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金妙祥
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媒體不斷被應用到中職的課堂教學中,隨著教育部關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發布,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推動下,信息化教學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微視頻作為信息化教學資源不斷被推廣與應用,使常規教學的劣勢得到彌補,然而微視頻應用在實訓教學中還存在著“懶漢式教學”“盲目式翻轉”“被動式探究”等現象,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筆者通過對微視頻在“三段式”(情境創設、分段教學、糾錯釋疑)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發現這種教學方式可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資源,但在應用時不可把它與翻轉課堂、泛在學習劃等號。盡管翻轉課堂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個性化學習上有很大益處,但中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覺意識等影響著課前學習效果,翻轉課堂容易忽視這部分學生;翻轉課堂重在知識的模塊化學習,對課程的系統性、銜接性造成一定干擾;課堂作為學習的核心空間,教師要探究微視頻如何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與學習,體現的是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而不是學生唱主角、教師唱配角;技能操作為主的微視頻在課前無法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利于學生深層次的知識構建。
微視頻具有短小精煉、直觀形象的特點,在一些課堂教學上,實訓教師把它當作解放雙手的工具,課堂上播放一遍微視頻后就讓學生進行實訓,學生面對“陌生”的設備,操作時一知半解,技術要點難以落實、實訓損耗難以估量,反而使微視頻成為教學質量的“絆腳石”。教師應仔細揣摩學生的接受預期,對學情深入分析,才能使微視頻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針對特殊細節的展示,學生大腦中只形成初步的印象,知識遠未構建完整時,需要教師做一定的示范演示,既能體現自身的技能水平,也能提高學生對教師職業技能的認同感。
筆者在一些示范課、公開課上發現,為了體現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在實訓環節學生以微視頻為學習依據,邊看邊學邊做,操作時遇阻反復切換進度,視頻后退難以一步鎖定所需進程,如此反復,造成進程慢、周期長,這種現學現做的“體驗式”實訓,過分追求學生的自主探究,看著熱鬧,實則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在現學現做過程中,對微視頻的認知易出現偏差,反而對學生的知識構建造成干擾,且對微視頻的質量會有更高的要求。
在深入分析汽修實訓教學微視頻應用誤區的基礎上,主要從微視頻設計、微視頻應用進行構想,汽修實訓教學微視頻的構想框架圖如圖1所示。

圖1 汽修實訓教學微視頻的構想框架圖
汽修實訓項目由若干個子任務開展實施,任務是為解決企業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服務。采用情境化微視頻教學,強調“情境”對知識構建所起到的作用,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如汽車發動機進氣系統的維護,車主因長期未更換空氣濾清器導致發動機動力下降,車輛駛入企業維修車間,通過模擬汽車故障場景、與維修師傅的對話,了解故障原因。導入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入當前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式導入、實例式導入、探究式導入能有效地融入企業維修案例,使課堂貼近車間,任務結合實例,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汽修專業以實訓課程教學為主,如汽車維護作為一門專業性強,以實訓為主的核心技能課程,其每個實訓任務中需要諸多步驟來引導,每個步驟又有許多操作要點,常采用“演示類”微視頻。微視頻畫面中需設計操作步驟、操作要點的提示性字幕,并對關鍵要點采用標注、屏中屏的突出展示方式。如在車輛舉升支點的演示中,側邊展示操作步驟,底部橫置操作要點,屏中結合模型動畫展示車輛舉升支點處于前后、左右的位置,通過直觀形象的表達方式、步驟式引領、要點式標注,分解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更容易地完成知識的構建。
汽修實訓項目操作要點多、注意事項多,借助教師預設的微視頻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但基于學情的不同,同一微視頻的教學效果可能不同,學習成果展示也會出現差別,借助課堂動態生成的微視頻,可以有效降低這種差別。首先,借助教學資源的積累,對之前生成的微視頻進行再加工,可有效應用于課堂“歸因”教學;其次,針對臨時生成的微視頻,如師生抓拍“學生進行風動扳手拆裝車輪的不規范操作”生成的微視頻,可有效應用于學生的糾錯、互評、釋疑,提高實訓效果。
良好的課堂互動有利于學生投入學習,設計交互式微視頻便于開展課堂互動。首先,情境式課堂導入后,微視頻彈出學習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使課堂節奏過渡更加自然,采用交互式微視頻后,減少教師在多媒體軟件中來回切換,使教學更流暢;其次,微視頻教學過程中嵌入課堂練習,如使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針對重難點問題可設計成選擇題、判斷題等形式,互動學習,降低學習難度,緩解學習的視覺疲倦,“機、生、師”三者互動達成知識的掌握;最后,在學生針對交互式問題回答錯誤時,可直接鎖定進度,便于返回再次學習,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的構建。
為使實訓任務更加貼近企業維修案例,借助微視頻進行情境案例的導入。如進行發動機活塞環三隙的測量時,微視頻中展示車輛尾氣冒藍煙,經維修師傅檢修后發現是發動機活塞環出現問題而造成燒機油的現象。微視頻交互式提問活塞環出現哪些問題會導致燒機油呢?“微導入”的應用能迅速切入學習主題,用立體化、情境化的事物代替傳統表述,教師的角色是情境創設者。情境創設后,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交互式微視頻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把學生逐漸引入學習的主題。
微視頻往往是針對一個教學重難點展開的,播放一遍就開展實訓難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如在活塞直徑的測量教學任務中(活塞直徑的測量步驟及易錯點見表1所列),第一段播放至“作標記”步驟后暫停,交互式設問,學生自主思考,教師答疑解惑,學生將書面知識進行內化后再開展第一段的實訓。課堂微視頻分段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將微視頻分段播放、分段講解、分段實訓,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促進知識的升華。

表1 活塞直徑的測量步驟及易錯點

圖2 課堂微視頻分段教學流程
在學生實訓時,教師巡視指導是一種常見的實訓教學方式。面對多工位分組開展實訓,糾錯完一組,類似問題又出現在另一組,教師時常手忙腳亂。如學生拆卸豐田卡羅拉車制動器摩擦片時,翻轉制動卡鉗后,手指未夾緊消音片,導致消音片掉落的問題,可以借助手機抓拍成一段簡短的微視頻。課堂生成微視頻,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或互相探討,師生共同糾錯釋疑,建立在現有的學情上,更易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團隊協作學習的能力。教師每次課抓拍的微視頻匯成“找茬”庫,通過師生直觀糾錯、舉一反三,提高實訓效率與質量,降低實訓器材損耗,一舉多得。
針對分段式播放與整段式播放的微視頻教學效果,筆者做過一個調查,選取3個任務由同一位教師在屬性相似(大專班、高考班)的不同班級開展微視頻教學效果的調查統計。如選用活塞直徑的測量教學任務,活塞直徑的測量教學任務見表2所列。
通過學生默寫的方式寫出本節課微視頻展示的作業要點,活塞直徑的測量微視頻使用效果分析如下。分段式教學的學生掌握作業要點個數主要集中在11個~15個,比整段式教學高出20%以上,效果明顯,另外2次的調查、分析、統計結果類似。在教師“一對多”的課堂環境下,使用微視頻教學比傳統直接演示操作,學生掌握情況明顯提高。
另外,微視頻對課堂教學任務的情境式創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專業技能的認同感,是課堂導入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課堂生成的“找茬”微視頻庫,能有效的實施警示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微視頻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對微課、微視頻靈活應用,輔助自己的教學,發揮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對整個教學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開發具備情境式、引導式、動態式、交互式的教學微視頻,并合理應用在“三段式”汽修實訓教學中,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尤其針對實訓任務借助微視頻分段式教學,效果明顯。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到來,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泛在教育并不是水火不相容,把課內有效的教與學生課外自主的學有機結合起來,更能體現其價值和效益,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表2 活塞直徑的測量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