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孫 莉
為了切實做好汽車專業群服務漢江流域汽車產業發展的工作,我校申請了省級課題《漢江流域產業結構調整下汽車專業群建設研究》,項目獲批立項,對漢江流域湖北段汽車產業人才需求情況,以及本區域內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發放汽車生產企業調查問卷30份,收回30份,發放高職院校問卷28份,收回28份。通過調研,課題組對漢江流域湖北段汽車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及本區域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建設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為汽車專業群建設研究的開展與實施提供充實的依據。
通過調研分析,對漢江流域湖北段汽車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及本區域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建設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為建設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專業群,制定符合供需關系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貼近產業、貼近崗位的課程體系,保障汽車專業群建設研究的開展提供充實的依據,以提高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汽車產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1)企業調研。針對汽車產業前、后市場,以大型汽車生產企業、汽修廠、汽車品牌4S店、汽保連鎖企業為主,開展企業人才需求與崗位能力要求調研。
(2)院校調研。主要針對區域內高職院校汽車專業教師,采用網絡問卷的方式,對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的開設、課程、師資、教學教法等現狀進行調研。
(3)調研內容。對區域內15家汽車生產企業、15家汽車服務企業的人力資源和技術部門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調研企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企業人才需求、企業崗位能力要求、校企合作意向、企業對學校汽車專業開設的建議,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對區域內28所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開設情況、建設情況、教學情況進行針對性問卷調查,收集高校對汽車專業群建設的困惑和建議。
(1)本區域汽車產業發展情況。從問卷數據顯示,區域內汽車前、后市場企業幾乎各占半壁江山,如圖1所示。并且,隨著市場的集約化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占50%。

圖1 汽車產業結構
(2)汽車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問卷數據顯示,雖然汽車制造業占汽車產業近一半份額,但是,對人才的需求并非是同等比例。原因是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汽車制造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步由之前單一的汽配專業人才,轉向懂工藝,會檢測,能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對人才的需求如圖2所示。但是,企業對目前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總體能力評價不高,80%的企業認為學校對專業理論培養一般,40%的企業對專業技能的培養比較滿意。

圖2 汽車產業對汽車專業人才需求
(3)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初顯規模。圖2統計還顯示,隨著汽車產品的升級換代,汽車新技術,例如汽車電子、汽車智能技術、新能源汽車的人才需求量在逐步提升。
(4)企業對汽車專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提高。從回收的企業問卷得知,汽車前后市場對員工素質能力的需求如圖3所示,企業希望員工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再加上規范的專業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為人處事等綜合素養,而不僅僅是能干活的打工者。也就是說,隨著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企業對員工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更受企業青睞。
(1)本區域內汽車前、后市場各占半壁江山,但是,隨著產業升級,汽車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明顯傾向于會汽車檢測的人才,或者會智能制造的人才,而對懂汽車制造工藝的要求明顯降低。
(2)隨著汽車技術的更新升級,汽車產業對汽車專業群中的新工科專業,例如汽車智能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明顯增加。高職院校需要把握產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合理布局專業。

圖3 汽車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
(3)汽車產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有所提升,除了需要專業技能,更希望員工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養,以適應產業的轉型升級。
(1)校企合作合理布局專業。高職院校要主動對接區域內汽車產業,瞄準產業的轉型升級,合理布局汽車新專業,而不是跟風或者模仿其他院校設置新專業。專業的布局要既能符合當地產業需求,又能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千萬不能形成專業少而窄,無競爭力的局面。同時,專業不能同質化,造成專業群內相互碾軋的狀態。并且,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按照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接職業標準,校企協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提前為產業需求做好人才培養準備。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如圖4所示,近60%的企業和職業院校共同認為,單純的校內理實一體化培養模式,學生不能將所學轉化為所用,學習和應用有差距。將工學交替與結合實際工作案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相結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論深度和專業技能水平。并且,重構課程體系,采取通用能力模塊課程+核心能力模塊課程+拓展能力模塊的課程體系,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養的適用性。
(3)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從調研情況看,78%的院校中,汽車類教師都是從現有的專業群內分離出來的,然后再逐步補充。這樣可以解一時之急,但是不能提升教學質量,所以轉型后的教師,必須及時精準培養。首先,將教師轉變為復合型人才,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其次,要培養教師創新團隊,分工合作,協同實施專業建設的各項任務,共同進步。
(4)加快課程資源建設。結合本校教學和實訓條件,建設適用于本校學生的課程資源,既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也能讓教師在參與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通過一定程度的資源建設和積累,讓專業群內資源可以共享,校校之間資源可以互換,從而共同提高。

圖4 企校對汽車人才培養模式建議
(5)升級改造實訓環境。按企業生產環境改造校內實訓基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擴充實訓工位,使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對接。
課題組將本調研的結論及專業群建設的建議,應用到我校的汽車專業群建設中,有力促進了我校汽車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施,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使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