?”通過這個問題情境的創建,學生都會很好奇自己身體是如何來阻止病毒入侵的,這樣就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在問題情境的幫助下,學生通過對課本上的內容仔細的思考,可以得知第三道防線就是指眾多的淋巴細胞,其中又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分別為B細胞和T細胞的免疫過程.通過這個問題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生物學科雖然難度要比其他學科較為簡單,但是生物的知識點會非常的枯燥,例如,一些理論定理,這些在學習時都需要學生會使用,能夠記住這些知識點.長此以往,許多學生都會感覺到學習的壓力會增大,在課堂上也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投入到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創建一個生活情況,利用生活情境來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比如,在教學“內環境”這個知識點時,通過課本中對人體體液的描述得知,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由血漿、組織液、淋巴組成,其中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就叫做內環境.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室來模擬一下人體體液,并且對細胞外液的區域進行劃分,對連接方式也進行創建,讓學生去模擬一下細胞,通過由學生和教室來組建一個人體環境,從而調節課堂氛圍,促進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情境的幫助下,讓生物知識的抽象性明顯降低,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做到熟練地使用,從而促進學生的生物綜合素養能力.
總之,對于當前生物學科的發展,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得越來越高,而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支撐生物課堂的教學,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情境教學法它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去學習,通過將知識內容與情境相結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逐步地體會到生物學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