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亮
(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225000)
深度學習不僅是課堂教學中設計思想的一種,還是一種教育改革觀念,指的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進入到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學習中,使其在體驗中獲取知識與技能,且發展他們的心理機能.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內容,深入體會學習過程,使其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首先需確保學生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為他們進行深度學習提供充足的知識支持,真正落實教學目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基礎性理論知識的講授,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數學概念、定理、公理、性質和公式等,使其建立完善的數學知識架構與體系,為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例如,在實施“數軸”教學時,教師先展示一個溫度計圖片,分別標出-5℃,0℃,15℃,由學生說出示數且排序,過渡:溫度計上的刻度,使大家能方便地讀出度數,直觀判斷溫度的高低,能不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零和負數?使其運用類比的思想方法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數.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做一做:畫一條水平直線,在上面取一點表示0,稱為原點;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畫一個箭頭表示,向左為負方向;取適當長度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表示1,2,3……,從原點向左同樣操作依次表示-1,-2,-3……,使其畫出一個標準的數軸.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高度重視基礎知識的講授,帶領學生親身體驗數軸的產生,使其掌握正確的數軸畫法,知道數軸的三要素,為接下來絕對值、相反數的深度學習做好鋪墊與準備.
初中數學教材中,因受到篇幅文字的限制,介紹某一知識點時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以至于不少學生只停留在表層理解上面,并沒有深度發掘教材中隱藏的內容,嚴重影響他們的深度學習.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發掘課本中的隱藏知識及數學思想方法,由此加強深度學習的力度,引領學生不自覺的展開深度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在開展“一次函數”教學時,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將會直接關系到后面的深度學習,教師可將側重點放在教材中的隱性知識要點方面,引領學生正確理解一次函數的概念,然后結合一次函數的公式y=kx+b,k、b為常數,且k≠0,其中y被稱為x的一次函數,當b=0時,y=kx,使其意識到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之后,教師結合一次函數的概念設疑:當k是0時,y=b是一個函數嗎?引領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展開深入思考,討論后可能提出以下不同看法:不是函數,因為b是一個常數,不存在自變量x;是一個函數,且是常值函數,無論x是什么值,y都與b相等.
如此,教師引導學生發掘教材中的隱藏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更多有關一次函數的知識,使其對一次函數概念理解得更為透徹,為他們接下來更好的學習一次函數圖像、性質等內容打好基礎.
問題教學法是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問題教學方法相比,無論是提問方式還是內容均有所創新與改進,這為深度學習的實施提供了便利條件.具體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說,教師應緊扣所授內容精心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發揮問題的導向功能,引領學生深入思考與探討,使其在問題驅動下深度理解所學知識,實現深度學習.
比如,在講授“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過程中,教師設計導語:垂直的定義能當作判斷兩條相交直線是否垂直的方法,那么平行線的定義能否作為判斷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假如能,該如何利用平行線的定義來判斷兩條直線平行要滿足哪些條件?學生結合個人知識基礎與認知討論作答,有效激活他們的思維.接著,教師在課件中出示經典的“三線八角”圖,由學生說出這八個角中對頂角、鄰補角,帶領他們認識同位角、內錯角與同旁內角,且找出分別有多少對.之后,教師設疑:當同位角滿足什么條件時,兩條直線平行?引領學生結合用三角板平推法畫平行線的方式來研究,得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結論.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與任務設計問題,發揮出問題的導向作用,為學生指明思考與探索的方向,使其在問題驅動下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進行深度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由多個知識點構成,雖然看起來較為零散,但是不少知識之間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基礎知識通常是復雜知識的鋪墊,復雜知識則往往是基礎的延伸與拓展.從深度學習角度實施初中數學教學,教師需要密切關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帶領學生由舊及新、由淺及深的學習數學知識,繼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深度.
以“有理數與無理數”教學為例,教師講述:大家已學習過整數與分數,所有整數都能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形式,像—2=—2/1,0=0/1,3=3/1等,將能寫成分數形式m/n(m、n是整數,n≠0)的數叫做有理數,大家在小學里學過的有限與無限循環小數是有理數嗎?引領學生根據有理數的定義展開分類,分為整數與分數,整數包括正整數、零與負整數,分數包括正分數與負分數.之后,教師設疑:是否所有的數都是有理數?將兩個邊長是1的小正方形,沿對角線剪開重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面積為2,假如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a2=2,a是有理數嗎?引出無理數的概念.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結合小學里的知識講授新課,增進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深度,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數學和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另一方面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運用,而且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是不勝枚舉.在深度學習角度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巧妙的將教學內容同生活實踐相對接,帶領學生分析與研究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使其能從數學視角分析生活實例,內化學生對深度學習的認知.
在“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引入新課:夜晚,當人在路燈下行走時會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燈光照射范圍內離開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你們有類似經歷嗎?由學生結合真實情況交流各自的感受,從生活中的情境出發展示問題,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中心投影”的概念,說出自己的體會,并給出實例:某人身高CD=1.6m,在路燈A照射下影長為DE,他與燈桿AB的距離BD=5m,如果AB=6m,求DE的長度,假如DE=2.5m,求AB的長度,使其通過研究中心投影的數學模型,隨后要求他們在課外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識解決問題,可測量大樹、旗桿或教學樓的高度.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深度加深教學內容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深化他們對相似三角形知識的理解,且增強運用能力.
從深度學習角度來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摒棄以往淺層學習的束縛與局限性,從基礎知識講授、發掘隱藏內容、發揮問題導向功能、關注知識內在聯系、巧妙對接生活實踐等多個層面切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數學知識,追求深度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