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燕萍
(江蘇省啟東市惠萍初級中學 226200)
部分農村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能力較強,也能夠明確數學相關知識點,但卻在進入初中后無法適應教學模式,出現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厭惡數學這門學科的情況.引起此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多為教師未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導致農村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小學和初中數學知識差異過大的想法,從而誘發學生不自信心理,認為自己無法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初中數學本身是基于小學數學知識所進行的拓展,實際過程中,只有做好小學與初中數學的教學銜接,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目標.
1.切合教育理念,注重學生成長規律
初中教師作為教育的一線工作者,要勇于承擔自身職責,嚴格把握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通過對農村學生的研究來看,其生活習慣和環境與城市學生存在一定差異,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也有著些許不同,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能夠為學生直觀的展現初中和小學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在落實學科育人理念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眾所周知,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數學是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開展教學銜接也能夠幫助農村小學生在進入初中后,更快的適應初中數學教學,使學生能夠在更為健康、活躍的課堂中開展學習.另外,教育理念的創新也對教師提出一些要求,教師需在做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優化中小學數學銜接工作,與農村學生共同度過知識的“過渡期”,為學生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教師也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秉持新型教育理念,落實教學銜接工作,進而從根本上強化教學有效性,為學生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2.實現知識延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中小學數學知識的銜接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延續和承接,在鞏固農村學生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農村學生能夠更好的開展學習.許多農村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知識相對簡單,學生更易掌握知識重點.而直到初中階段,數學知識逐漸變得復雜,農村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初中數學知識時,難免會因為難度過大喪失學習興趣.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需重點注意學生的發展情況,利用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帶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點中潛在的奧秘,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中小學的過渡階段做好數學知識學習,從而真正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1.深度解讀教材銜接性,打造高質量課堂
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前,需掌握小學知識與初中之間的聯系,有意識的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教學,在為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保障教學銜接質量,使農村學生能夠更好的開展學習.實際過程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對數學教材知識進行初步理解,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初中數學中涵蓋許多小學知識點的延伸,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新舊知識結合,以此方式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有理數》數學知識教學時,需明確學生“負數”相關知識點,并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是否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習過關于負數的相關概念呢?”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在復習環節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提出生活中較常出現的課程相關問題:“負數是否應用在生活中?如果有都運用在哪?”許多農村學生并未積累過多的生活經驗,對于負數知識點了解也不夠深入,無法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此時教師可列舉相關案例進行逐步引導,如天氣預報中會顯示每日天氣是零上或是零下幾℃,假設今日天氣是零下℃,0℃便是原始點,在溫度記錄過程中可將當天溫度作為x℃,零下這就是-x℃.此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僅是提高學習成績,而是通過更為系統學習完善自身發展.而這種教學方式也達到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目的,以拓展知識范圍、豐富知識內容的方式,為學生營造更為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
2.優化教學銜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初期階段,為便于學生理解,此時段教師所開展的數學課堂大多以淺顯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形成初步認識,但卻無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學生也無法真正理解數學知識中存在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學生能夠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卻無法跟隨初中教師教學節奏.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理解初中數學知識特點,教師需根據每位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方案,讓教學內容的編排能夠體現知識本身的特點.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考察學生是否存在小學數學知識問題,因中小學數學知識教學銜接是在小學數學知識基礎上所開展,如若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了解不夠深入,那么教學銜接也就失去其有效性.為此,教師可以分層教學方式,針對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知識,幫助學生豐富數學知識儲備,并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建立中小學教學銜接,實現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同時,許多農村學生缺少父母關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注意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學科育人的角度多方面關注學生成長,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避免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3.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銜接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為人們提供較大便利,教師在教學期間也可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開展多媒體課堂,通過多媒體設備打造趣味性課堂,使學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另外,初中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對新鮮事物的好齊心較重,單一的教學方式難免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多媒體設備正符合學生成長特點,能夠更好的集中學生注意力,使每位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教師才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時,也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完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適于其發展的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在開展《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課程教學時,可在教學前引導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知識,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對統計圖形成初步認識,回顧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初中數學知識.而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折線以及條形統計圖,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播放,拉近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距離,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心理.在為學生展示知識點的同時教師還需組織學生思考:“每一種統計圖都有著它的特點,而不同統計圖更適合哪些數據,又需要采用何種統計方式呢?”以此方式作為新的統計圖教學開端,也就是扇形統計圖,便于學生接受,使其明確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此教學方式達到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目的,也讓學生更明白初中數學知識只是在小學知識基礎上所做出的延伸,難度并沒有學生設想那么高,培養學生自信心,避免學生遭遇學習困境喪失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中小學教學銜接的數學課堂模式下,開展有序學習,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數學科目所涉及內容較多,隨著學生成長知識難度也會相繼增加,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的理解初中數學知識,教師需利用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方式為學生打造高質量課堂,幫助學生克服小學和初中數學知識中存在的差異,使學生能夠明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更快的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初中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需重點關注農村學生在進入初中后的心理變化,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通過多媒體設備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自信心,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綜合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