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瑾,劉耿鑫,祝華清,姚丹燕,呂嘉皓,喀斯木江·阿布都熱西提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深圳518100)
垃圾圍城已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垃圾分類是國內外各大城市解決垃圾問題的一項重要政策,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已有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已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自 20世紀90年代我國城市的垃圾分類試點實行以來,國內許多學者對城市垃圾分類進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2017年國務院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后,垃圾分類研究更是成為城市生態環境治理研究的焦點。
目前,關于垃圾分類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垃圾分類技術方法及其效益評估研究[1-5];二是垃圾分類的政策研究[6-8];三是垃圾分類的發達國家經驗總結和借鑒研究,主要是日本、歐美等國[9],還有我國臺灣[10]。上述研究為本研究奠定了相應理論框架和觀點基礎,提供了多元視角和豐富素材。
然而,尚未有研究關注垃圾分類可能引起垃圾袋使用增加,從而導致“白色污染”增加的問題。尤其是垃圾分類由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變成現在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這4類之后,垃圾分類在解決垃圾回收問題的同時,很可能因增加垃圾袋的使用而增加了“白色污染”,帶來新的環境問題。如果每個家庭每天都根據垃圾分類增加的類別來增加使用垃圾袋,新增使用垃圾袋的數量將是巨大的,由此新增的“白色污染”不容忽視。當然,如果家庭沒有增加使用垃圾袋,或者增加使用的是可降解垃圾袋,則不會新增“白色污染”。
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選擇《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最先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廣州市和深圳市,以及廣東省內其他實施了垃圾分類的地區(佛山、肇慶、惠州、珠海、江門、東莞、中山、粵東、粵西、粵北)為研究區域,調查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垃圾袋使用情況的變化,以及居民對可降解垃圾袋的認知和態度。通過調查研究,本研究試圖探索以下問題:①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垃圾袋的使用是否有增加;②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垃圾袋引起的“白色污染”是否有增加;③居民能否接受使用可降解垃圾袋。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 2020年 8月 14日至2020年 9月 30日廣東省實施垃圾分類的各地區居民共3748名。
采用網絡問卷(問卷星:https://www.wjx.cn)形式,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向各地居民發放問卷并回收。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所在地區、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業、個人月收入等。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各地居民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前后家中垃圾袋使用情況的變化,以及對可降解垃圾袋的認識和態度兩大部分,共 26個項目,包括單選和多選題。
每份問卷的發放都附有測試要求、注意事項、保密原則等內容,為保障問卷內容真實有效,以不記名方式進行測試。
共 3748名居民參加問卷調查,通過去偽和去除不完整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335份,問卷有效率為35.6%。將有效問卷通過問卷星在線統計功能進行數據分析整理。
1335份有效問卷中,男性402名,女性932名;分別來自廣州(9.37%)、深圳(67.92%)和廣東省其他地區(22.71%);18歲以下 280名(20.99%),19~30歲 676名(50.67%),31~40歲 133名(9.97%),41~50歲 175名(13.12%),51歲及以上 70名(5.25%)。其他人口特征見表1。

表1 1335名居民的人口學特征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1335 residents
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垃圾袋的使用情況見圖 1。由圖 1可知,實施垃圾分類政策后,使用垃圾袋數量比之前減少的家庭占比7.72%;使用垃圾袋數量和之前一樣的家庭占比 37.48%;使用垃圾袋數量增加的家庭占比54.8%,其中垃圾袋的使用數量是之前5倍以上的家庭占 3.22%,是之前 4.1~5倍的家庭占4.72%,是之前 3.1~4倍的家庭占 10.19%,是之前2.1~3倍的家庭占 19.87%,是之前 1.1~2倍的家庭占 16.79。由此可見,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54.8%的家庭垃圾袋的使用數量增加,且增加數量超過之前2倍以上的家庭達到38%。

圖1 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后垃圾袋使用數量變化情況Fig.1 Change in number of garbage bags us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policy
家庭使用的垃圾袋材質情況見圖 2。普通垃圾袋占比 35.38%,可降解垃圾袋占比 40.85%,購物時剩下的塑料袋占比 23.76。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家庭垃圾袋的購買價格情況見圖 3。在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家庭中,只有10.9%的家庭購買價格是每100個20元以上的,市場價低于這個價格是購買不到真正的可降解垃圾袋的。由此可見,真正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家庭數量遠低于 40.85%;考慮花費每 100個垃圾袋20元以上的家庭僅占比10.9%,真正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家庭數量應該是 4.45%。這表明,至少 95%以上的家庭使用的是普通垃圾袋和購物時剩下的塑料袋。

圖2 家庭使用垃圾袋材質情況Fig.2 Material condition of household garbage bags
因此,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54.8%的家庭垃圾袋的使用數量增加,增加數量超過之前2倍以上的家庭就有 38%;而增加的垃圾袋中,只有 10.9%是可降解垃圾袋,不可降解垃圾袋(“白色污染”)占比 95%以上。由此可見,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就垃圾袋的使用情況而言,“白色污染”確實增加了。

圖3 家庭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購買價格(100個)Fig.3 Price of degradable garbage bags(100)
居民對可降解垃圾袋的認知和態度如表 2所示。對可降解垃圾袋有利于環境保護持符合和非常符合態度的比例占 89.81%;認為想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符合和非常符合自己想法的比例占 52.94%;對愿意支付比普通垃圾袋更高價格來購買可降解垃圾袋持符合和非常符合態度的比例占55.02%。由此可見,89.81%的居民都意識到使用可降解垃圾袋替代普通垃圾袋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愿意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人群比例和愿意溢價支付的人群比例接近,僅相差2.08%;但是愿意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的人群比例和愿意溢價支付的人群比例卻較之下降了30%以上。
由此可見,有30%以上的人群意識到了可降解垃圾袋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但是并不愿意使用可降解垃圾袋來替代普通垃圾袋,或是不愿意以比普通垃圾袋更高的價格來購買可降解垃圾袋,這意味著認知和行動之間存在著距離。對于占比 30%多的認知到可降解垃圾袋對環境保護有利,而不愿意以比普通垃圾袋更高的價格購買的人群而言,可降解垃圾袋比普通垃圾袋的價格更高很可能是影響他們產生購買行動的因素。

表2 居民對可降解垃圾袋的認知和態度Tab.2 Resi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biodegradable garbage bags
垃圾分類有利于資源的回收利用,是解決城市垃圾問題的有效途徑,而普通垃圾袋是典型的“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是當前嚴峻的環境問題。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①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半數以上的家庭垃圾袋使用數量有所增加,54.8%的家庭垃圾袋的使用數量增加,且增加數量超過之前2倍以上的家庭占總調研家庭比重的38%。
②在家庭使用的垃圾袋中,可降解垃圾袋所占比例僅 4.45%,不可降解的垃圾袋所占比例達 95%以上。由此可見,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從垃圾袋的使用數量和質量上來說,“白色污染”確有增加。
③由于垃圾分類實施所增加的垃圾袋中 95%以上是不可降解的垃圾袋,解決這種“白色污染”增加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使用可降解垃圾袋。從居民對可降解垃圾袋的認知和態度的調查發現,意識到可降解垃圾袋有利于環境保護的人群占比 89.81%;愿意使用和愿意溢價購買的人群比例卻分別下降到52.94%和55.02%。由此可見,可降解垃圾袋比普通垃圾袋價格高可能是影響其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受此因素影響的人群比例高于30%。
本研究表明,垃圾分類后確實增加了“白色污染”,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推廣使用可降解垃圾袋;目前大多數人群都意識到可降解垃圾袋利于保護環境,但是價格高于普通垃圾袋是影響其推廣使用的因素之一。所以,如果能夠對于可降解垃圾袋的購買實施一定的補貼,或是有其他的經濟優惠政策,應該能夠加速可降解垃圾袋的推廣使用,從而解決垃圾分類引起的“白色污染”增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