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減負是素質教育實行的條件。所以我個人認為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應該與素質教育緊密聯系起來。那么語文課如何經由減負增效來踏實推動素質教育呢?這是新課程革新背景下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優化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是減負的關鍵。既要減負又要增效,這是所有教師期盼的一種理想境界。作業不僅是展示學生學習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映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合理地給學生布置作業是一項需要慎之又慎的工作。聯系日常自身的一些做法,我以為應當從如下方面入手。
精心設計隨堂練,在講授課文中針對“聽說讀寫”相結合完成,有目的地完成,避免隨意性。
一是針對每篇課文中容易寫錯的字,在課堂練習時重點指導,采取學生集體書空、使用區分辨別同音字、形近字等方法增強印象。
二是針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的學習,我認為可以借助工具書、換詞法、拆詞成字、合字成詞法、根據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法、想象補白法等方法來學習理解。例如:在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里面,經常有關于詞語的解釋,此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剛剛提到的方法,結合閱讀段落的實際情況進行解釋,最后聯系課文說明。我們學校在平時的練習中也是跟學生強調先解釋詞語意思,然后再聯系上下文說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
尤其是課文里面出現的一些成語,要讓學生養成學完就積累的習慣,并且設計情境讓學生學會運用。成語作為高頻出現的考查對象,一般有補充填空、成語應用、仿寫、理解詞意等考查方式,這幾項一定要熟練掌握運用。除了學習課文的時候讓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還可以利用平時的零碎時間,給孩子創設情境讓他們來運用。
三是找出課文中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寫話練習,然后交流評價。課本上有很多說話寫話練習。如:根據古詩內容展開想象,改寫成短文;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和同學分享我國歷史上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來寫出學生自己的表達效果;語文園地里面的說話寫話練習。所以平時的說話寫話練習不能忽略,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多練。
四是針對文中的重點段落進行指導練習,熟讀成誦。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比如要求背誦的課文和詩句,以及適合朗讀的課文等,除了課堂上的指導外,平時就可以利用語文早讀的時間讓學生反復朗讀,慢慢地熟讀成誦,減輕了孩子們課下練習的負擔。而且還可以把練習變得更有趣味一些,比如不定時地利用早讀時間進行一個背誦或者默寫的比賽,來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另外,平時學過的古詩也要多給學生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靈活運用,而不是單純地積累。如:春節將至,受疫情影響,李紅身在異鄉,無法與家人團聚,可以用哪句詩來抒發她對故鄉親人的懷念?王陽長期在外地工作,他回到家鄉后,村里的孩子都不認識他。他會感慨什么?像這樣的情境在平時和孩子們的談話或者課前準備的時候都可以來問一問他們,就像是在做游戲似的就把知識積累了,也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后作業負擔。
針對每個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與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學生把完成功課當成一件樂事。盡量避免功課中的重復作業,盡可能布置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布置要兼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起學生學習的信心。
如:每學一課在寫生字作業前,先讓學生認真預習(包括標音、畫詞、組詞、形近字區分、同音字區分、查詞義等),做到書寫正確,然后課上教師對重點字、易錯字進行指導,再利用課上5分鐘進行測試。要求:測試得100分的同學可以不寫生字本的作業;錯1~3個字寫一遍生字;錯3個以上寫兩遍生字。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不僅提高了識字量和寫字質量,還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我們要讓學生對閱讀和習作感興趣。利用每節課課前3分鐘時間,舉行講故事活動,每天一項,穿插進行。這個主要是根據本單元的主題進行隨時改動,比如:學第一單元的時候,就是講童年的故事;第二單元的時候就是從四大名著里面找自己感興趣的小故事;第三單元的時候就變成了猜字謎的游戲;第四單元講革命先烈的故事;第五單元講奇聞異事;第六單元講成語故事;第七單元是我是小小講解員;第八單元的時候就介紹自己喜歡的一個幽默故事。要想講好故事,離不開學生課下的認真準備,這樣,也就把作業變得有趣味性了。本學期,我們班還推出了“班級報紙”,鼓勵每個學生寫每天在學校內、班級內發生的真人真事。這些事都是發生在同學們中間,他們都很感興趣,也激勵了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很多有關寫作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素材,開闊了視野,收獲了很多課堂以外的知識,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現在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審題的方式,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和檢查習慣,這樣可以確保做題的準確率。
例如:句子練習是一種高頻出現的考查方式,一般考查縮句、擴句、句式變換等,所以解答時要培養學生看清題目要求,指導學生解題方法。
做閱讀理解學生要知道三個步驟:一是瀏覽全文,把握大意。先把整篇文章快速瀏覽一下,理清脈絡,領會基本梗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生詞難句上。邊讀邊及時概括每一段的段意。二是根據考項,細讀答題。在把握文章的大意以后,同學們可看一下短文后面的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仔細地閱讀第二遍,做到有目標的閱讀。三是復讀全文,驗證答案。
簡明扼要地說就是:縱觀全文,掌控大旨;認真審題,定向閱讀;篩選重組,定向敘述。
一是作業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興趣中做作業。形式多樣的作業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新的作業形式應當可讀、可看、可寫、可操作、可玩耍。
交際演講類作業:可以演課本劇,或者是口語交際類作業,這種作業將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融入課堂,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待人處事的能力。
積累類作業:可以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佳句名段;讓學生續寫課文、仿寫精彩片段等,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增加常識,也為以后習作奠定基礎。
搜集資料演說類作業:如在學“我是小小講解員”以前,讓學生搜集與講解有關的資料和圖片,此舉既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獲得成功感的欲望,又擴大了學生的信息容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觀察探究類作業:可以讓學生對于自己做的一項實驗進行觀察記錄,也可以深入社會進行訪談,調查研究。
二是精心設計預習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形成預習習慣。
三是讓學生在探究與實踐中完成作業。如: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根據勞技課上學習了做毛猴的活動,可以寫一個關于毛猴制作和玩耍的說明書;與學校的多彩教育活動相結合,端午節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的作業,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有的學生最近和好朋友鬧別扭了,我讓他給朋友寫封道歉信等等。
家庭作業的有效性離不開作業的批改,我們通過有效的作業批改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并針對作業情況和學生進行交流。批改作業要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進行勾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所在,教師也要記錄下學生出現的問題以便在作業講評中及時糾正解決。在作業上對學生作業適當地點評,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實現作業效果最大化;作業批改完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反思,將試卷、作業中的錯題總結在“錯題本”上,并標注錯誤原因,避免重復出錯,提高作業的實效。
我們平時復習都是按單元來復習,后來我們組集體教研后總結出,對于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復習指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好比學生最容易失分的閱讀理解,在復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總結答題技巧和方法。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做閱讀題的基本環節。然后,要知道關于閱讀題的一些基本知識,如:寫作順序、表達方法、記敘的順序、描寫的方法、人物描寫的五種方法、修辭手法、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和品質一般都有什么。把這些都總結出來以后,學生再做題的時候就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做了。
總之,教師在設計和批改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知識水平,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做到減負增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作業中都有所進步,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長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