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美
(貴州水利實業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2)
(1)巖溶地區多為水溶性巖石,由于水的流動性導致地形較為復雜,廣泛分布有溶解斷層、多溶洞,水庫大壩極易出現滲漏問題。
(2)巖溶地區廣泛存在山體大、坡度大、巖山多的特點,田地高程大部分高于水平面,堤壩、溝渠施工難度均較大。
(3)巖溶地區地下河系十分發達,巖溶地下水總量占比相對較大,開發利用難度大。
(4)巖溶地區地質條件較差,水利工程施工前必須落實相關調查與加固工作,防止因為爆破、打鉆等作業產生不必要的巖溶坍塌問題。
(5)巖溶區水利工程興建極易導致邊坡穩定性條件惡化,引發滑坡等事故,做好相關治理工作十分關鍵。
結合相關理論與工程實踐經驗,可將灌漿技術分為以下多種類型,如表1 所示。
(1)巖溶地質勘察分析:巖溶區水利工程實施前,應采用多種勘探方法綜合應用,包括物探、鉆探、洞探等,查清楚巖溶地質構造、分布發育情況,然后科學評價巖溶滲漏條件,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科學選擇灌漿工法。
(2)落實灌漿試驗工作:在大壩基礎固結、帷幕灌漿實施之前,應對有代表性的地段或底層進行灌漿試驗,在這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研究的內容有灌漿壓力、流量、水灰比;灌后巖體防滲效果等,將灌漿試驗結果結合起來,分析灌漿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灌漿質量,減少“串、冒、漏”等問題的出現。
(3)規范落實灌漿工序:水利工程巖溶區基礎灌漿過程中,第一步應進行鉆孔,第二步為灌漿漿液拌制,第三步為灌漿,然后再進行灌漿孔回填。鉆孔分段與灌漿分段相對應,詳細記錄鉆孔過程,根據返渣情況、鉆進速度判斷地層情況,以指導后續作業;合理選擇灌漿材料,漿液拌制均勻,根據灌漿試驗結果調整、優化漿液配合比;注意不要出現灌漿孔脫空問題。
(4)特殊情況處理:結合實踐情況,水利工程巖溶區基礎灌漿異常情況諸如大返水、掉鉆、漏漿、串漿等問題出現,必須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包括遇反水和掉鉆,需做好記錄,需要對漿液配比及時調整;溶槽、裂隙法語區極易出現嚴重的漏漿問題,因此,需要將速凝膏漿、濃膏漿應用于實際中,還需要做好密度封堵工作;灌漿過程中會出現較小的串漿量,可在被串孔通入水流;在串漿量較大的情況下,可以同時與被串孔灌注,并控制好灌漿壓力。

表1 灌漿技術分類情況
貴州省六枝特區懶龍河水庫工程包括大壩樞紐工程、電站工程、管線工程,大壩為常態混凝土拱壩,大壩開挖揭露地質條件為1190.0m 以上為T1yn1-2 中厚至厚層灰巖,巖體完整;以下為T1yn1-1 極薄層泥質灰巖與極薄層灰巖互層。巖層緩傾上游略偏左岸,傾角8°~12°。帷幕下限進入紫紅色泥巖相對不透水層。左右岸灌漿平洞開挖時,發現左岸0+200m 處有一個豎向發育的溶洞,如圖1 所示;右岸0+185 及0+600 處有一沿巖層層面發肓的水平溶洞。

圖1 溶洞
基巖帷幕灌漿、深孔固結灌漿、基巖淺孔、岸坡接觸灌漿、隧洞固結、壩體接縫灌漿、回填灌漿是組成灌漿工程的主要部分。目前開展基巖帷幕灌漿、基巖淺孔固結。
壩區固結灌漿,壩區固結灌漿共計480 個孔,3352m。其中壩基168 個1008m,孔深6m。左壩肩151 個1134m,右壩肩161 個1210m,孔深10m,左右岸傾角30°,0.5MPa 為固結灌漿壓力指標,孔壓水檢查是質量檢測的重要部分,不大于3 呂榮。
壩基帷幕灌漿總計884 個孔,58063m 為總進尺指標,110.5m為最大孔深孔指標,25.4m 為最小孔深指標,64.5m 為平均孔深指標,孔序分三序,孔口封閉法施工,最大壓力2MPa,質量標準為不大于3 呂榮。由于大壩為薄拱壩,壩體內沒有布景廊道。壩基帷幕灌漿是到大壩超過安全度汛高程5m 后停止壩體澆筑,再進行灌漿。單排孔共布置68 個(其中9 個為先導孔) 總進尺5660.5m。左岸帷幕在灌漿平洞內進行,洞全長1284m,共487 個(62 個先導)孔總進尺31486m,ZK0+0.00~ZK0+350.00,孔距2m,ZK0+350.00~ZK1+284.00,孔距3m。右岸帷幕在灌漿平洞內進行,洞全長737.5m,共329 個(42 個先導)孔總進尺20917m,YK0+0.00~YK0+500.00 孔距2m,YK0+500.00~YK0+737.5 孔距3m。
灌漿工程于2016 年10 月1 日開始左右平洞內灌漿,截至2017 年7 月18 日,右岸完成19542m 占右岸設計總進尺20917m的93%,左岸完成18569m 占右岸設計總進尺31486m 的59%,左右兩岸共完成38111m 占總進尺52403m 的73%,剩余17987m。
(1)施工組織規劃:根據工程進度要求及工作面情況大小,測算需要配置鉆機臺數,供水管直徑及高位水池容量大小,供電線路線容量及截面面積的大小,制漿站設備數量、水泥平臺(水泥罐容量)大小,污水排放與處理。
(2)灌漿試驗:帷幕灌漿開始前應進行灌漿試驗,漿液配合比性能試驗,測試密度、塑性粘度、析水率、粘結力、凝結時間、彈性模量、抗拉強度、滲透系數。漿液采用混合漿液成本較低,但市場上袋裝粉煤灰少,采用純水泥漿較為普遍。
(3)先導孔鉆孔取芯及壓水,重點關注最下一段透水率與巖芯巖性是否相符。
(4)人員機構組成:必須配備一個地質及灌漿方面有一定實踐經驗負責人,每班有人進行跟蹤檢查與現場值班,收集相關資料。施工隊嚴禁采取計件方式管理工人。
(5)過程控制。①鉆孔主要控制每段深度及孔斜。常規5m 每段,抽查累計孔深,作好掉鉆、返水顏色,灌漿壓力及串漿情況記錄;②灌漿嚴格控制每段灌漿時長及每天總計完成段數,灌漿壓力及吸漿量,防止資料造假現象,根據自動計錄儀耗灰量與實際水泥進庫量比較;③分析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為后期加孔及缺陷處理提供依據;④發現夾泥層采取相鄰兩孔同時擠泥施工;⑤資料每班簽字完善,防止資料集壓后出現簽字難的事件;⑥技術交底及培訓,組織對規范及設計技術要求進行學習。
①壓水試驗及(檢測巖體彈性波)聲波檢查是灌漿質量檢查的主要方法,壓水是帷幕灌漿的重要部分,固結灌漿以聲波為主,壓水為輔;②檢查孔孔深測量的測繩、壓水的壓力表、水表應由質檢人員自帶與進行壓水試驗,提倡引入第三方進行檢測;③檢查孔各段合格率反應真實,為后期處理留有余地。
固結灌漿完成780 個孔,劃分為38 個單元工程,灌漿前基礎共進行32 固結孔聲波測試,檢測結果為:平均聲波區間值:2640~4494m/s,最小聲波區間值:1077~3774m/s,最大聲波區間值:3452~5218m/s,標準差區間值:229~809.9m/s。
固結灌漿完成后布置38 個孔進行聲波檢查及壓水試驗,檢測結果為:平均聲波區間值:3144~4398m/s,最小聲波區間值:2635~4167m/s,最大聲波區間值:3309~4886m/s,標準差區間值:77.6~246m/s。同時,采用壓水實驗法應用于38 個檢查孔中,76 段為固結灌漿壓水總檢查段數,其中3 呂榮以下為61 段,占總檢查段數的80.26%。5 呂榮以下為74 段,占總檢查段數的97.37%。大于5 呂榮的為2 段,占總檢查段數的2.6%。壩區固結灌漿通過灌漿前后聲波測試對比分析,波速標準差顯著變小,平均聲波有所提高,達到固結灌漿目的。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項目施工中,難免遭遇巖溶地質問題,建設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對灌漿施工方法合理選擇,保證壩基承載力、防滲指標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水利工程巖溶區基礎灌漿作業過程中,需加強巖溶地質勘察,落實灌漿試驗,合理選擇施工參數,規范落實各道工序,加強特殊問題處理與質量檢查工作,切實保證水利大壩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