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紅 郭俊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東風醫院 1消毒供應中心,湖北 十堰 442016;2腫瘤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常見且極為嚴重的類型,是指心肌因冠狀動脈嚴重且持續性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兇險、致殘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點〔1〕。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照護活動中容易存在擔心拖累家庭、給別人造成困擾的心理感受,即自我感受負擔(SPB),尤其是老年患者,同時可導致內疚、自責、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產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2〕。
研究顯示,良好的心理彈性是患者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可提高患者應對應激和抵抗壓力的能力,而自我效能是患者心理適應的預測因素,對患者應對應激、壓力的態度存在一定影響〔3〕。但目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PB是否受心理彈性、自我效能的影響尚不清楚〔4〕。本文旨在探討心理彈性和自我效能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PB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6至2017年6月湖北醫藥學院附屬東風醫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齡60~88歲,平均(66.32±4.13)歲,均符合2015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修訂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5〕診斷標準;均經心電圖及彩色超聲多普勒監測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合并肝、腎、腦等重要臟器損害及惡性腫瘤者。
1.2調查工具 ①自制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6〕評價,評分100分為生活完全自理;60~99分為生活基本自理;20~59分為生活部分自理;≤19分為生活不能自理。根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進行病情嚴重程度分級〔7〕:Ⅰ級為輕度;Ⅱ級為中度;Ⅲ級為重度;Ⅳ級為極重度。②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量表〔8〕評價,25個項目,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彈性越佳。③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9〕評價,總分10~40分,評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④SPB:采用SPB量表〔10〕評價,10個條目,總分10~50分,不明顯SPB 10~19分;輕度SPB 20~30分;中度SPB 31~40分;重度SPB 41~50分。
1.3調查方法 研究者向調查對象解釋調查目的,統一指導后發放調查表。調查表由患者獨立完成,不能獨立完成者由研究者根據其回答代其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PB狀況 患者SPB評分為(32.26±7.72)分。其中無明顯SPB 16例(16.33%);輕度SPB 21例(21.43%);中度SPB 34例(34.69%);重度SPB 27例(27.55%)。
2.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PB單因素分析 不同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照顧者健康狀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PB單因素分析分)
2.3SPB與心理彈性、自我效能的相關性 心理彈性〔(58.38±9.35)分〕、自我效能〔(13.28±2.78)分〕與SPB呈負相關(r=-0.465,-0.433,P=0.002、0.005)。
2.4SPB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彈性和自我效能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PB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SPB影響因素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SPB是由于個體疾病和照護需求影響到他人而擔憂拖累他人、成為別人的負擔,導致自責、抑郁、焦慮、不安等心理感受〔11〕。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起病急驟、病情兇險、預后差的心血管疾病,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還給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而且家屬在照護和幫助患者過程中,需要面對生活規律改變、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患者感知后易產生高水平的SPB,不利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本研究結果發現,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PB評分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12〕,處于中等水平;輕、中、重度SPB患者占比結果與陸映霞等〔13〕調查的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SPB的結果不同,可能與患者的家庭關系、經濟狀況、疾病本身的特點有關。本研究結果還發現,年齡大、病程長、病情嚴重、自費、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SPB水平相對較高,提示在臨床醫療過程中應重點加強這些群體的關注干預。
心理彈性是一種主體面對外界壓力、應激等不利環境時的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狀態,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14〕。研究顯示,心理彈性較高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其SPB水平相對較低〔15〕。心理彈性是能促進患者對不利環境積極適應和有效應對的一種積極的心理資源,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結果發現,心理彈性與患者SPB呈負相關,是其SPB的影響因素,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6〕。心理彈性高的患者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對于家屬的照護能正確看待和坦然接受,可使其SPB的產生減少;而且其應對能力也相對較高,對于SPB帶來的一切困擾能積極應對,可使其SPB體驗減輕。保護性因素如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等和危險性因素如應激、壓力等均可影響心理彈性。因此,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心理彈性方面有待加強,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增進保護性因素和減少危險性因素,使患者的心理彈性增強和SPB減輕。
自我效能指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完成某一特定行為和應對某種不利情境的主觀判斷,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或信心〔17〕。本研究結果發現,自我效能與患者SPB呈負相關,是其SPB影響因素,與李倩茹等〔18〕研究結論一致。自我效能可促進個體面對應激和壓力時,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自我效能高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應對接受家屬照顧和幫助時產生的困擾和壓力,可使其SPB減輕;而且其有較強的自主參與意識和較高的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會盡量自我照護和做好疾病管理以減輕SPB。研究顯示自我效能可受言語交流、經驗獲得、身心狀況等直接影響〔19〕。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指導患者如何應對應激和壓力,以幫助患者獲取相關經驗;同時改善患者身心狀況可通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和心理疏導等途徑實現,從而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和SPB減輕〔20〕。
綜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可受自我效能和心理彈性的影響,制定措施從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彈性入手以減輕其S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