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晴
《步履不?!肥侨毡尽靶码娪斑\動”中的重要導演是枝裕和以其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代表作之一。正如導演是枝裕和所說:“《步履不停》是一個什么事都沒發生的故事,除了細節別無旁物,因為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即是生活?!庇捌故镜墓适聝热蓦m然是萬千普通家庭悲歡的濃縮,但導演是枝裕和依托自己熟練且獨特的鏡頭運動技法和畫面語言藝術,從良多一家人所經歷的情感關系與矛盾沖突中,描繪出平凡而真實的人生,升華了是枝裕和的人生感慨:人生之路步履不停,但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總有一些無法挽回的人與物。
影片導演是枝裕和習慣性地以另類視角對故事展開敘述,其原因大部分來源于他早期的紀錄片拍攝經歷。是枝裕和早年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后便進入了電視行業,以拍攝紀錄片為主。1995年,他開始投身于電影的創作與拍攝,首部影片《幻之光》就是在這一年里完成的。眾所周知,是枝裕和的電影藝術作品選材普遍貼近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關注家庭及其成員的成長?!毒嚯x》《無人知曉》《小偷家族》都是根據真實發生的事件改編而成。2008年,是枝裕和的母親去世,導演以此為緣由創作了影片《步履不?!?。這是是枝裕和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作品?!恫铰牟煌!分v述的不是生命和死亡的哀傷,而是通過表面上稀松平常的家庭團聚,實際上背后卻滿是累累的傷痕和不愿提及的過往,來探討喪子之痛與獨立之殤。如影片將時間無限濃縮到忌日到來前家庭成員的一次見面。導演僅用一次見面便將每一個人的關系、心思敘述出來。任何人似乎都能從角色身上看到自己家庭的縮影。劇本對家庭、人性觀察深刻、通透,看似什么沒說,但一切東西都在這寥寥幾句的對話里。
是枝裕和早年受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電影創作的影響,在影像風格和視聽語言上極具東方含蓄內斂和婉約自然的美學特征。川端康成曾說:“悲從屬于美,又使美制約著悲,悲與美是相通的?!倍暗谋瘎t是美的來源”,這同樣是日式電影一貫的美學偏好。影片較多地采用了固定鏡頭、景深鏡頭、長鏡頭、特寫鏡頭等特殊的拍攝技法。是枝裕和以淡淡的“物哀美”來講述故事,平衡角色,展開敘事,以保持著疏離與冷靜的空鏡頭來表達震撼人心的強烈情感。特寫鏡頭將被攝物與表達重點進行細膩描繪,耐人深思的鏡頭里展現著不動聲色而令人莞爾的細節,令觀者感受到瑣碎平靜的日常生活深處潛伏著的暗流與潮涌。
空鏡頭體現了導演是枝裕和對其電影真實感的執著追求。是枝裕和的電影普遍存在著一種獨特的“物哀美”。影片的物哀之美體現在靜謐、細膩、含蓄的空鏡頭之中。在與空鏡頭相配合的鏡頭內,其景中之人和物也都一如既往的雅致平靜。探討死亡和救贖的電影不可避免地帶著壓抑和沉重。但在《步履不停》中,導演用空鏡頭給出了最接近自然的畫面和最干凈的情感,其對時間的安靜審視極具詩意和美感。
影片臨近結尾,數年后良多夫妻帶著自己的兒女回到老家給父母掃墓。此時出現了一只蝴蝶,宛如哥哥的亡靈飛過。不知不覺中良多把當年從母親那聽說的“蝴蝶如果能夠熬過一個冬天,來年就會變成黃色”的故事說給自己的兒女聽。隨后,一個長鏡頭沿著一棵樹的樹冠徐徐上搖……鏡頭緩慢移向天空,升過愈發陌生的小鎮,慢慢搖升向上,出現了天與海的大全景。上升過程中的光線由暗變亮,時光借由一部電影,在一天的限定內被無限拉長。這暗示著生命依舊不停地在循環,縱有思念、責任、羈絆、遺憾……親人之間也只有一次的緣分,一輩子的時光。影片給觀眾留下時間去思考其所表達的主題:良多一家這普普通通的一天,其實已是一生的全部縮影。影片更從良多一家的故事映射到整個日本社會,暗示有許許多多個和“良多家”相似的日本家庭在社會中浮沉。良多這個小小的家庭是窺見日本風雨和社會變動的窗口。
對于由香里帶來的兒子敦司,導演是枝裕和給予了很多特寫鏡頭來刻畫人物。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孩子永遠代表著溫情與美好。導演使用特寫鏡頭來勾勒孩子們在一起嬉戲玩鬧的場景,由此展現細致、耐心、日常、清淡、克制、夏天的美感……無需過分溢美,卻足以給平淡而又沉默的家庭增添了味道。
比如,影片開頭,作為一個來自生活中缺失父愛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敦司與繼父良多交談,飽含深意的對話表現出敦司異于同齡人的成熟。影片結合他不幸的童年經歷,塑造出一個純真、可愛、敏感、早熟的角色形象。再如,敦司作為“客人”在與繼父良多姐姐家的兩個孩子聊天時,兩個孩子在一邊嬉戲打鬧。而這時用特寫鏡頭來表現小敦司的拘謹和尷尬,暗示這個孩子此時并未真正自然地融入這個新家庭之中,也未被家人所接受。美好的天倫之樂下,卻潛藏著矛盾和沖突的暗涌。人的溫情和自私并存,是枝裕和用特寫鏡頭把人物和意境烘托得如此真實。最后,三個孩子一起在路上玩耍追逐蝴蝶,孩子的小手在陽光下共同捧起紫薇花。這是影片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特寫鏡頭,體現出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親密且沒有隔閡,暗示了人物的關系和心境發生了轉折,恭平一家已經開始接納敦司母子。緩慢切換的特寫鏡頭不僅具有前后對比性,在帶來哀傷感的同時呈現出了溫情的感動,也體現了悲與美是相通的,“物哀美”是哀而不傷的美學①。
是枝裕和宛如一位平淡生活的雕刻藝術家。從繽紛精致的后院花草、光可鑒人的門廊地板、驕陽下定格的紫薇花、灑在古屋上靜謐的陽光中,隨處可見導演對畫面藝術追求上的精雕細琢?!恫铰牟煌!返纳{、光線、道具、配樂等畫面藝術具有典型的日影美學風格。導演通過簡約清新的風格呈現溫柔又殘酷的力量,重視通過演員調度和畫面構圖來表達人物的性格特色和內心情感。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即爺爺、良多、敦司爺孫三代去墓地祭奠回來后,穿過天橋一起去海邊。此時良多和父親一前一后站在天橋下,而敦司則站在位于繼父和爺爺中間位置的天橋階梯上。無奈與哀傷感籠罩著此時的氣氛,靜謐得只能聽到潮水的聲音。此時人物的神情也變得深沉了起來,暗示老父親與次子良多之間多年的矛盾與隔閡并未因孫子的歡聲笑語聲而消解。盡管再次見面時,面對著寬廣的大海,父子倆的哀傷感與疏離感仍舊無法愈合②。兒子、父親、爺爺三個人一起走向海邊時,兒子年紀最小,跑得最快,爺爺年紀大了,走得最慢。但是父親為了爺爺的安全,為了他的尊嚴,故意玩著手機放慢自己的腳步,讓爺爺先走,確保自己的兒子和父親都在自己的視線中?!袄先瞬辉敢獬姓J自己老了,當自己的兒子牽他,他會覺得沒面子?!边@是我們普通家庭如溪水一樣平常的生活中都會發生的“頓點”。因此,導演安排的這一位置關系對良多和其父而言都是最好的方式。父子兩人并排站在海邊對話,同時伴隨著潮水涌來的嘩啦啦的聲音,這使之前的沉悶感瞬間消除,他們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父子的相處狀態。此時固定鏡頭拍攝出的這一位置關系表現出了溫情和感動。
當年被長子純平救下的落水兒童成年后來家里做客時,在恩人家屬面前,被救者顯得局促而拘謹,全家人以太宰治筆下唯唯諾諾的小丑譏笑被救者的長相。盡管如此,他還要每年被邀請來“懺悔”和“感恩”長子純平。而此時,爺爺卻獨自一人坐在門口,背對著被救者和眾人。這一位置關系表達了爺爺對被救者的不滿和憎恨。多年后,他依然痛苦于長子的死,且惋惜于被救者長大后成了一個一事無成的胖子。
導演是枝裕和構圖精致講究,耐人尋味,畫面色澤清麗明凈,化生活波瀾于不驚,又于不驚處動人。影片中的老父親恭平是一個傳統且具有教條主義的東方家庭大男人形象,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辭又固執己見。影片表達恭平內心的復雜情感與男人自尊心時則是運用了畫框式構圖這一獨具特色的構圖方式。片中恭平一人獨自倚靠在門邊寂寥地坐在臺階上的背影多次出現在鏡頭中,身后孩子的無憂無慮與老人的沉默內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觀眾進而可以從中窺探出恭平的角色心理,為后續對這一人物又愛又厭的矛盾情感埋下了伏筆。
良多和母親,由香里和兒子敦司兩對母子一前一后地走在從墓園祭奠回來的路上。這是是枝裕和影片中的一個經典構圖。這個鏡頭平淡而細膩,充滿了不得已的離散、生與死的相隔、長不成理想大人的兒子和充滿了痛惜的大人。而多年以后,已經與妻子生育了自己女兒的良多帶著一家人去掃墓?;厝サ穆飞?,良多和女兒,由香里和敦司四人同樣是一前一后。兩對母女變為一對母子與一對父女。母親到死也沒有坐上兒子良多開的汽車,良多也沒能來得及告訴母親那個相撲運動員的名字。這一前后呼應的畫面構圖正如片名所表達的“步履不?!币粯樱焊改概c孩子的隔閡似乎總是在慢慢消解,然而總是“慢了一拍”。與影片中帶著渺茫希望與自我安慰的黃蝴蝶傳說一樣,親子代際之間的溫暖也會帶著無法避免的傷痛不停地傳遞下去,只是或許會“慢了一拍”。
縱觀是枝裕和導演的影像風格,不論是美學特征還是情感表達,都集悲與美為一體。哀傷中不缺溫暖和感動,顯得哀而不傷,而細膩含蓄的人物情感如溪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淌進觀眾的心中。人們之所以喜歡這部片子,總是要歸于導演的創作緣由,也就是其母親的去世。因此,同是枝裕和以往的片子相比,《步履不?!放c觀眾的情感距離在無意間被拉近了。至于影片的結局,是樂觀、悲觀、遺憾,還是歸于矛盾沒有解決的生活,是枝裕和在最后沒有給出任何批評,更沒有跟觀眾說要去怎么做才能達成圓滿。步履不停,波瀾不驚,不煽情的感動才是真正的感動。
注釋:
①戴小清.《步履不停》:家庭倫理電影的敘事風格及畫面藝術[J].電影文學,2020(03):141-143.
②張凱.是枝裕和的“物哀”審美[J].當代電影,2019(0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