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可慧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今年30歲,未婚。
最近一個視頻里,記者問她:你喜歡什么類型的男生?
李子柒爽朗地笑了。這應該不是第一次有人問,她一邊點頭,一邊繼續手上的工作。“無非就是善良和孝順嘛!”
李子柒說得很快。我經常覺得她是一個很直爽的女孩子,就是溫婉而直爽,又有自己的一盤棋,招招落在心里。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要可以幫我挖地。我平時拍攝的時候,會挖老大一個坑,特別費勁。如果這個人能幫我挖地,我就會優先考慮。”
李子柒的視頻都是在田間地頭和山間完成的。雖然一直到今天,依然有人覺得這是她美化下的田園生活,是商業利益權衡下投觀眾所好的產物。可是,真誠騙不了人,好作品騙不了人,現在的李子柒,已經成為了被主流媒體肯定的中華文化傳播者。
名利紛至沓來,但她的好作品從來不缺。李子柒這樣的“仙女”的婚戀情況,不可避免地落入到大家的視野。她公布的擇偶標準,讓大家津津樂道,也讓很多人感嘆。
我覺得,她想找一個會挖地的人,大概是她心里那部分堅硬而柔軟的要求。
用世俗的翻譯便是:我希望我的男人,能夠為我分擔我的勞累,他不需要太有錢,但他要懂得幫我。
都說欣賞一個人,始于顏值,敬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終于人品。但成年人的感情,其實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陷于陪伴,終于人品。
李子柒既沒有談錢,也沒有談房子,更沒有一些硬性的條件,比如對方父母的情況,比如學歷要求,比如有沒有兄弟姐妹等。
她提出的,恰恰是她自己最需要的那一部分:她想要一個幫她挖地的人。因為這是她的軟肋。
女人一生不一定為愛所困,多少句“我愛你”,都不如一句“我幫你”。
李子柒也明白:能走得更遠的夫妻,不僅僅是因為愛情,更是因為你能給我的一切恰恰是我想要的。
清高和故作深沉,都是婚姻中不需要的。那些一蔬一飯里的煙火氣,才是畢生所求。
年輕人會為了感情斤斤計較,成年人會明白:那些生活中的善良、孝順,還有兩個人能夠獲得的陪伴和親密,才是溫情脈脈的存在。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很欣賞第二任丈夫蘇紀之。張幼儀和蘇紀之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兩人一直相敬如賓,讓張幼儀真正體會到被愛的幸福。
當蘇紀之患癌去世后,張幼儀搬往美國與家人團聚。據說,她去世時,墓碑上只有簡單的4個字:“蘇張幼儀”。
張幼儀是怎么跟蘇紀之認識的呢?
蘇紀之性情溫和,談吐風雅,也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妻子離他而去,他獨自撫養4個孩子。
是相似的命運,讓張幼儀和蘇紀之走到了一起。
后來,蘇紀之考診所開業執照時,她陪他熬夜;蘇紀之打點兩家診所,她把后勤全部包了。
在張幼儀和蘇紀之再度去康橋的時候,張幼儀覺得自己應該整理下徐志摩的全集,蘇紀之表示支持。在梁實秋和夫妻倆的助力下,《徐志摩全集》橫空出世。
夫妻走得更遠,靠的不僅僅是感情,而是那份彼此分離不開的陪伴。你在,我很安心,你懂,我也很安心。
婚姻里的俗,并不妨礙生活里的雅。生活里的雅,也不會掩蓋婚姻里的俗。
比如我跟老陳,很多人不理解我們到底是在怎樣的“魔力”下走到了一起的。
我是對生活要求極高的人,定酒店喜歡有浴缸,自家房子必須有香薰,到了季節必須有好看的睡衣。而老陳則不是。他喜歡那種樸素的生活,腳上穿50元的球鞋,會覺得撿到了寶,身上的衣服從來不過100元。
一個愛花錢,一個節約。我們為什么能走到一起?其實,我看中的是他對于家庭的責任心;他看中的是我對事業的追求。
母親這次手術結束,一直夸老陳是真的體恤我。
之前,知道母親得病,我情緒幾乎崩潰,連續兩三個晚上都沒睡好。他潛意識覺得我可能撐不下去了,連忙跟領導請假。
手術前,他幾乎包攬了所有的體檢、入院手續,并且打印整理資料。手術前一晚,他說讓我回去,他會在醫院陪我媽。那個晚上,他一晚上沒睡著。
手術那天,也是他忙前忙后,一邊安慰痛哭流涕的我,一邊張羅各種事。手術結束后,每天陪我去醫院看媽媽。
他經常說:“我可能情商不高,但我可以分擔所有的家務事。你被保護得很好,我覺得你很需要我。你看,你遇到我,是不是也是福氣?”
我想說,是的。
他會做我不會的事,可能完成不了的事,可能需要協助的事;他的出現,讓我不需要自己面面俱到來承擔,也不需要挖空心思包下所有一切。
成年人不說“我愛你”,這沒關系;只要彼此依偎,彼此幫扶,好過言語萬千。
30歲的李子柒太懂了:沒有什么比能夠幫她的人更重要。當然,這個人必須是善良和孝順了,因為她也是善良和孝順的。
這大概就是我們期待的婚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