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強
(江蘇省寶應縣氾水高級中學 225819)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主要指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來設定符合學情、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一種教學方式.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廣大教育人士愈發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習成績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學生能力的發展才是更加重要的.總的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的需求,教師要將課堂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變為主動獲取知識.然而,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邏輯更為復雜,導致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面對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步入高中階段以后,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更加豐富,在持續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能得到相應提高.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情境,既可以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提供適宜的環境,還可以給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指明方向,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有效解決實際問題.除此之外,在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理念下,強調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刺激學生多重感官,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其主觀能動性,便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促使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就是求知欲,只有在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高中數學和學生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進行實踐教學時,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為學生創設相匹配的情境,并重視凸顯教學趣味性,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從而激發求知欲,引導學生聯系和研究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或現象,來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和高中其他學科進行比較,數學科目的知識更加抽象、復雜,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搭建起屬于自己的完整知識框架,從而高效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創設高中數學情境,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引導學生將所看通過思考轉化成具體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情境教學法還具備趣味性強的特點,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進課堂教學當中,學會主動表達自身思想、展現自我觀念,對學生人格進行培養的同時,給學生日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激發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具體數學內容,并嘗試與學生生活和已有知識構建起聯系,讓學生能夠遷移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降低數學知識的陌生感,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想要提高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重視凸顯啟發性、誘導性、探索性,在選取情境素材時,可以從數學學科本身挖掘,也可從我們實際生活中挖掘.因此,教師自身就要學會用數學目光審視學生生活,日常多關注公眾媒體,多方位整合用于創設情境的素材,從而創設具備時代氣息、生活韻味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增強課堂參與意識.例如,在進行“立體幾何”的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幫助學生形成立體觀念,因此,在具體教學中可基于生活素材來完成情境的創設,如讓學生認識教室是一個長方體,從而形成直觀感性的認知,明確空間內點線面三者間的位置關系.此外,還可引導學生研究教室里的“棱”和“對角線”等,提取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高效掌握相關數學知識.
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應合理應用多元化方式給予學生適時指導,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促使師生、生生關系更加親近,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保持愉悅心情來獲取和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釋放自身潛能,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積極自主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注重進行學習的拓展以及提升,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身意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數學思維的拓展.比如在學習“數列”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起初,植物長出兩個分叉,隨后每個分叉又長出兩個分叉,最終形成樹狀結構,那么植物的生長有什么規律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有趣的規律,大家分享一下.
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想要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數學知識,實現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需要教師引導展開自主探究.此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為學生搭建相應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和應用知識,引領學生更好發展.例如,進行“基本不等式”的教學時,等學生真正理解了與其相關的理論知識后,開始著手構建問題情境:小白和小劉是鄰居,兩人一起到同一家商店買大米,大米的價格是變化的,兩人的購買方式也不一樣,小白是每次只買10kg大米,小劉是每次只買10元錢的大米,兩人共買了2次,哪種購買方式更合算,為什么?在這道題目里,兩次買大米的價錢是未知的,需要學生解題時設置未知量,并列出對應的代數式,然后做出對比.這道題不需要給出具體的答案,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研究誰花最少錢買到最多大米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不等式知識,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實踐證明,假如教師可以立足于學生最近發展區來創設情境,就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已有經驗和認知的遷移,高效達成重構知識,引導學生從“現有水平”前進到“潛在發展區域”.基于此,教師在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時,也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讓情境帶給學生適當的刺激,避免由于過于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感覺枯燥,以及過于復雜的問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信心.例如,解析幾何教學的初期,除了要注重解析幾何的研究方式以及基本特征,還要確保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創設對應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消除認知困難.又如引導學生分析直線的斜率時,可讓學生立足于較為熟悉的“坡度”,促使學生自主進行對比,研究斜率和直線陡峭程度間的關系,并學會怎樣使用兩點坐標刻畫直線的傾斜程度.學生對斜率是很熟悉的,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時,需要借助速度時間圖像等研究物體運動,其中就包含對斜率的研究.教師可結合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積累的經驗,展開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喚醒記憶,促使學生自主將有關知識遷移到對應地方,加深對所學知識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有許多種,需要教師全面圍繞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科學的、正確的情境創設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使其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強化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