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軍民融合編輯部 郝曉芳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產業的發展,人類進入智能化、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疫情期間,政府推出了電子政務,市民足不出戶即可在家辦理相關業務;醫院掛號全面開展預約,有效降低人口密度,許多地方實行健康寶掃碼登記……各種應用如雨后春筍蓬勃涌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智能技術的普遍應用卻令不掌握智能技術的老年人的生活舉步維艱,他們面臨掛不上號、坐不了車、看不了病、辦不了事的尷尬困境,正常生活受到影響。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有65歲以上的老人1.7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2.6%,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是關乎民生的一件大事。
為破解這一難題,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迅速響應,按照“兩條腿走路”要求,2020年12月25日,舉行“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新聞發布暨成果展示會。會上發布了老年人一鍵呼入人工客服、電信服務營業廳愛心通道以及主流手機“老人模式”等三項重要適老化措施成果。針對目前老年人面臨的最突出、最緊迫的使用網站和APP的困難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啟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首批將完成與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115個公共服務類網站和43個手機APP的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充分體現了我黨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不斷奮斗的根本目的。人類在進步,智慧社會建設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在推動智慧社會建設時應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相結合、普遍適用與分類推進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渠道相結合、解決突出問題與形成長效機制相結合,做實做細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工作,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開展普及宣傳,對老年人進行智能技術培訓,弘揚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社會風尚,讓更多人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促進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最終實現全社會智能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早日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