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逐步進入全媒體時代,這給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新機遇。通過對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部分地方高校在培養新聞傳播人才方面存在教學觀念落后、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對此,地方高校必須結合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課程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新聞傳播人才。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地方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目前,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學習,人們都離不開網絡,這也造成多個媒體不斷融合、共同發展,社會進入全媒體時代。從根本上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是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引導下逐漸走向融合。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媒體逐漸發生改變,影響了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模式。當前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模式應該在全媒體時代下不斷變革,地方高校要積極探索這類專業教學方向與教學模式,滿足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新聞傳播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調查問卷顯示,部分地方高校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導致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的教學模式相對落后,有待更新。
一、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教學模式單一,人才培養理念落后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我國已有很多地方高校開設新聞傳播類專業。20世紀90年代以后,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開設范圍擴展到工科、師范、會計、藝術類院校。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教學的頂層設計,影響著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課程設置、實踐活動等的規劃。現階段,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沒有充分利用網絡時代帶來的豐富教學資源,而且教學理念落后,并沒有根據地方高校的特色形成別具一格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國家推進實施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對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社會人文基礎知識,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參加新聞傳播相關的實踐活動,還需要具備運用多種新聞傳播工具的能力。而且,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促使傳媒生態環境發生改變,社會對新聞傳媒人才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地方高校需要根據當地情況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此外,新聞傳播類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與就業方向相同,導致競爭十分激烈。
(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
傳統的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學生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目前部分地方高校仍采用傳統的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難以提升,無法將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中,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此外,目前新聞傳播行業在不斷改革,對新聞傳播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部分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未與時俱進,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部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無法與社會需求接軌。地方高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學體系,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部分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較多,包括廣告營銷、網站編輯、視頻剪輯、后期制作等課程,導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將課程內容講深講透,學生無法對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做到精通一種專業技能。
(三)實踐教學有待加強
對于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教育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強調素養教學,著重培養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前提下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第二種觀點是強調對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重視學生就業,加強實踐課程教學。第二種觀點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比較流行,在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教育領域得到廣泛認可。然而,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部分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后,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學生無法在實踐中靈活應用專業知識。對此,地方高校需要加強新聞傳播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結合時代需求,培養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的新聞素材搜集、編輯能力,使其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第二,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先進的媒體裝備較為缺乏,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地方高校要完善教學設備,建立多媒體實驗室、平面設計實驗室、新聞錄制播音室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三,部分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單一。全媒體時代,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能熟練運用多種新聞素材收集工具,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技能。部分地方高校會與當地的廣播電視臺合作,組織學生到廣播電視臺進行實踐學習。但是,常規的實習制度落實不到位,實踐教學平臺較為單一,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多元化、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
二、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優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地方高校在培養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對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并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應該滿足全媒體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使學生扎實掌握新聞傳播理論,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地方高校要結合時代需求,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學生了解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新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教師可以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開展教學,借助新媒體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新聞傳播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優化課程體系
地方高校要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還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素養。高校教師在進行新聞傳播類專業課程教學時可涉及社會經濟、地方文化、時代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地方高校應完善課程體系,在確保專業核心課程不丟失的前提下增加一些選修課程,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培養高質量新聞傳播人才。
(三)強化實踐課程教學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培養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課程中,學生需要將新聞傳播需要的素材進行采集、整合、編寫,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搜集能力、編輯能力,靈活運用多種媒體進行新聞的采集和傳播。地方高校要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強化實踐課程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結語
全媒體時代下,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新機遇。想要培養出優秀的新聞傳播人才,地方高校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媒體,結合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新聞傳播人才,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新聞傳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寧寧.全媒體時代地方高校新聞傳播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20(4):68-69,88.
[2]陳博菲.全媒體時代基于第二課堂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7):21-22.
[3]朱志勇.全媒體時代地方綜合性大學廣告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6):50-54.
[4]丁濤.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高校全媒體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傳播,2019(16):60-61.
[5]張穎.論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傳媒論壇,2019(11):107.
作者簡介:
付強,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播音主持、新聞傳播、空中乘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