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逸恒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高級中學 215500)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而言的一種新式教育理念,強調內容整合、問題解決、知識建構、批判性理解、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深度學習為導向重新制定教學規劃與設計方案,深度整合教學內容,打造一個適合深度學習的良好課堂環境,引領學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識的奧秘,使他們充分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指的是有關教學將使學生產生具體變化的明確表述,所期待得到他們的學習結果,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需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首先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圍繞課本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展開,為學生接下來的深度學習做好充足的鋪墊工作.
在開展“時間 位移”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課本知識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時間與時刻的含義及區別,學會用時間軸來描述物體運動過程中的時間與時刻;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與路程的區別及聯系;知道矢量與標量,可以將兩者區分開來;過程與方法,通過時間與位移兩個概念的學習,學會運用對比的科學方法對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展開區分,訓練自己的科學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的區別研究,培養自己對物理概念理解的嚴謹性及縝密性.隨后帶領學生以此為導向展開學習,使其擁有明確的探究方向,讓他們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如此,教師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確保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水平等相契合,做好深度學習的準備,使其在目標下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度學習.
高中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不易理解,為實現深度學習,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將物理知識放置到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降低知識理解內容,引導他們在情境中深度學習.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實物道具、模型、信息技術手段等方式創設情境,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覺,輔助他們快速理解物理原理,增強吸收效果.
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教師演示:將粉筆頭從高處釋放,詢問:大家看到的運動有什么特點?學生知道一開始粉筆頭的速度是0,豎直下落,指出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現象,并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類似情況,如:秋天樹葉飄落、冬天白雪紛飛、夏季暴雨傾盆等,讓他們進一步認識這種運動.接著,教師演示:讓等面積的紙片與鐵片同時從同一位置下落,學生可以看到鐵片下落的快,可能產生重的物體下落的快的觀點,然后演示:取二張相同的紙,剪去其中一張的一部分揉成團,重復剛才的操作,他們發現輕的物體下落的快,使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觀點?隨后繼續在情境演示中探究.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借助實物演示與現代教育的優勢,營造適宜的物理探索情境,引導學生不自覺的展開深度學習與研究,使其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強化他們的認知.
問題具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作用,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教師就需巧于設問和善于設問,對以往的提問方式與內容加以改進和優化,突出驅動性與啟發性,提升他們的思維深度.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圍繞所授內容巧妙設計一系列課堂提問,極力發揮出問題的導向功能,促使學生深度思考、交流與互動,助推他們深度學習.
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學為例,教師由學生鼓掌引入新課,詢問:大家鼓掌時雙手有什么感覺?原因是什么?使其思考與回答說出各自的感受,讓他們快速進入到思考狀態,激起學習激情.接著,教師演示實驗:互推小車、遙控小車、磁鐵和推課桌感受相互作用,提問:大家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學生觀看實驗且積極思考,使其初步感受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互的、同時存在的.之后,教師設疑: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引領學生先提出猜想,再分組設計實驗和驗證,使其自主發現、提出、分析與解決問題,讓他們深度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并總結規律.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巧妙設計一系列課堂提問,鼓勵學生積極發現和提出問題,使其在合作中共同研究,并搭配實驗操作深入思考,讓他們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實質和規律.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需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一方面,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時可引入與之對應的生活現象或實例,帶領學生分析和研究,幫助他們理解物理知識;另一方面,當學習完理論知識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運用物理視角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借此升華他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摩擦力”教學實踐中,教師先與學生一起列舉一些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如:自行車剎車、鞋底花紋、帶滑輪的溜冰鞋、瓶蓋花紋、手端茶杯喝水等,引領他們結合生活實例學習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會用二力平衡條件判斷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使其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且掌握計算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公式.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析一些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如:通過旋轉帶動衣服上、下、左、右不停地翻轉,使衣物之間、衣物與桶壁之間在水中進行柔和地摩擦,在洗滌劑作用下實現去污清洗的目的.讓他們切實意識到物理學知識的價值和實用性.
上述案例,教師注重物理理論知識同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深度探究摩擦力的秘密,使其樹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同時形成尊重科學的探究精神.
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課程知識體系中占據著異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對理論知識很好的補充,還可以驗證、還原與探究物理原理和規律,實現深度學習自然離不開實驗的輔助與支持.不過在新時期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創新實驗教學方法,盡可能將實驗方案的設計、操作與完成交給學生,使其在實驗中深度研究與探索物理科學,推動他們深度學習.
在“彈力”教學中,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現一些運用彈力的例子,如:跳床、撐桿跳高、拉弓射箭等,設疑:彈力是如何產生的?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用手彎曲竹片、按壓海綿與彈簧,使其說出看到的現象,即為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引導他們總結出彈力的概念.接著,教師介紹顯示微小形變的實驗裝置,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引出問題:入射光的位置不變,將光線經M、N兩平面鏡兩次反射,射到一個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點,用力壓桌面,你們會看到什么現象?他們發現光點會在刻度尺上面移動,使其分析桌面產生形變,使M、N平面鏡的位置發生微小的變化,得出任何物體都會發生形變的結論.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創新實驗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操作與完成中,使其一邊動手實踐、一邊動腦思考與動口交流,促使他們深度學習,真正理解彈力的概念與存在.
在深度學習角度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摒棄淺層學習的干擾,緊密結合物理知識的特色與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優化教學設計,使其更深層次的研究物理原理與規律,發現物理的奧秘,繼而增強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與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