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俊娟 顏雪萍 張婷 吳青京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 1超聲科,海南 海口 570206;2婦產科)
盆腔臟器脫垂(POP)是指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等支持性結構異常、形態缺損而引起的盆腔內臟器位置改變;其誘發因素較多,包括妊娠分娩、盆底手術和肥胖等〔1,2〕。可能是導致女性陰道脹大、排尿障礙、排便障礙和性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3〕。POP通常發生于60歲以上女性,對老年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壓力〔4〕。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成熟,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和盆底重建術使POP有所改善〔5,6〕。但臨床隨訪發現在手術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表示對手術效果不滿意且存在復發情況。
造成手術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術前對POP患者的脫垂類型和程度的診斷和評估不夠充分,因此在術前對POP進行精確的診斷和評估至關重要〔7〕。POP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盆底超聲、盆底磁共振、尿動力學檢查和陰道窺鏡檢查等〔8〕。由于尿動力學和盆底超聲具有檢測方便和便宜等特點,因此這兩種方法是目前臨床較普遍的使用方法〔9,10〕。有臨床統計表明尿動力學檢查和盆底超聲均能獨立有效評估和診斷POP,但兩種方法都各自存在優缺點〔11,12〕,目前未見兩者聯合診斷POP的臨床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盆底超聲聯合尿動力學檢查對POP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的60例POP患者為POP組。患者包括已有臨床表現和無自覺癥狀但行婦科檢查有 POP表現,排除盆腔有既往手術史者、盆腔腫瘤和泌尿系統感染病史者。年齡60~75歲,平均(67.22±4.07)歲;孕次(4.02±1.17)次;產次(3.31±0.89)次。另外征集20例到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的陰道炎患者作為對照組,經檢查排除POP,均無盆底手術史和盆底外傷,年齡62~74歲,平均(68.16±3.64)歲;孕次(3.85±0.93)次;產次(3.45±0.89)次。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在檢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接受培訓以掌握正確的Valsalva動作。
1.2尿動力學檢查 尿動力學檢查采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Encore5.7尿動力檢測儀。患者在檢測前排空膀胱,半仰臥坐姿,灌注生理鹽水(0.9% 氯化鈉)250~300 ml。檢查膀胱容量、膀胱感覺、膀胱順應性、逼尿肌穩定性、腹壓性漏尿點壓和陰道前壁(Aa)點位置。排尿時觀察逼尿肌收縮力、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最后在排尿后測殘余尿量,并通過壓力-尿流截點判斷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異常和膀胱功能異常的情況。POP分期依據國際尿控協會(ICS)盆腔臟器脫垂分期法(POP-Q)〔13〕,分期標準:0期,沒有脫垂;Ⅰ期,臟器脫垂最遠處在處女膜以上,距離處女膜>1 cm;Ⅱ期,臟器脫垂最遠處達到處女膜邊緣1 cm以內;Ⅲ期,臟器脫垂最遠距離超過處女膜邊緣外側1 cm以上;Ⅳ期,臟器幾乎完全脫垂。
1.3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儀器采用美國GE公司Voluson E8版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并配備RAB2-5-D凸狀探頭和腔內探頭。患者在檢測前排空大便,并使膀胱充盈。取膀胱截石位,將探頭涂上耦合劑后戴一次性隔離套,再次涂上耦合劑。將探頭輕放與恥骨聯合下緣處,并保證壓力適中,避免力度過大造成膨出器官受到擠壓,對結果產生干擾。靜息狀態下,超聲觀察盆腔各臟器位置,隨后讓患者最大幅度做Valsalva動作,再次觀察盆腔臟器位置和運動情況。測量靜息狀態和做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近端尿道與膀胱后壁的夾角(α)、上段尿道與人體縱軸的夾角(β)、膀胱頸到恥骨聯合下緣-腹背側水平線的垂直距離(L)及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膀胱頸移動度(BND)。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關性分析。
2.1尿動力學檢查結果 POP-Q分期:Ⅰ期8例(13.33%)、Ⅱ期16例(26.67%)、Ⅲ期16例(26.67%)、Ⅳ期20例(33.33%),各期盆底臟器脫垂情況見表1。

表1 盆底臟器脫垂情況(n)
2.2Aa點位置尿動力學檢查結果 14例伴有膀胱出口梗阻,其中-3.0~1.5 cm 3例、-1.0~1.0 cm 7例,1.5~3.0 cm 4例;16例伴有逼尿肌異常,其中-3.0~-1.5 cm 6例、-1.0~1.0 cm 6例,1.5~3.0 cm 4例;18例伴有膀胱功能異常,其中-3.0~1.5 cm 7例、-1.0~1.0 cm 5例、1.5~3.0 cm 6例。
2.3超聲檢查結果 在靜息狀態和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對照組和不同等級POP患者α角、β角和L距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POP組BN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同POP-Q分期α角、β角、L距離和BN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靜息狀態下各參數情況

表3 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各參數情況
2.4POP-Q與盆底超聲檢測Aa點的相關性 POP-Q和盆底超聲檢測結果與Aa點位置之間具有顯著相關性。見表4。

表4 POP-Q與盆底超聲檢測Aa點的相關性
盆底功能障礙(PFD)是中老年婦女中常見疾病,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對老年婦女造成極大困擾〔14〕。PFD主要包括POP、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和大便失禁等〔15〕。過去很多女性羞于提及PFD導致病程加重,對患者造成很大困擾。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PFD逐步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已有許多女性選擇通過手術方式改善PFD癥狀〔16,17〕。但手術成功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術前檢查。相比于其他幾種PFD,POP的檢查較為復雜。因為盆腔臟器非常復雜,包括生殖器官、膀胱、尿道和直腸等;另外POP是一個動態過程,多次檢查結果可能存在差異,具體情況取決于臟器活動水平及膀胱和直腸的充盈程度〔3〕。
尿動力學檢查目前是診斷POP最常見的方法,可以檢測患者貯尿和排尿功能,且同時測定膀胱的功能狀態〔18,19〕。目前,研究認為POP術前進行尿動力學檢測有助于進一步排除不利因素,且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多更準確的術前信息〔10〕。羅國鋒等〔20〕報道了尿動力學檢查對POP診斷的價值,利用尿動力學對100例POP患者進行了檢測,并根據檢查結果評估了POP手術的預后效果;周利梅等〔21〕研究也表明尿動力學檢查在POP術前不可缺少,不僅可以更詳細了解患者的膀胱功能,還對手術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研究結果說明有的患者同時伴有幾種POP,這對患者手術準確具有很大挑戰。另外有14例有膀胱出口梗阻,16例有逼尿肌異常,18例有膀胱功能異常的情況,但Aa點位置與這些異常情況的發生不具有相關性。總之,尿動力學檢查結果對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盆底超聲技術通常分為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根據位置又可分為盆底超聲、陰道超聲和直腸超聲等。對于盆底臟器檢查,盆底超聲具有很大優勢,因為盆底超聲可以在不進入陰道或直腸的情況下探查膀胱、尿道、子宮及直腸等結構,不會增加患者痛苦,也不會對脫垂臟器產生影響〔22〕。但在POP較為嚴重的情況下,盆底超聲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如無法評估膀胱病變情況和POP-Q分期等。因此將盆底超聲聯合尿動力學作為POP術前檢查可以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精確的結果。李彤〔23〕研究表明重度POP患者的會陰超聲結果和POP-Q評分之間具有相關性,兩者聯合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評估POP合并壓力性尿失禁的術前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在靜息狀態還是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不同POP-Q分期POP患者的α角、β角和L距離均無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是樣本量不夠大且納入研究的患者個體之間超聲檢測結果差異較大而造成。另外,本研究結果表明盆底超檢測的α角、β角、L距離及最大幅度Valsalva動作時的BND都可以作為診斷POP的指標,且聯合尿動力學檢測能夠更加系統判斷患者的盆底解剖結構和膀胱等臟器的病變情況。
綜上,盆底超聲能夠為手術醫生提供老年女性POP患者直觀的解剖結構,而尿動力學檢查結果能提供膀胱病和尿道等病變情況。兩者結合可以提高檢查的精準性,為老年女性POP的手術方案和術后護理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