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上期連載講述了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領導下,自1920年8月至1921年春,中國國內共有6個城市建立起共產黨早期組織,海外組織也陸續建立,成員不斷增加。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而就在開會期間,反馬克思主義的勢力也在逐步向代表們靠近。本期連載講到代表們躲過了一次次搜查后,由于形勢危險,商定分批轉移,租船繼續開會。大會在嘉定的一條游船上順利召開,環境簡陋但代表們討論得仍舊熱烈,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至此,中國共產黨成立了,而革命才剛剛開始……

100 第二天,代表們陸續趕到火車站,乘車離開上海。

101 為了顧全大局,避免由于目標過于明顯而引起敵人的注意,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沒有隨大家同行。

102 代表們到達嘉興后,在一條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嘉興的南湖上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103 大會經過熱烈的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會議規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是:領導工人、農民、士兵進行社會革命,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資本家私有制,直到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目前,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組織工會和教育工人。

104 會議選舉出由三人組成的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分管組織工作,李達分管宣傳工作。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

105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勞農會之建設》等著作以及“共產主義叢書”5種。

106 不久,為了加強對工人運動的統一領導,中央局在上海北成都路19號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張國燾擔任主任。這是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

107 1922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73名,代表著30多萬工人。會議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為統一領導全國工人運動奠定了基礎。

108 同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陳獨秀、李達、張國燾、蔡和森、項英等12人出席會議,代表了全黨195名黨員。陳獨秀主持大會,并代表中央局詳細地向大會作了一年來的工作報告。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初步闡明了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109 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黨的“二大”選舉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為中央執行委員,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蔡和森、張國燾分別負責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110 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了黨的機關報——《向導》周報,旗幟鮮明地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在革命斗爭中發揮了輿論宣傳和政策指導作用。

111 黨的“二大”之后,工人運動掀起新的高潮。其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下工人運動的成功典范。安源路礦,是安源煤礦和株(洲)萍(鄉)鐵路的合稱,它位于湘贛兩省交界處的江西省萍鄉市境內,擁有礦工1.2萬多人、鐵路工人1000多人,是當時中國最早的官僚買辦企業——漢冶萍公司(包括漢陽鐵廠、大冶鐵礦)的重要組成部分。

112 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書記毛澤東兩次到達安源,深入工人勞動場所,調查他們的實際工作和生活狀況,并向他們宣傳革命的道理。

113 年底,毛澤東派李立三等到安源開展工作。1922年2月,中共安源支部成立。至7月,黨員發展至10余人。同時,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李立三被推選為主任。

114 1922年9月初,毛澤東再次來到安源。經過調查研究,他認為目前安源的工人罷工條件已經成熟。隨后,他對罷工事宜作了具體部署,并派年輕而富有工人運動經驗的劉少奇來到安源,負責罷工的具體領導工作。

115 9月14日凌晨4點,安源路礦大罷工爆發。霎時間,工人們像潮水般涌出礦井,奔出車間,沖出工棚。他們高舉著斧頭,揮舞著標語。

116 經過英勇機智的艱苦斗爭,路礦當局被迫于17日與工人代表李立三、劉少奇談判達成協議,承認了工人俱樂部有代表工人之權及增加工資的訴求。

117 安源大罷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地區的工人運動。1922年年底,京漢鐵路所轄各站相繼建立了16個工會分會,廣大工人迫切要求建立統一的工會組織。1923年1月底,參加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代表和來賓全部到達河南鄭州。

118 京漢鐵路縱貫直隸、河南、湖北三省,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意義。中共中央對這次大會十分重視,派中央特派員張國燾、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副主任羅章龍等人參加會議。

119 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了軍閥吳佩孚的震驚。他以“軍事區域,豈能開會”為借口,千方百計地對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進行阻撓和破壞。2月4日,在張國燾、項英等人的領導下,全路2萬多名工人實行總罷工。頓時,工廠停工,火車停駛,1200多公里的鐵路陷入癱瘓。

120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爆發,引起了外國列強的恐慌。他們撕下偽善的假面具,赤裸裸地對罷工進行直接的干涉和打壓。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軍閥吳佩孚調集了2萬多名軍警,將工人糾察團副團長曾玉良等36人殺害,并打傷數十人,綁走100余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

121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這次大罷工以工人的生命和鮮血進一步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必須與之堅決斗爭。

122 為了鞏固和擴大工人階級的組織力量,加強對全國工人運動的領導,5月1日至7日,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會議決定正式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統一領導全國的工會。共產黨員林偉民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劉少奇、鄧培等當選為副委員長。

123 這時,孫中山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重新尋求革命出路,他看到“二七”大罷工的報道,深深感到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革命力量,開始尋求同共產黨的合作。

124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30多人,代表著全國420名共產黨員。會議主要討論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經過兩天的激烈爭論,會議接受了共產國際關于同國民黨合作的指示,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初步實現國共合作。

125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由孫中山主持,165 名代表出席了開幕式,其中李大釗、譚平山、林祖涵(林伯渠)、張國燾、瞿秋白、毛澤東、李立三等20多名共產黨員參加了會議。會議通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草案,對“三民主義”做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

126 “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時期的最低綱領是一致的,它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國民黨“一大”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27 會議通過的《中國國民黨章程》,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28 國共兩黨正式合作建立以后,經過兩黨的共同努力,廣州成為革命的中心,革命者從全國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形成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

129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支持下,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島上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1924年5月,黃埔軍校正式開學,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的身份兼任軍校總理,并委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

130 1924年11月,從歐洲歸國不久的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著手建立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并加強對軍校學生的政治教育。共產黨人惲代英、蕭楚女、熊雄、聶榮臻等先后擔任軍校政治教官和各級領導工作。

131 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部和第四軍所轄葉挺獨立團等部作為先頭部隊,擊敗退守湖南省衡陽市的第八軍唐生智所部,拉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132 同年7月9日,北伐戰爭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雄壯口號中正式開始。至10月10日,在北伐名將葉挺的親自指揮下,獨立團指戰員冒著槍林彈雨,率先攻占武昌城,生俘守敵1萬余人,基本上消滅了吳佩孚的軍隊。

133 11月初,北伐軍集中兵力發動猛烈攻勢,經過激烈戰斗,消滅了孫傳芳部主力。1927年2月中旬,北伐軍進入杭州,下旬平定了浙江全省。3月下旬,北伐軍相繼占領安慶、南京、上海等地。至此,長江以南地區完全為北伐軍占領。

134 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組織進行的一場革命戰爭。經過10個月的浴血奮戰,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兩大軍閥,殲敵數十萬人。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土崩瓦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