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曉穎 黃 茜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在2003年提出了“互動儀式鏈理論”,他試圖統一微觀社會學和宏觀社會學兩大角度,去研究一切社會現象。他認為,應當以微觀現象為基礎,微觀過程會構成宏觀過程;在微觀過程中,“互動儀式”即“IR”是人們最基本的活動,也是一切社會學研究的基點,在此過程中獲取情感能量是互動的基礎,也是人類交流與互動的核心要素。
柯林斯認為,互動儀式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主要包括四個要素:第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保持身體在場,即聚集在同一個場所里;第二,對局外人設定界限;第三,共同的焦點或關注,即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對象中;第四,共享情緒,即彼此間能夠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當互動儀式鏈這四個主要的構成要素達到高度的互相關注時,會產生以下四種主要的儀式結果:群體團結、個體的情感能量、代表性群體符號和群體道德感。
互動儀式產生的基礎是實現“身體的共同在場”。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人多種感官延伸的媒介為用戶提供了多方位的舞臺,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結合為用戶構建了一個線上虛擬空間,使用戶參與互動儀式的物理空間限制被打破,在虛擬媒介空間中也能夠實現“身體的共同在場”。
以《創造營2021》為例,同一個選手的粉絲可以通過微博、綠洲、抖音等多種媒介舞臺聚集,通過關注、點贊、評論等行為進行互動,完成社交儀式;線上的在場也為用戶線下的互動在場提供了新的機遇,當某一選手在某地參加活動時,原先通過線上在場構建出來的粉絲群體就會產生線下的互動活動,將線上的社交關系延伸到線下。
互動儀式的另一要素是“為局外人設限”,媒介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社交的成熟為設限方式提供了更為多元的選擇。
一是通過強制性手段進行有形設限。在《創造營2021》中,有些活動只能允許超話排名級別六七級以上的粉絲參與,一些粉絲群還有嚴格硬性的準入要求,比如只有在超話帶話題發帖500條以上的粉絲才能進入,這種有形設限將“粉絲”與“非粉絲”嚴格區分開來。二是由于“知識溝”所帶來的無形設限。對于同一選手、粉絲間的集體記憶、梗等的了解程度的不同導致了粉絲成員之間、粉絲及非粉絲之間“知識溝”的存在,這種“知識溝”的存在無形之間影響了參與的積極性,為互動設置了限制。有形設限與無形設限的結合,催生出中心區域突出而邊界模糊的各個圈層,形成了同圈層內進行強互動、不同圈層之間滲透互動的圈層文化。
共同的關注焦點是互動儀式鏈中的一個重要前提。處于在場的互動者需要有共同關注的焦點,圍繞焦點進行討論、再生產。《創造營2021》每周的更新內容是粉絲共同關注的焦點,粉絲可以線上觀看并在微博上討論,每期節目結束后,在微博熱搜上出現的并有話題熱度的片段會成為不同選手粉絲的下一個討論熱點。在熱門話題的討論中,一個共同焦點的誕生已被粉絲助力完成,在每周循環往復的播出和討論中形成了固定的互動模式。如在《創造營2021》第一期播出后,外國選手米卡憑借其磁性的嗓音順利出圈。米卡用中文演唱的一首《永不失聯的愛》隨即登上熱搜,粉絲在#永不失聯的愛#話題下進行討論,該片段成為粉絲討論的焦點。隨著節目定期的播出,關于米卡的話題也會定期產出,引發粉絲互動。
在柯林斯看來,獲得情感能量是互動的基礎。當粉絲圍繞選手進行話題討論時,對偶像的美圖、表情包、語錄的傳遞會引發彼此之間的互動。他們彼此互動,產生聯結,增強自己的認同感,強調自己的身份。《創造營2021》中的選手和馬退賽時,粉絲聚集在#和馬退賽#的話題下,為和馬發聲,認為和馬遭遇不公,質疑節目組的程序。他們發聲的前提即是“作為和馬粉絲的一分子”,同時在其他粉絲朋友的點贊、轉發中強化了自己的身份認同。
互動儀式鏈中的個體情感能量指的是在互動儀式鏈中,個體采取行動時自信、興高采烈、有力量、滿腔熱忱和主動進取的感覺。在《創造營2021》中,不同選手的粉絲不僅會自信滿滿、興高采烈地向他人“安利”自己“pick”的選手,還會滿腔熱忱并且主動地每天為自己的偶像打榜、投票、拉贊、制作“cut”等。
網絡用戶在多樣化的社交媒體上進行頻繁的交流和互動,同一個參賽選手的粉絲們,通過線上加線下的方式集中關注一個選手并分享彼此的情感體驗,不斷增強在場成員身份的認同感,形成各種社區。在《創造營2021》里,粉絲自覺地在社交媒體和現實生活中尋找自己的社區——超話、豆瓣小組等。新浪微博里的超話社區是最主流的討論社區之一,粉絲在相應的超話社區中討論、傳播關于自家偶像的各種物料,彼此間互動交流,以增強認同感,促進群體團結。截至2021年3月24日,《創造營2021超話》位列新浪微博超話社區榜第一位,相關帖子已經超過5.4億,閱讀量總計超過11.8億。
網民們通過具象化的網絡ID,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討論、交流,逐漸會形成一套內部的話語與符號體系,具有共同關注焦點的人群往往能產生情感共鳴,形成群體符號和群體記憶。在《創造營2021》第一期節目中,不少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其中#請給韓美娟一個reaction機位#閱讀量超3.9億,討論次數超6.6億,與之相伴隨的是韓美娟各種金句的出圈,比如“糖果超甜”“糖果齁甜”“記得撐腰么么噠”等。觀看過這期節目的觀眾會在線上的社交媒體和線下的生活中進行交流、討論,節目成為談資話語,而未觀看過這期節目的人可能會對這些話語不甚了解。互動儀式中,通過打造內部話語體系和符號,將“我們”與“他們”區別開來,也會進一步促進群體認同和團結。
道德感即維護群體中的正義感,有利于維護群體團結和群體符號。隨著《創造營2021》的火熱進行,粉絲群體不斷擴大,他們從節目中、群體中所積攢起來的情感能量會建構起儀式感和道德感,尊重群體符號,維護群體團結。因此他們很難接受沒有看過此節目的“他者評價”,身處自己所在的場域,他們的行為是具有自己群體所獨有的特征的,所形成的道德邊界使他們區別于其他粉絲。
在柯林斯看來,“互動儀式”反映了一種不平等,有權力和地位的人最有可能在互動儀式中獲得豐厚的情感回報。權力是一種可以支配他人行動的權力,地位則表現為受到尊敬和接受榮譽。因此,那些具有符號資本、可以要求他人尊重和服從的人,可以從互動儀式中獲得最大的積極情感能力。
不同粉絲在群體中有著不同的地位,承擔著不同的角色,看似松散聯結,但依據粉絲數量的多少依然存在著嚴格的話語權分配機制。后援會、大粉擁有著極大的話語權,具有更大的號召力,在互動中處于優勢地位,能夠獲得更高額的情感回報,而一些權力地位較低的粉絲可以順利參與互動,卻沒有太大的號召力,一些“聲明、反黑告誡”一般都由大粉組織發出。這種地位不平等一方面確認了粉絲內部明確的角色職權,使得粉絲群體更接近于“理性”而非是烏合之眾,但另一方面也使個人的話語權被消解,容易帶來獨裁和暴力壓制,引發內部互動機制的割裂,更有甚者引發內部“起義”,給群體的共同情感帶來損傷。
一方面,互動儀式帶來情感聯結,引發正面積極的情感導向,產生強烈的身份認同感,粉絲的社會整合感上升,人際關系環境得到拓展;另一方面,一旦這種互動儀式產生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是能破壞網絡社會良性互動規則的,就會引發群體極化,粉絲就會陷入非黑即白的對立之中,若無法及時制止,就會造成不同圈層之間的沖突矛盾,讓網絡空間彌漫著謾罵和攻擊,給青少年帶來一些負面的示范作用,一旦被有心者利用,后果更不堪設想。
社會化媒體時代,技術賦權、網絡社交化的成熟使互動儀式脫離了身體在場,以虛擬形式進行,打破了物理邊界,促進了同一群體內成員的情感溝通和聯結,粉絲的話語權與主動性不斷上升。對于《創造營2021》這樣的偶像養成類綜藝來說,粉絲群體這種基于身份認同和共同喜好的強網絡關系具有很強的變現價值,粉絲在互動過程中會產生出高度積極的情感能量,彼此在互動中共同提升了情感,從而能夠承受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正是基于這種情感回報,粉絲群體在互動儀式中心甘情愿花費他們的情感能量,產生基于情感的消費,從而使造星產業得以運轉。但另一方面,如果這種巨大的情感投入得不到應有的正向回報,粉絲輕則轉向其他能夠獲益更多的互動儀式,重則引發負面情緒以另一種儀式卷土重來,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這要求在節目播出過程中對粉絲進行正面引導、鼓勵良性互動,同時平臺方也要監測與節目相關的負面情感導向,確保網絡空間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