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改革開放以來,飛速的經濟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部分地方規范缺失、保障缺位等生存現實把人們置于形形色色、程度各異的焦慮之中①。人們在焦慮面前常常表現出煩躁、緊張不安的情緒。在面對無法解決的事情或者各種競爭時,他們一方面持續努力,一方面又疲于面對。因此,當這些被焦慮圍繞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出路時,會轉而希望在傳統的田野生活中找尋寄托,通過網絡消費和現實消費突破束縛。
《丁真的世界》呈現的田野生活是現代人內心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們面臨現代性焦慮、陷入精神危機的狀況。
李普曼在《輿論學》一書中提到,我們頭腦中關于世界的圖景都是通過媒介對外在世界的建構形成的。議題設置是媒體建構世界的主要手段②。丁真從“出圈”到“爆火”的背后是媒體進行的一次重大議事議程以及媒體和受眾消費的狂歡。
視聽符號是丁真從出現在大眾視野到火爆這一過程中表達內容和人設構建的主要的方式,符號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丁真的印象?!爱嬅娣柺且暵牱栔凶顬橹庇^、具體的符號信息”③。短視頻中的畫面符號是現場氛圍的視覺呈現,能更直觀地對畫面人物進行了解。《丁真的世界》主要呈現了情景符號和人物符號。
人物符號有利于突出丁真的精神特質。丁真的短視頻有三種重要的人物符號:丁真本人、“珍珠”、專業人士。其視頻內容主要通過表情、服飾、動作呈現。丁真給人留下的是純真、野性的深刻印象,且他的笑容收獲了許多的贊美。在衣著上,他常常穿著開襟藏服,服飾上刺著各種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和少數民族韻味的圖案?!罢渲椤笔嵌≌嬉曨l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符號?!罢渲椤笔嵌≌娴男●R,丁真騎著他的馬在草原上馳騁、給它洗澡、一起比賽,凸顯出丁真對草原的熱愛,以及他天真、野性的特質。
情景符號通過對環境、道具等符號的展示,較好地突出了丁真的人物形象。從環境出發,《丁真的世界》里出現的雪山、草原、冰川的畫面,給觀眾展示了一個遠離都市塵囂浮華的自然生態,與丁真未經修飾的笑容共同塑造了他干凈純粹、不帶世俗煙火氣息的形象。在道具呈現上,丁真用吾爾多(藏族牧民特有的趕羊工具)在草原上趕牛羊,這一動作體現了他奔馳的縱情。還有黃色的藏戲面具,象征著興旺、祥和、繁盛,丁真戴上黃色面具體現了他對藏文化的熱愛以及為家鄉做事的態度。
大部分熱點想要從小范圍的人際傳播擴散到大眾傳播,都離不開平臺運營的“推波助瀾”,也就是媒體進行的議程設置。丁真的話題是基于情感的共振以及具有爭議性的觀點上的,而高討論度使得不同群體開始對他進行消費。
丁真單純的笑容、爽朗的性格,讓在城市里工作的人看到了自己曾經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身影,使得他們在內心深處對丁真這一形象產生了共鳴,喚醒了他們在城市生活的壓力下對田野生活的向往。丁真奮力為家鄉宣傳、為家鄉出力的行為,讓異鄉人聯想到自己家鄉的美麗與魅力,激發他們改變和建設家鄉的夢想。基于情感之上,更多的網民會去關注、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
微博上關于丁真的話題幾度沖上熱搜,并引發一場“丁真不急網友急”的“丁真人生選擇大討論”。當地旅游部門乘勝追擊,任命丁真為理塘縣旅游大使,并且拍攝宣傳片《丁真的世界》。視頻播出后,很多網友以為丁真是西藏人,隨后引來四川、西藏等地方媒體親自下場“爭搶”丁真。由此產生了#以為丁真在西藏#、#其實丁真在四川#、#丁真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等話題。最后,丁真對相關話題的解釋又再次引發網友對他學習漢字的討論。
丁真的每一個話題都會產生不同的爭議。從#丁真要不要出道#到#丁真是哪里的#再到#丁真還能做回賽馬王子嗎#等,不同的群體做出的不同回應形成合集。每一次熱搜和話題都環環相扣,其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媒體設置的議程,通過互動式的話題引導輿論的方向和塑造丁真的形象。在整個過程中,丁真被網民、媒體、政府消費,同時,丁真也在消費著網民和他本人。
梭羅在《瓦爾登湖》里寫道:“荒野中蘊含著這個世界的救贖?!睍忻枋龅氖撬麑儩?、平靜生活的無限向往和追求。丁真的世界是現代人所向往的愿景。丁真代表了對人生的憧憬,同時還投射出無數大眾的焦慮與亢奮。
列斐伏爾的空間“三位一體”的辯證法同時存在三個空間:第一,物質空間;第二,精神空間;第三,社會空間。在以往的解釋中,社會空間被認為是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簡單融合的空間。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時代,筆者暫且把三元空間看作是物質空間、精神空間與網絡空間。
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在向城市中心靠攏,他們渴望在城市站穩腳跟,認為買上房子就是城市對他們的認可。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又受困于這種空間感,同一層樓的“無鄰居”讓他們感覺冷漠。無論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物理空間給他們帶來的焦慮都是存在的。
從精神空間出發,人們感受著社會的快速進步,他們在獲取大量的信息和聲音的同時也在無止境地學習。一部分人在學習上花了大量的時間,卻很少有休息的時間,這使得他們精神高度緊張。一部分人在給自己灌輸知識的同時卻有著與所學知識相反的觀點,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變。由此產生的焦慮情緒,打破了他們精神空間原本的穩固。
在網絡媒體時代,多數人身處??滤缘娜氨O獄之中,且其網上的一舉一動都被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如果在網絡空間中出現信息不透明或信息傳播不及時的情況,各種“陰謀論”就會大行其道,謠言四起。在龐大的網絡空間里,人們可以發布自己的生活狀態、購買的產品、去過的地方等,這類內容常常被人誤解為是一種炫耀。部分人一方面擔心隱私被暴露,一方面因為網絡信息的不確定性而產生恐懼感。久而久之,這些不良情緒讓他們產生了社會戾氣,使得他們處于焦慮狀態。
在三元空間受困的一部分人,其生活常態基本上是交房租、還房貸、上班、購物等,僅在下班之后有較短的時間瀏覽短視頻。丁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天真爛漫的笑容是這些城市中的人們“治標不治本”的安慰劑。
丁真的“走紅”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大眾的審美與凝視效應,折射出人們對社會現實的焦慮,另一方面,他的視頻讓久居都市的網友喚起自身對“香格里拉”的浪漫想象?!抖≌娴氖澜纭氛敲襟w經過加工和美化的擬態環境,目的是滿足受眾渴求的自由“田野景觀”。
在鮑德里亞看來,后現代的符號、影像和象征越來越趨于自律性和操作性,因而符號演變成一種與現實無關的“仿真”:這是一種模仿的或者虛構的事物取代真實事物的過程。與此類似,《丁真的世界》呈現的也是一個有選擇的仿真的世界。視頻中呈現丁真的主要活動是和弟弟放牛、在草地上休憩、參加晚上的篝火晚會、偶爾賽馬。視頻中的畫面主要有雪山、草原、賽馬、篝火晚會。
在3分鐘的視頻里,觀眾容易沉浸在一種虛假的田野景觀。他們看不到放牛的辛苦,看不到四季更迭的冷暖,看不到牧民的收入等,而只看到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引起人們誤會的是視頻內容的“超真實”,這是一種比客觀現實本身更“像”現實的景象,它描繪了世界的現有狀態,并規劃著世界的應有狀態。丁真的“紅”源于人性的“真”,契合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方能成為人氣流量的“收割機”。雪山、草原、冰川、寺廟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賦予丁真自然,讓觀眾看完之后認為他所處的環境就是現代田野生活的代表,但丁真所處的田野生活只能存在于規劃和想象中。
由此可見,在《丁真的世界》中,視覺化和圖像化的表達容易加劇“擬態環境”帶來的認知偏差,讓人們誤以為那就是丁真全部的世界,也誤以為所有的田野生活都和《丁真的世界》里的一般。這也印證了人們想要通過對田野的想象與寄托來治愈現代性焦慮,是“治標不治本”的臨時藥劑。
對比《丁真的世界》中雪山、草原、冰川的“世外桃源”的景象,在一般人眼里,只要是放牛、賽馬的生活也被打上“世外牧原”的印記。人們所處的時代是精神生活越來越等同于文化消費的時代,也是人們越來越期盼過一種不受物質和社會生活拖累的精神生活的時代。這種現代的焦慮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人們意圖通過世外桃源般的田野生活抑制各種焦慮,但卻是一種田野烏托邦的表現。
在現代消費主義的語境中,《丁真的世界》對多數當代人而言是不現實的,但多數人卻對這種“不現實”進行著一場消費狂歡,而這種消費狂歡背后只是人們暫時逃離現代社會壓力和焦慮的表現。鮑德里亞直指消費的異化:“我們處在‘消費’控制整個生活的境地?!比藗兲綄ぷ晕?、緩解壓力都通過消費進行,人所構建的東西反過來實現對人的控制。透過這種狂歡,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消費能否解決實際的問題。
丁真作為被消費的對象,其信息被暴露、熱點被蹭、個人肖像被制圖軟件篡改,甚至被慫恿去拍廣告,等等。一些人已經開始對他進行不加限制的消費。近些年,被消費的網紅不在少數,比如“芙蓉姐姐”“吉克雋逸”“康巴”等。這些人中也有和丁真一樣來自田野地區,有俊朗的笑容、純真的野性,但是卻也只是曇花一現。而丁真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熱度嗎?另外,丁真之所以被喜歡,是基于他的“真”,是生活環境的塑造,而這種生活環境是不被外界干涉的。但現在被娛樂、被消費之后,丁真還能是丁真嗎?丁真的焦慮還會是牛沒放好嗎?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種內心需求途徑,人們享受著丁真帶來的短暫快樂和新鮮感,丁真或許將被下一個“甜野男孩”或者“賽馬王子”所取代??傊?,身處充滿焦慮和不斷消費的時代,人們要在中間追求一種平衡是很難的。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被消費者,這種邊界很難確定。
注釋:
①肖偉勝.焦慮:當代社會轉型期的文化癥候[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26-136,183.
②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94,209.
③張樹鋒.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視聽符號表達[J].當代電視,2018(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