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莉 田蜜
摘要:高等學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既是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技能技術人才支撐,也是中文學術期刊重要的讀者、作者群體。但長期以來,對這一群體的學術誠信教育缺位情況嚴重。文章基于對586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對學術誠信的認知度調查,從期刊、媒體、編輯三個層面提出學術期刊讀者、作者樹立學術誠信意識,規范學術誠信行為的實踐路徑,為學術期刊在新時代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學術期刊;學術誠信;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1-0219-03
一、引言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學術誠信越來越成為全球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加強學術誠信規范教育工作,維護學術誠信[1]。傳播正確的學術誠信道德理念和行為規范,是學術期刊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學術期刊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重要路徑[2-4]。學術期刊要實現這一社會價值,不能局限于做一個呼吁者和倡導者,而應成為一個參與者和實踐者,從社會需求實際出發,在如何服務社會學術誠信體系建設這一問題上進行更多探索和嘗試。
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雙減”政策的落地和中考“五五分流”政策逐步在全國各地推行[5-7],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將逐漸成為國民接受高等教育、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路徑。目前,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數量眾多,據國家開放大學不完全統計,有在籍學生1400多萬,這些學生大多已進入社會,走上專業技能技術崗位,為了自身發展和晉升等需要繼續深造學習,他們高度依賴中文期刊,在信息獲取方面高度依賴網絡媒體,他們是學術期刊,特別是中文學術期刊的重要讀者群體和潛在作者群體。因而,中文學術期刊了解這一群體的學術誠信認知水平和需求特征,積極參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的學術誠信規范教育,對中文學術期刊實現自身社會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對學術誠信的認知情況
筆者通過問卷星網站對重慶開放大學的586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本科學歷42.83%,大專學歷57.17%,全部為在職人員,涵蓋了教師、管理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工程師、醫護人員等多種職業。
(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對學術誠信的認知概況
調查發現,大部分(76.62%)學生不支持學術不端行為,并且認為應該嚴肅處理,但他們對學術誠信的知曉率和學術誠信規范的了解程度均偏低,這說明學術誠信概念在這一群體的普及仍然不足?!奥犝f”和“經常聽說”學術誠信者僅占67.58%,還有32.42%的學生“沒聽過”或者“不確定”。586名學生對多種學術不端行為的嚴重程度評價如上表所示。
(二)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自我學術誠信水平認知
這586名學生中,有48.12%認為自己的學術誠信水平“非常好”,30.55%認為自己學術誠信水平“好”,17.75%認為“一般”,還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自認學術誠信水平“不好”和“非常不好”。由于畢業論文撰寫是高等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關鍵且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往往決定學生是否能夠通過答辯獲得學歷、學位。筆者調查學生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教育部令34號)的知曉程度,發現僅有不到一半的學生(31.74%)表示“已認真閱讀”該文件,一半的學生(50.51%)表示“聽過,但沒閱讀”,還有17.75%的學生“從未聽說過”這個文件。說明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嚴重后果認知不足、重視不夠,學生個人的學術誠信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接受學術誠信教育情況
本次受訪學生中,有93.52%表示愿意接受學術誠信教育,但只有14.68%的學生經常接受學術誠信教育,27.65%的學生偶爾接受學術誠信教育,34.99%的學生沒有接受過學術誠信教育,還有9.22%的學生不確定。這表明學生學術誠信意識和教育需求較強,但學術誠信教育力度不足,存在學術誠信教育缺位的情況。這些學生平時主要通過網絡媒體報道(85.94%)和紙質媒體報道(41.39%)兩個途徑了解學術誠信規范,還有部分學生通過同學交流(32.67%)或者導師指導(31.88%)了解學術誠信規范,專題講座(26.93%)和學生手冊(17.62%)也是受訪學生了解學術誠信規范的重要途徑。
三、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中的學術誠信規范教育短板
通過調查發現,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普遍具備一定的學術誠信意識,對學術誠信規范教育的認可程度很高、需求也很明顯?,F行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培養體系中,雖然對學生學術不端行為有相應的懲戒辦法,但在規范化教育方面仍然缺位嚴重,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較全日制高等教育更為開放和松散,對于學術誠信教育缺乏相對固定、統一的教學任務責任主體,學生大多通過網絡或紙質媒體接觸學術誠信規范的一些新聞、信息,進行碎片化學習。二是當前接受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學生的科研素養仍處于較低水平,導師布置的科研、寫作任務有可能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為了完成任務,可能會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四、學術期刊在學術誠信規范教育中的價值實現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術期刊應充分發揮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審稿質量,加強對學術論文的審核把關”,強調了學術期刊在學術誠信建設中的重要社會責任。孫娟等[8]梳理了已有的關于學術誠信的研究,發現這些研究多集中在表現類型、存在原因、編輯應對等層面,且以初步探討為主,而對學術期刊真正發揮作用以加強學術誠信建設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學術期刊在學術誠信體系建設中,往往以守門人、監督者的角色出現,而在學術誠信規范教育方面的研究探索較少。
在調研中,筆者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受訪的586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幾乎100%(583/586)只閱讀中文文獻,而不閱讀英文文獻。他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高度依賴中文期刊,在信息獲取方面高度依賴網絡媒體,是中文學術期刊重要的讀者群體和潛在的作者群體。然而,大眾往往認為高等繼續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的科研學術水平很低,導致學術期刊忽略了這一受眾群體。加強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培養其學術誠信意識,對于提高整體學術誠信水平意義重大。學術期刊尤其是中文學術期刊,應利用其權威性強和母語語言的優勢,借助媒體融合等多種手段,在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術誠信規范教育中發揮更積極、深層次的作用,從而更有力地推動社會學術誠信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水平,使學術期刊的社會價值實現最大化。對此,筆者分別從期刊層面、媒體層面和編輯層面提出以下三條實施路徑。
(一)發揮學術期刊權威性優勢,研發相關學習內容
學術期刊是匯聚和傳播創新科技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具有學術導向和學術評價作用[9]。換言之,學術期刊對其所在專業領域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學術期刊因其學術媒介的屬性而天然具有學術權威性。同時,學術期刊為了維護自身學術權威性,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遴選優質稿源、防范學術不端的制度,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三審三?!敝贫群汀皩W術不端檢測”系統??傮w而言,學術期刊能夠緊跟國家最新方針政策,在辦刊實踐中運用最新的學術誠信制度規范和學術誠信管理理念,引領社會學術誠信體系建設方向,學術期刊在學術誠信規范研究方面同樣具有權威性。因此,學術期刊完全有能力充分發揮自身在專業學術和學術誠信規范方面的權威性優勢,研發學術誠信規范學習網絡課程,在教育引導讀者、作者樹立學術誠信意識、規范學術誠信行為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二)發揮媒體融合優勢,擴大傳播范圍
隨著互聯網與出版行業的深度融合,學術期刊的出版模式以及作者、編輯、讀者的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學術期刊主動擁抱互聯網,探索刊媒融合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最大限度地擴大學術傳播范圍、縮短傳播時長,利用多媒體工具將文字、圖片、視頻融合,生產出形式更加多元的知識產品[10-12]。遠程教學是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重要特征,互聯網是實現遠程教學的重要技術支撐。因此,在媒體技術層面兩者具有共通性,學術期刊可以發揮新舊媒體融合的優勢,以在線課程的方式向學生傳播學術誠信規范知識,擴大學術誠信宣傳范圍,幫助學生盡早樹立學術誠信意識。
(三)發揮編輯專業優勢,融入教育實踐環節
編輯是推動期刊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學術期刊編輯的職業發展與學術期刊的發展息息相關。一本好的學術期刊也是一個編輯成長的平臺。對于學術期刊編輯而言,學者化發展既符合編輯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需要,又能滿足編輯回歸學術共同體,獲得學者身份認同的需要[13]。學術期刊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鼓勵編輯參與學術誠信規范教育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編輯的個人專業優勢。在前期探索中,筆者作為答辯委員會專家,受邀參加了重慶開放大學2021年上半年本科畢業生答辯,對20余名學生的畢業論文提出修改意見,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實事求是地設計畢業課題,合理引用參考文獻,有效避免了學術不端事件的發生。筆者在幫助學生的同時,也加強了自身對編輯職業的認同感,獲得了職業成就感。
五、結語
在學術誠信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學術期刊作為承載和傳播學術成果的重要平臺,傳播正確的學術誠信道德理念和學術誠信規范,既是學術期刊重要的社會責任,也是學術期刊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重要路徑。高等教育人群是學術期刊主要的讀者、作者,而其中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卻是被學術期刊忽略的群體。實證研究發現,這一群體的學術誠信教育需求和教育可及性之間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文章根據調研結果分析問題,從期刊、媒體、編輯三個不同層面分析學術期刊在學術誠信規范教育中的社會價值和實現路徑,為學術期刊在新時代服務社會學術誠信體系建設、創造更高社會效益提出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朱華杰.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7.
[2] 侯興宇.科技期刊在科研誠信協同治理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2021,33(1):15-18.
[3] 繆弈洲,張月紅.學術期刊對科研誠信要承擔的責任[J].編輯學報,2021,33(4):468-472.
[4] 鐘志艷,楊明煒,黃光英.淺談科技期刊編輯在科研監督與誠信建設中的作用[J].科技傳播,2020,12(3):1-2.
[5] 高小軍,黃健.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政策變遷脈絡、動因與重構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1(4):89-96.
[6] 劉鵬,喻志軍.我國高等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2):51-65.
[7] 程紅艷,孫永敏.中考制度改革的現實困境與突圍之策[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3):63-74.
[8] 孫娟,何麗,宋勇剛,等.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與實施路徑[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153-157.
[9] 朱大明.學術期刊的論文撤銷與其權威性悖論解析[J].科技導報,2015,33(19):1.
[10] 索煜祺.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學術期刊出版的新趨勢[J].傳播與版權,2021(10):30-32.
[11] 喬興媚,徐春梅,范文麗.“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研究與實踐[J].今傳媒,2021,29(7):7-10.
[12] 鄧麗莉,王冬,劉志剛.科技期刊應用移動終端進行移動出版營銷之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2(12):66-68.
[13] 杜生權.新建本科院校學報編輯學者化的困境與出路[J].出版與印刷,2019(4):66-71.
作者簡介 鄧麗莉,碩士,編輯,總編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期刊創新運營管理。田蜜,碩士,講師,教學科長,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遠程開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