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萍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二中學 733299)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面對實際生活情境時,通過相關思想、方法、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必備的品格與能力.對于核心素養而言,其并非是先天遺傳的,而需要教師與家長在學生不斷成長中,有意識培養的,而對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關鍵時期就是義務教育時期,并讓教師在課堂上對其學科的核心素養實施培養.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同的學生通常各不相同,想要促使學生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核心素養,教師就需要跟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實施多元化學習,以此對學生提出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滿足,從而使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第一,物理觀念,其主要指物理學科逐漸發展當中,對于物理知識的相關概念、規律的認識與理解,其主要是將學生的學習作為基礎,所形成的能力.物理學的不斷發展就是個體對世界了解與認知的一個過程,在該過程當中,學生需不斷的探索物理知識以及物理知識之間聯系,對客觀事物的屬性與特征實施研究,將其轉變為物理原理、概念、規律,從而使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形成物理學科素養.同時,物理教師還需讓學生對于物質的多樣化、統一化、復雜化實施挖掘,并促進學生內化知識,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第二,科學思維,其主要指個體對于世界探索的理解和方法,對自然界實施探究中,研究者發明了更多認知世界的觀念與方式,這都需把實踐經驗當做基礎,由此可知,實踐的重要性明顯超過了理論知識.
第三,科學態度與責任,不論是科學的責任,還是指科學的態度,其主要指個體在研究中展現出的態度與熱情.在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需禁止形式主義,需注重求真、求知、腳踏實地的原則,因此,物理教師需鼓勵與引導學生形成探究素養,并經過不斷摸索與實踐,認識到物理知識的真相,并促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以及工作中能夠達到實事求是.
第四,實驗探究,其主要指對有關物理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根據證據結論實施結果解釋,并經過實驗過程以及結果探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就中學生來說,物理素養和能力通常是其必須具備的,且該技能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有著相應的促進作用.基于此,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需認真發現問題,提出系統化假設,在學生形成相應設計能力的時候,形成合作能力,以促使學生自身的實驗探究力提升.
1.基于多元化學習的學生思維拓寬
學生在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中,通常習慣憑借直覺判斷,而缺乏相應的理性分析的能力,無法合理的應用自己學習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此時,教師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就需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的思維啟發,以促使物理教學的質量提高.基于此,物理教師可通過多元化學習方式的開展,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把提前準確的相關資料展示給學生,尤其是教學當中涉及到的無法在實驗室操作、生活不常見的現象,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同時,物理教師還能通過互聯網獲取教學的相關資料,依據學生的具體狀況,提出相應的物理問題,并指導學生思考和解答,從而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把課堂歸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教師則給予適當的點撥.例如,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開展教學時,物理教師對聲音的產生進行講解的時候,通常會參考物理教材的實驗內容,列舉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現象,這就會影響到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物理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具體狀況以及課堂上的教學狀況,對教學設計實施合理調整,讓學生體驗聲帶振動發聲以及觀察橡皮筋振動發聲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具有初步了解,然后,物理教師可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如“聲音是不是都是由振動所產生的?”此時,教師輕輕的敲擊講桌、黑板,引導學生觀察其是否振動,以此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然后,物理教師可以在講桌上放杯水或碎紙屑,再敲擊講桌,此時,學生就會看到水面出現了明顯的波動或紙屑跳動.在實驗結束之后,物理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呈現出更多與物體振動相關的例子,并引導學生自己做小實驗,從而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基于多元化學習的學生物理觀念培養
學生在對物理現象進行理解與解釋中,需具備相應的邏輯思維力,并合理的應用自身的邏輯思維進行物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因此,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對學生自身的多元化思維進行培養,以此培養學生形成相應的物理觀念.例如,對“物態變化”開展教學時,大部分學生會習慣性的通過直覺判斷,把生活當中常見的“白氣”當做是水蒸氣,該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學生只能看到其物質形態,而對本質特征卻缺乏邏輯分析.面對該狀況,物理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可設置相應的問題:水蒸氣能否用肉眼看到?常見的“白氣”是水蒸氣嗎?通過問題的指導,讓學生實施分析與思考,與此同時,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水蒸氣來自于哪里實施探究,從而使學生在該過程當中形成良好物理觀.
3.基于實踐活動的學以致用能力提高
核心素養下,物理教師在對學生具備的物理學科素養進行培養時,不僅需局限在課堂上的教學,而且還需與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相結合,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第一,學校環境.學生需注重學校中各種資源的充分利用開展實踐活動,比如電子閱覽室、實驗室等;第二,家庭環境.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通常有著密切聯系,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通常會接觸到許多物理知識,教師需引導學生認知觀察,將其與相關物理知識相結合,以促進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提高;第三,社會環境.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獨立個體,其應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的實踐活動中,以促進其實踐能力的提高.例如,對“平面鏡成像”實施教學的時候,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與相關實驗探究的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參與,而并非是簡單講解,依據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對知識進行理解,并經過實踐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同時,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實驗的結果及其心得實施探討,并選擇出優異小組.另外,物理教師可指導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課后搜集平面鏡成像的相關現象,如瓷磚地面、玻璃窗等.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既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核心內容,又是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物理教師可對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意識、針對性的培養,并它能夠給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以充分滿足學生的相關學習需求,并促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實現全方位發展.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不僅符合新課改的有關要求,而且還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從而為學生后期的學習以及生活奠定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