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浩
(江蘇省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振興花園學校 225000)
初中物理的探究實驗教學主要指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當中提出質疑,對各種答案的結果進行猜想,并經過實驗操作,對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中的猜想進行驗證,并對實驗結果實施分析與總結.通過探究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還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行鍛煉,以促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但是,當前的初中物理具體教學中,教師仍舊選擇傳統化教學,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想象力拓展,而且還會使探究實驗在物理課堂中的開展空間極其狹小,因此,物理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需注重教學觀念的及時改正,并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的物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物理作為具有探索性的一門學科,實驗在教學內容中通常占據著重要地位,初中物理開展探究實驗的意義主要表現為:第一,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激發.對于物理知識而言,其通常具有顯著的理論性與抽象性,學生在具體學習中,通常感覺存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初中物理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探究實驗的開展,將物理知識更為形象、生動、直觀的呈現給學生,以促使初中物理的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的同時,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第二,有利于達成核心素養下培養人才的需求.新課標下,其對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不僅要求教師順利完成相關物理知識的教學,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且探究實驗的開展,還能使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等均實現有效提高.同時,探究實驗的開展,還能深化學生對于物理概念以及規律的有效理解,學生可通過自主探究實驗,發現相關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物理規律的同時,能夠靈活應用相關物理知識.
1.基于演示實驗的探究興趣激發
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當中,探究實驗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二期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在物理學科的探究實驗中,演示實驗通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演示實驗的實施,通常能夠使物理知識實現形象、直觀的呈現,并促使抽象的物理知識點實現直觀展現,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實驗課堂的學習中.例如,在對“物態變化”開展教學后,教師可將碘的升華與凝華的實驗演示給學生,演示實驗開展的時候,物理教師可準備給學生與錘子形狀相似的玻璃器皿,引導學生觀察器皿當中紫色的小顆粒狀,并告知學生小顆粒為碘固態化的顆粒.接著,物理教師把器皿放在酒精燈上實施加熱,引導學生觀察器皿當中的紫色碘的蒸汽.通過演示探究實驗,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碘的升華與凝華這一物理現象.與此同時,通過演示實驗,還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求知欲.
2.基于問題設計的探究意識增強
初中物理的探究實驗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強化學生自身的探究意識.因此,物理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需注重問題難易程度適中,且具有相應的啟發性,一個問題的提出,需能夠對后面的問題產生啟發,以促使學生實現循序漸進的學習.例如,在對“色光混合活動”開展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觀察怎么由白光當中獲得某種色光,并設計相應的問題:“通過三棱鏡作用,白光變為七色光,經過紅色玻璃紙的時候,或與玻璃紙一樣的條紋為何會消失?”其原因是紅色的玻璃紙只可以從紅光透過,并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掉.然后,教師接著提問:“當太陽光經過紅色玻璃紙的時候,會出現什么現象?又需通過什么方式在白光當中獲取到某種色光?”經過啟發性問題的設計,不僅能實現學生思路的開拓,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形成探究意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智力與知識水平的發展.
3.基于信息技術的探究水平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物理探究實驗的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因此,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注重信息技術具備優勢的充分發揮,積極拓展實驗內容,調動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實現物理知識的深入探究.基于此,在初中物理的探究實驗教學前,教師需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并依據物理教材的相關內容,構建高效化物理課堂,以促使學生實現高效的探究學習.例如,在對“凹透鏡成像規律”開展教學時,想要使學生充分了解到相關成像規律,實現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動畫視頻,將成像光路圖演示給學生,物理教師可將蠟燭分別放在不同區域,經過光路圖對成像狀況進行觀察,以促使學生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光路成像,以深化對實驗理解的同時,形成相應的成像規律.同時,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積極學習通過信息軟件實施實驗探究,以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實驗結束之后,物理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實施交流與溝通,并對實驗中的相關內容實施轉變,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
4.基于生活實驗的探究能力提高
知識源自于現實生活,且物理知識通常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對實際生活當中的物理現象實施分析與研究則是物理課堂的教學重點,將物理現象融入到物理課堂,通常能夠使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在初中物理的教學當中,教材內容與研究的問題還較為淺顯,探究實驗的教學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物理學科的專業術語描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到物理現象變化規律的同時,掌握相關物理知識與內容.例如,在對“日食與月食”開展教學時,大部分中學生都不明白為何會出現日食與月食這種現象,在出現這種自然現象的時候,學生也無法理解其中的規律與道理,此時,物理教師可對“光的直線傳播”實施細致且深入的講解,并通過相應的教學設備,對日食與月食的現象進行模擬,教師可將籃球當做是地球,將排球當做是月球,通過手電筒的光束當做太陽,并進行模擬實驗.物理教師需將教室暗下來,把“太陽”“月球”“地球”都放在同一條直線上,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通過轉動“太陽”不斷觀察,此時,“月亮”與“地球”就會出現變化,當光線被遮擋,就會出現月食與日食現象.經過探究實驗的開展,不僅能促使學生更直觀的體會到相關物理現象,而且還能通過分析與思考,實現探究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在探究實驗教學當中,教師需充分注重探究實驗的巧設,并與實驗的內容及教學流程相結合,融入相關的探究內容,并對探究環節進行適度增加,從而使傳統的實驗教學過渡至探究實驗的教學.同時,探究實驗的開展,受相關因素的影響,通常會造成相應的教學問題,此時,就要求物理教師對教學內容加強審視和分析,從而使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