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江蘇省無錫市太湖格致中學 214125)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研究學生,做到心中有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將學生已學的知識和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機統一與整合.以下便是我的教育心得.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而啟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優化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實現優化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擺脫依賴而進行自主學習.
比如,教師在講“完全平方公式”這一單元內容時,就可以以學生為本,創設學習情境.教師可以結合之前所學過的知識,為學生創設復習的情境,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首先教師可以在導入時讓學生回憶“同類項的定義,合并同類項法則.”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之前,整理出公式的右邊形式.教師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能夠創設學習情境,通過之前知識幫助學生減少對所學的新知識的抵觸心理,幫助學生能夠體會“等號左邊的兩個相乘的多項式和等號右邊得出的三項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理解與感悟,對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設與猜想,并通過多次的檢驗得出正確的結論,讓學生通過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進行初中數學“以學定教”的教學探究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之前所學過的知識,為學生創設復習的學習情境,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與合作交流,為學生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氛圍的引導下,進行數學知識的回憶、探究與學習總結;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幫助學生進行一步一步的數學知識探索,幫助學生能夠創設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能夠在此感染下,以一種沉浸式的態度進行初中數學學習,優化初中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發展之中,因此,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要能夠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并將此貫穿教育過程的始終.
對學生的訓練是檢驗數學教學成果的最佳反饋之一.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訓練的過程當中,要能夠以學生為基本,設置分層訓練.這樣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給予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得到綜合的評定,而不是一味地都回答同一個問題,既無法讓優等生得到有效的訓練與提高,也無法讓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削弱學生的信心.
比如,教師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性質”這一章節內容時,要能夠開展分層訓練,以學生為基準,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對于學習程度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如“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EF過點O與AB,CD分別相交于點E,F,求證OE=OF,AE=CF,BE=DF.這種類型的題,比較基礎,可以讓學生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有關計算問題和簡單的證明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在此訓練中,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和積累自己的做題經驗,幫助學生在之后的突破中夯實基礎,再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能夠可以始終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態度.而對于數學程度中高等的學生,教師要能夠讓這些學生回答一些能夠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有關計算問題和簡單的證明題;同時,在這些訓練當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已知AB,BC,CD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為(x+3),(x-4)和16,則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多少?或者,公園有一片綠地,它的形狀是平行四邊形,記為平行四邊形ABCD,綠地上要修幾條筆直的小路,AB=15cm,AD=12cm,AC⊥BC,求小路BC的長,并算出綠地的面積.”通過完成這些類型的數學訓練題,讓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能夠在這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訓練題的解決過程當中,不斷培養自主思考的意識,提高自主思維的能力以及創新性思維的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數學學習能力,打好基礎.因此,在為了優化數學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能夠“以學定教”,為學生制定合乎其身的數學訓練,幫助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達到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成績最大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數學訓練當中獲得成就感,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繼續以一種積極的狀態進行數學學習,符合以學生為基礎的教育要求.
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過程性和將自己的教學富于創新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欣賞數學知識,感知數學,主動積累數學知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對數學現象能夠產生自主思考,找到數學發展規律和特征.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中,要敢于創新,大膽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師在教授“完全平方公式”時,要能夠以學生為基礎,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能夠探究交流,得出結論,然后再一起強化訓練.教師要能夠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等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能運用代數、數式、方程、不等式.讓學生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符號感和推理能力.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為了優化教學過程,以學生為基本,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去感受數學的知識魅力,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產生自主思考,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分析例題,“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1)(-a-b)2;(3a+4b-5c)2……”增強數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要根據現狀為學生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引領學生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于創新,大膽設計,要根據新課改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對不同的課型進行優化設計,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倡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總而言之,為了做到“以學定教”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最優化,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實際、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準、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而“定教”,確定教學的起點,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運用科學的教學藝術,促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培養學生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