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岸
摘 要:近年來,文創(chuàng)產業(yè)受重視程度有了極大提升,國家亦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其目的就在于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而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對于民族元素的使用越來越多,這也成為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湖南隆回花瑤作為瑤族的分支,因女子筒裙上艷麗的挑花而著稱。花瑤挑花是湖南花瑤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體現出了花瑤人民獨特的審美。對花瑤挑花藝術進行簡要分析,剖析花瑤挑花圖形的具體特征,并基于文創(chuàng)產業(yè)視角,提出讓花瑤挑花擁有自己的品牌、與多種藝術跨界合作、將現代設計與本土文化脈絡結合等傳承與發(fā)展花瑤挑花藝術的路徑。
關鍵詞:文創(chuàng)產業(yè);花瑤挑花;非遺傳承
注: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隆回縣花瑤挑花非遺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研究”(18C0230)、2019年長沙理工大學藝術文化科普宣傳基地開放基金項目“湘西花瑤挑花非遺文創(chuàng)設計與推廣研究”(2019YSJDA02)研究成果。
花瑤挑花是瑤族一項傳統(tǒng)工藝,不需要模具,手藝人完全憑借自己的經驗在平布上挑制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圖樣。挑花圖案精美絕倫,別出心裁,獨具一格,在服飾中應用非常廣泛,有“一部披在身上的活史書”之稱。沈從文亦盛贊花瑤挑花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隨著花瑤挑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所蘊含的民族價值愈發(fā)凸顯。但在社會變遷、現代文明發(fā)展等外因沖擊以及花瑤人年輕一代認同感缺失、制作工藝復雜等內因的共同作用下,花瑤挑花圖樣數量銳減,消亡數量更是高達90%,花瑤挑花工藝面臨失傳境遇,亟待尋求新的發(fā)展路徑,從而將這一民族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但縱觀當前國內學者對挑花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法、工藝、造型、圖案等方面,很少涉及文創(chuàng)領域,花瑤挑花與文創(chuàng)產品的跨界合作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花瑤挑花藝術
花瑤挑花圖案大多被應用于服飾中,通常男性服飾挑花圖案簡單,色彩單一,女性服飾挑花圖案則相對煩瑣,顏色亦更加鮮艷。瑤族服飾在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制作工藝復雜,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年輕一輩中并不太受歡迎,因而逐漸走上消失、衰落的道路。花瑤挑花主要有三種類型,即動植物、傳說、民俗,圖案布局是嚴格的左右對稱和縱向三層空間形式[1]。其中,自然題材的紋樣多從自然環(huán)境中提取,是花瑤人結合想象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牡丹紋、巖石花(瑤語稱“杯干約”)等,是種類最多的紋樣;歷史傳說類紋樣則主要根據花瑤歷史傳說、圖騰文化演變而來,如乘龍過海、蛇圖騰等;民俗類紋樣則體現出了花瑤人的生活習俗,如“打滔”成婚等。
二、花瑤挑花圖形的形式特征
作為花瑤人民在情感、精神力量表達過程中所采用的物質化載體,挑花真實反映出了花瑤人的精神品格、現實生活與民族信仰。花瑤挑花圖案內容豐富,具有非常明顯的形式特征。
(一)點、線、面變化與統(tǒng)一
花瑤挑花圖案中廣泛應用了“變化與統(tǒng)一”這一法則,其主要體現在圖案內容、形式、色彩等方面。雖然組成內容不同,但卻能對同一主題進行表達,以此來實現挑花圖案的統(tǒng)一與對立。而通過對點、線、面的組合運用,實現畫面分割,整個畫面呈現出動態(tài)變化,整體卻又不呆板。不僅如此,在一些挑花圖案中,以布的經緯對點、線、面進行運用,從而構成有序的畫面,使得整個造型統(tǒng)一。
(二)對稱與平衡的圖形的裝飾觀
對稱是花瑤挑花作品中極為常用的手段,同時也是最具特色的表現形式。在女性筒裙上,挑花圖案多是由左右兩片組成,以軸線為中心是完全相同的圖案,形成四方完全對稱的樣式,且左右刺繡針數也幾乎一致。這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于圖案的對稱軸與整個人中心軸重合,從視覺效果來看,人的站立重心更加平穩(wěn),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于對稱的心理需求。
(三)夸張幾何化的造型觀
花搖挑花幾何化的夸張圖形以二方、四方連續(xù)迎合構圖需要鋪滿畫面[2]。幾何化是為了圖案樣式更加簡單,旨在通過簡單的線條將復雜的挑花樣式勾勒出來,而通過夸張變形的圖形能夠使圖案更加形象生動。在花瑤挑花造型中,夸張、變形是極為常見的方法,而這種表現手法最初起源于美術,畫家們通過粗的黑線將輪廓勾勒出來,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對物品形態(tài)進行展現,然后通過紅、黑、褐等顏色將物品體積、結構凸顯出來。此外,變形亦是最常見的造型手段,但變形并非刻意為之,而是人們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所要表達的意圖融合在一起,并根據自己的審美、見解,通過改變現實中物體的形狀、大小,提煉出精髓,進而形成有韻味的獨特圖案。
三、基于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花瑤挑花藝術傳承路徑
(一)讓花瑤挑花擁有自己的品牌
從既往成功的文創(chuàng)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tǒng)手工藝要想與文創(chuàng)產品完美融合,就必須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品牌。花瑤挑花具有自然的材質與手工技藝的質感,這無疑有利于花瑤挑花品牌的塑造。因此,要想更好地借助文創(chuàng)產業(yè)傳承和發(fā)展挑花藝術,首要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具有獨特性、個性化的品牌。如“三和瓦窯”品牌,三和瓦窯是我國臺灣地區(qū)當前少數保有之龜形窯建筑,“三和瓦窯”品牌理念就是基于窯燒工藝淬煉出紅瓦的古樸風華,窯火薪傳不息,通過與文創(chuàng)新意的結合,帶著文化傳承的使命重新走入現代社會。“三和瓦窯”通過與文創(chuàng)產業(yè)合作,重新賦予了磚瓦新生命,從而研發(fā)出了一系列實用性的生活物件,讓更多人了解磚瓦,并將磚雕工藝傳承了下去。通過這一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借助品牌的凝聚力能夠將藝術價值最大化發(fā)揮出來,花瑤挑花工藝也是如此。因此,必須建設好花瑤挑花的品牌。
(二)與多種藝術跨界合作
當前市場上跨界合作的品牌不少,都希望通過多方跨界尋求強強聯(lián)合。對于挑花工藝的推廣,就需要搭建廣闊的平臺為其拓寬市場。就好比傳統(tǒng)茶文化推廣,很難在年輕群體中流傳。但是,我國臺灣地區(qū)“陶作坊”品牌通過將產品與音樂、空間、視覺、舞蹈等領域融合起來,在展現茶文化的同時,推廣陶瓷設計產品。通過這種多方融合,不僅可以將陶瓷本體更好地凸顯出來,同時也能帶來更精彩的碰撞,讓人感受到原來喝茶也能如此“酷炫”。可見,通過跨界合作可以使得創(chuàng)作更加豐富。花瑤挑花亦是如此,可以與家具設計、多媒體設計、旅游產品包裝、陶藝等合作[3]。其實,對于花瑤挑花這種傳統(tǒng)手工藝而言,若是能夠讓消費者不僅是使用產品,而且能感受到其與其他手工藝品不同的設計,了解設計者的意圖,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傳承花瑤挑花。
(三)將現代設計與本土文化脈絡結合
如今,很多手工藝品常常以非遺名義進行宣傳推廣,但是對于產品而言,卻并沒有真正達成文化傳承的目的,只能說是披著傳統(tǒng)文化外衣的文創(chuàng)產品而已。總體而言,花瑤挑花要想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在眾多文創(chuàng)品牌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現代設計的基礎上,完整保留挑花本土的文化脈絡[4]。此外,由于花瑤挑花工藝復雜,制作時間長,為了能夠將其工藝美充分展現出來,在與文創(chuàng)產品進行融合時可以走以下兩條發(fā)展之路:一是與旅游藝術產品結合,開發(fā)與挑花相關的旅游產品,面向對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感興趣的消費群體,推出挑花體驗旅游線路;二是與民俗手工藝術結合,以收藏品為發(fā)展主線,面向收藏家、民俗博物館等,推出具有收藏價值的挑花工藝。不論走哪條發(fā)展之路,挑花作品都必須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讓挑花成為獨秀一枝的藝術精品。
總而言之,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上,最佳的手段就是在追本溯源的同時,順應時代發(fā)展。文化與設計的融合是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徑,有利于提高花瑤挑花的文化價值及附加值,保證作品“神形兼?zhèn)洹保瑥亩岣叽蟊妼Ξa品文化屬性的認可度。這樣不僅有利于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發(fā)展,還能助力當地經濟提升,拓寬人們的收入來源。花瑤挑花作為我國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而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發(fā)展為其提供了更多的發(fā)展可行性,審美與實用功能兼具。而通過對挑花衍生文創(chuàng)品的開發(fā),能夠讓古老工藝與現代理念完美融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趙夢玥.花瑤挑花文化傳承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包裝,2020(2):52-55,65.
[2]鄺衛(wèi)國,李毓,王勁琳,等.花瑤挑花圖案藝術的旅游產品包裝應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2):34-37.
[3]楊曉麗.基于湖南花瑤挑花圖案在文創(chuàng)產品中的應用方法探索[J].藝術品鑒,2019(2):228-229.
[4]朱詩源.湘西花瑤挑花藝術傳承創(chuàng)新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75-78.
作者單位: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