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娟
(江蘇省徐州市擷秀初級中學 221000)
初中物理教材當中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和公式,這很不便于學生的理解,這時教師應該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把互聯網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在多媒體上,這些抽象的內容便可以形象地呈現到學生的眼前,進一步地便會使得學生的學習吸引去充分得到激發,那么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長此以往,學生便會自主的對物理知識展開學習,從而逐步地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逐步得到提升.
以往的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教師在課堂當中居于主體的地位,教師主要負責講授,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這種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過度地依賴于教師,學生已經習慣于教師的主動講解,逐步地學生就會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這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這時教師應對以往的教學方法做出改變,教師在課堂當中可以引入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上的各種教育資源來對生動的物理教學情境進行營造,這樣就會使得物理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的活躍.那么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逐步的得到激發,接下來教師把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對知識展開探究,這樣學生才會逐步地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那么通過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還能使得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激發,接下來教師把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引出來,這時學生便會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一起去探索知識,這樣所打造出來的課堂效果才最為理想.
例如,教師在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由于學生并不能理解聲波這一抽象性的概念,然而,教師僅僅通過語言描述,也無法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此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這時學生便會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造型在頭腦當中初步的產生具體的聲波模型,接下來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提問:“聲音是如何在空氣當中傳播的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鉛筆點擊水面進行實驗,這時學生可以對一圈圈的水波紋展開觀察,通過觀察學生就會發現水波紋起初是很小的一個圈,每過一段時間它都會向四周擴散.之后教師再次對學生展開提問:“空氣當中有類似的情形嗎?”這時學生就會對這一問題展開思考,接下來教師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播放聲波的動畫,由此便可以把聲波的概念引入進來.因此,教師采用多媒體來對情境進行創設,這樣可以更便于學生深入的理解更多的物理知識.
很多物理教師在課堂當中都是以嚴肅的態度對學生展開教學,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并不與學生主動地展開互動,那么學生也不敢主動地向教師詢問問題,再加上物理知識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因此,這就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便會放棄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當中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從而使得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得到激發,進一步地還能夠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得到增強.只有通過互動,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這時學生才會大膽地在課堂當中參與教師的問答互動.因此,利用互聯網展開教學,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有效地凸顯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在對“光的傳播”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一進教室就關掉亮著的燈,這時教室便會陷入一片漆黑,接下來教師向學生展開提問:“關掉燈之后,學生還能夠正常地進行書寫嗎?”學生便會統一的回答出不能.教師把燈開了之后,接著教師走上講臺,并且打開多媒體,把上海灘的夜景為學生進行呈現,進一步的教師再次對學生展開提問:“這些現象都與什么有關呢?”這時教室便會陷入一片寂靜,過了一會兒,便會有部分學生說出“光”,教師對學生給予表揚,接著再次對學生展開提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與光有關的知識呢?”因此,教師通過多次與學生展開互動,這樣學生便會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并主動的思考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逐步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極大地提升.
由于學生的教育經歷和生活環境大不相同,因此,學生的思維方法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就表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上.因此,那些思維活躍的學生,這些學生變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教師通過口頭講述出來的各種抽象概念,學生便能夠很快的理解,不僅如此,這部分學生還能自主地推導出各種物理公式.然而,那些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還沒有較強的發散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完之后,學生并不能做到馬上理解知識.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并通過微課對學生展開教學,通過微課對物理知識平臺進行構建,從而滿足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不同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對相應的微課視頻資源進行制定,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有選擇地進行學習,這樣能使物理學習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牛頓第一定律”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由于這部分內容既是“運動和力”的延伸,也是學生為學習“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極其地重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把本節課的內容錄制成微課,這樣學生便能有效地展開課前預習.然而,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利用微課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與含義再次展開講解,這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接下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從而來檢驗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程度.因此,利用微課展開教學,這樣學生便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從而展開學習,可以使得物理學習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教師在對初中物理展開教學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展開實驗教學,然而,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將教材中的實驗完整地對學生進行演示,這時教師可以把互聯網技術引入到課堂當中,從而利用多媒體就可以為學生演示在課堂當中無法進行演示的實驗,那么教材當中的實驗就會以動畫的形式完整地呈現到學生的眼前,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當中的暫停、縮小、放大等功能,從而為學生標識出那些重點的部分,使得學生能夠仔細的對這部分內容展開觀察.因此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動態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各種物理實驗,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比熱容”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為了使學生對比熱容的概念以及實際生活當中與比熱容有關的自然現象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為學生進行演示,展示完畢之后,教師在對生活當中的熱島效應對學生進行展示,因此,通過動態演示的方法對學生展開教學,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教學課堂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教師應該緊緊抓住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從而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利用互聯網對學生展開教學,逐步的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會充分得到激發,這時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課堂當中,學生便會充分地使用思維能力去對問題展開思考,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當中能夠深刻地理解到更多的知識,進一步的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就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