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孫祖金,蔡黎明
(1.望謨縣水務局,貴州 望謨 325200;2.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10)
全國不少省份及直轄市先后出臺了有關水利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的地方性規范文件,或出臺了涉及水利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指導文件。這顯然是水利建設領域工程總承包時代來臨的顯著標志。
從事水利建設行業已有不少的設計單位進行了積極的探索[1]。設計牽頭的工程總承包方在組建現場管理機構時,應加強與設計人員的主動溝通協調,發揮設計方的技術資源優勢,同時在滿足施工質量、安全、進度的條件下,充分優化設計服務和設計交底,確保總承包項目建設實施的有序推進[2]。姜韶陽[3]對水電設計院的EPC 合同分包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述。劉思華[4]對水利工程總承包模式下合同特點、條件、管理等進行了探索。蔡文勇等[5]對EPC 合同計價模式進行了分析總結。丁繼勇等[6]就風險性較大的水利建設項目,分析了水利工程總承包模式創新及其應用中的相關技術難點。馬龍等[7]就EPC 總承包模式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應用的合同管理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合同不僅可以維護交易雙方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可以作為約束工具,實現企業的管理能力。但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在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規范性不足的問題,如何提高合同履約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成為目前需要克服的難題。本文擬對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合同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分析,給出一些措施與建議。
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總承包就是總承包單位與建設單位訂立合同。工程總承包方對整個工程的質量、進度、投資等多方面承擔相應的責任,直到竣工交付使用為止的建設管理模式。該模式促進了設計與施工的深度融合,避免過多的設計變更對工程建設進度產生影響,有利于縮短工程建設周期,有利于提高工程實施的效率,有利于發揮工程建設的效益。但此模式,對項目管理的專業性與一致性要求較高,工程總承包方必然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面臨更多的風險。
水利工程建設領域工程總承包合同通常包含設計、采購、施工等兩項以上部分(如EPC、PMC、D-B 等合同模式),存在多重合同關系,其性質問題一直倍受爭議,相關分析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對工程總承包合同的有關性質,還沒有統一認識。而從法理上看,相關法律法規在較短時期內也較難修訂與完善。顯然在將來一段時期內,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依然會面臨無法可依的風險。工程總承包合同本質上可以看作承攬合同,同時也應該定性為建設工程合同,而不是單一地認定其為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表1 合同性質分析
相比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方,工程總承包方需要承擔的責任大得多,需要面臨的不可控因素多得多。與其他工程項目相比,工程總承包項目具有規模較大、周期長、涉及面廣、風險高等特點[8]。在工程總承包合同履約過程中,為減少風險分擔問題方面的爭議性,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在簽訂工程總承包合同時,發承包雙方應明確約定風險分擔方面各自承擔的范圍、方式等。在合同履約過程中,不僅對發承包雙方風險合理分擔和價款、工期調整等有利,而且要對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有利。
國內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各省及直轄市對于水利工程建設領域工程總承包合同雙方風險責任認定的相關規定不盡相同[9-10],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相比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模式,工程總承包方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多角度分析,從而實現有效的防范風險。承發包雙方應做好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風險分擔管控工作,可以考慮以下建議:
(1)建設單位和工程總承包方均應深入分析項目實際建設條件,并且選擇較為符合工程實際的合同文本;
(2)工程總承包方應確保具有與項目實際建設需要相適應的人員配備和技術力量;
(3)工程總承包方應通過保險、分包等途徑進行適當且有效的風險轉移。

表2 典型兩地承發包雙方風險分擔界定標準

表3 固定總價計價方式的選用標準
對于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轉分包問題,現階段我國已經建立了立體式多層次規章制度體系(包含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規范等)。在基礎性的法律法規上,《建筑法》第24 條、第29條表明了我國對建設工程總承包及其轉、分包的態度,但尚未對工程總承包單位能否與再發包的承包單位明確二次專業分包進行明確,這已成為制約工程總承包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工程總承包項目一般費用投資較大、實施期較長、涉及專業較廣。如果第一次分包后的施工總包單位沒有相應專業資質,就無法進行專業分包,則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安全與進度存在不利影響,對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也存在不利影響。因此,在總承包模式創新與實踐過程中,需要靈活處理專業分包問題,而不是單一的采用《建筑法》第29 條第3 款的相關規定,將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二次專業分包看作“再分包”,否定其效力。
在工程總承包模式下,招標階段在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或初步設計之后,建設單位對前期的主要功能指標要求掌握較好。而對工程的設計、采購和施工等的具體要求都沒有明確,甚至在合同訂立時,對工作內容也未明確。基于此前提形成的固定總價,要求工程總承包方報價前,需要充分了解建設單位的需求。同時基于工程總承包的特性,建設單位傾向于采用固定總價的合同計價模式來規避投資風險。
一般情況下,工程總承包應采用固定總價的方式計價,不僅有利于建設單位的投資控制,而且工程總承包方采用科學管理或優化設計節約的費用均構成其利潤。對激發工程總承包方優化工程和提高管理的積極性是有利的。并對工程造價和工程建設周期起到有利控制。這也是工程總承包模式所具有的關鍵優勢
為實現工程總承包合同履約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宜重點考慮固定總價計價方式的工程總承包模式所具備的標準,如表3 所示。
除此之外,為減少采用固定總價方式的合同風險,工程總承包方應對招標文件、設計施工圖及合同條款特別注意,尤其是合同義務方面,明確建設需求和承包范圍。在投標報價時,除了考慮工程費用外,還應結合項目現場條件、可能的設計變更等因素,適當地增加一筆風險費用。
興利除害的水利建設行業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并且具有較高的生態、環境及經濟效益。在水利行業“補短板、強監管”的大環境下,要求水利工程建設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
有序推進工程總承包在水利建設領域中應用的優勢:有利于實現設計、采購、施工等各階段工作的相互融合和資源的合理配備,為提高工程建設水平提供了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設效益,統籌設計、施工等力量,降低建設管理成本,提高了投資控制的有效性,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效能最優化;有利于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發揮工程建設參與方的技術資源優勢,促進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效益的發揮。
然而,機遇和風險相互依存。在完善與改進工程總承包模式在對水利工程建設領域應用的同時,工程總承包單位也應對自我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