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珍
(福建省漳平市新橋中學 364400)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整體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引導學生實施科學探究,在化學的具體教學當中,其教學和科學探究的有關環節通常集中于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以生活現象作為入手,而且還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常識,從而使學生在實驗當中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學習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同時,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還能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中更具探索精神,并在未來實現有效學習.基于此,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需注重生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實驗知識,并形成豐富的實驗活性.
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落實至課堂,服務于學生自身的終身發展,基于此,化學課程的資源開發并非是隨性得到的,其需遵循相應的原則,以確保課程資源真正成為化學課程的教學要素,融入到化學課堂的同時,促進其價值的充分發揮,以滿足課堂教學的相關需求.因此,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需注重下述原則:
第一,經濟性和適用性原則.化學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需注重經濟性原則,量力而行.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以及利用的時候,需依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注重成本低且價值高的資源選擇,比如 ,較為昂貴的器材,若學校沒有購買的條件,則可經過其他的途徑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如觀看視頻的形式,如果具有購買條件,盡可能就地取材.同時,開發實驗資源需注重適用性原則,防止出現閑置浪費的現象.比如,學校的圖書館中藏書雖然比較多,也購買了許多與化學實驗有關的用書,但是,主要都是化學習題,這就不符合新課改的方向,并導致資源浪費.因此,在開發和利用實驗資源的時候,需盡可能就地取材、廢物利用、因地制宜、節能環保.
第二,基礎性和時代性原則.新課改下,教材的改革亮點就是摒棄了原先教材當中“難、偏、繁”的教學內容,對相關教學要求進行了適當的淡化以及降低處理,以促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合,且教材也需從學生自身的常見物質作為入手,將化學實驗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融合.這些改變決定了實驗資源的開發基礎性,只有基礎性的資源,才可以使學生靈活地學習與掌握相關化學知識,并促使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得以提高的同時,獲取到新知識.另外,新時期的化學教學更注重和生活、社會、科技的聯系,基于此,化學教師在進行實驗資源的開發時,需注重社會的進步,呈現當前的科技成果,從而使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具時代性.
1.教學觀念的轉變
化學課程的改革理論明確指出,新課程并非是換本教材,而是教學思想與觀念的深刻革命.基于此,化學教師在化學實驗的教學中,需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樹立現代化的新課程理念,其屬于每個化學教師需承擔的光榮使命.同時,化學教師需勇于嘗試各種教學法,不斷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依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促使和學生產生共鳴,并善于通過自身具備的生活經驗與智慧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備課的時候,不僅需備教材,而且還需備課堂上的突發情況,通過化學事實、化學史料等促進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同時,使其感受到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作用.例如,對現實生活當中的常見鹽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古代珍珠飾品很少存留”的具體原因進行探究,通過理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不僅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到碳酸鈣具備的性質,而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還有許多探究性實驗,如“氫氧化鈣保存時,為何要密封?”“鐵制品需怎么防腐?”通過相應的實驗探究,則能使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2.學生的親身體驗
化學是將實驗作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學生愛學化學的重要原因是實驗,通過實驗不僅能夠帶給學生神秘感與刺激感,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探究欲.因此,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注重教材知識和學生自身的經驗相結合,以此為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相關新知識.如學生在喝汽水的時候,一打開瓶蓋汽水就噴出來,這就可以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汽水當中有二氧化碳,并加強學生對二氧化碳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記憶,在洗碗的時候,洗滌劑極其容易去除油污,這就能夠使學生清楚的記住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基于此,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講述實驗狀況的轉變,為學生營造參與實驗的機會,以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并掌握相關化學知識.例如,對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化學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操作,因為紅磷燃燒無法耗盡容器中的全部氧氣,導致氧氣的濃度太低而熄滅,因此,水面的上升高度無法實現理想中的1/5.除此之外,還可能是人為因素的影響,如橡皮塞沒有蓋緊,這就是容器中部分空氣會受到熱膨脹,此時,水面上升高度就會是1/5,但是,這個時候的實驗操作就缺乏真實性,也缺乏科學依據.想要確保實驗的結果真實且具有說服力,在對實驗操作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后,可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親自改進實驗,并每個小組改進效果進行比較,對優秀的小組進行相應鼓勵與獎勵.因此,在具體教學時,化學教師需勇于放手,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 動手完成實驗操作,例如,實驗設計、儀器安裝、藥品選擇等.
3.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
初中化學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深化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當中相關事物的認識與理解,并實現“學以致用”,以促使學生能依據生活現象學習與掌握相關化學知識.因此,化學教師在對化學實驗的生活資源進行開發時,需注重學生自身的興趣,將化學教材中的學術語言逐漸轉變為學生喜歡且產生深刻印象的生活語言,并對化學實驗實施規范.首先,化學教師可使用淀粉溶液在白紙上進行寫字,并讓學生打開白紙,看一看,學生在看時,只能看到沒有什么文字的白紙.然后,化學教師準備一瓶棕黃色的溶液,引導學生將其滴在紙上,就會出現藍色的字.此時,學生通常會感到疑惑,教師可對“淀粉遇到碘變成藍色”的原理進行了解與掌握.通過有趣的生活化實驗,不僅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對化學知識“淀粉遇到碘變成藍色”具有深刻理解.
綜上所述,化學作為具有較強應用性以及實踐性的一門學科,其通常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化學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經過相關實驗,對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作用進行體現.同時,新課程下,化學實驗的課程資源也逐漸朝著生活化角度發展,基于此,化學教師也需從學生的周圍事物作為出發點,積極組織開展生活化實驗,通過對生活實驗資源的合理運用,實現實驗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