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我國璀璨的傳統文化,也體現出在國家歷史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剪紙藝術所涉及的工具和材料十分簡單,比如剪刀、刻刀和紙。利用如此普通的材料,剪紙藝人也能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剪紙幾乎遍及中國的大江南北,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介紹民族剪紙的題材分類,而后結合黑龍江地區民間剪紙的發展,分析黑龍江民間剪紙與地域民俗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希望能促進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剪紙;黑龍江省;民族特點;地域特征
注:本文系2021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黑龍江省民族民間剪紙地域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研究”(2021B093)研究成果。
剪紙藝術是一門具有意象化審美特征的藝術,其涉及的題材豐富多樣,比如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和戲劇人物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在此基礎上,部分剪紙藝人從眾多的傳統文化瑰寶中提取元素,并與新時代的元素相融合,創造出眾多優秀的剪紙作品。剪紙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人們對于生活的理解與感知,也通過各種寓意手法表現著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淳樸、積極的精神風貌,展示著人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做出的一系列壯舉。因此,對于民間剪紙藝術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一、剪紙的題材分類
對于剪紙藝術而言,全國各地的剪紙藝術的題材都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但地域特征與民族文化的不同也會使剪紙藝術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一)吉祥寓意題材
吉祥寓意題材的剪紙是剪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剪紙藝術中常常出現龍的形象,它既是對地位的象征,又因其是傳說中掌管雨水的神靈而寄托著人們對于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向往。同時,鳳凰這一形象也常作為皇權的象征與龍一同搭配使用。上述兩種形象皆為祥瑞的象征,二者結合多用在婚宴和其他喜慶的日子中。此外,剪紙藝術中還有許多動物圖案,例如老虎,尤其是東北地區,常常會在剪紙中體現東北虎的形象,象征力量與權勢。除動物形象外,各種植物和水果的圖案也常在剪紙中出現。例如,桃子象征著長壽,石榴象征著兒孫滿堂、多子多福,松、梅代表著長壽、堅貞,梅、蘭、竹、菊寓意著正直、純潔。
(二)現實生活題材
除上文提到的普遍意義上的剪紙藝術題材之外,民間剪紙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有其特色。比如,有些地方的剪紙題材大多來源于剪紙藝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事物,并加入創作者的想象,表現出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著地區人民的精神面貌。現實生活題材的剪紙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生產勞動和業余生活的場景,比如家畜養殖、騎馬坐轎、趕廟會、狩獵打漁等。同時,在這類剪紙中還會有部分民間植物的形象,尤其是東北地區生活在林場周邊的人,他們會在剪紙中體現大量的植物形象。此類剪紙的共同特點就是剪紙的內容全部來源于人們的真實生活,因此該類作品往往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1]。
(三)傳說與歷史題材
關于此類題材,黑龍江民間剪紙藝術中也融入了眾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色彩。例如,東北二人轉、東北大鼓等藝術形式都被活靈活現地表現于剪紙藝術中。此種題材同樣是勞動人民記錄美好日常生活的體現。此外,東北地區有著一段抗戰史,在這段歷史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抗擊侵略者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將其作為剪紙的內容是對革命先烈的一種緬懷[2]。
(四)構圖風格
在構圖上,民間剪紙普遍采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舍、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從而促使畫面的重點能夠得到突出,實現對黑白關系、虛實關系的準確體現。民間剪紙的構圖思想使其自身不會受到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題材內容的局限,能夠將多種形象進行組織與結合,從而生成各種創造性的形象。同時,這種表現手法也進一步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和全面性。對于剪紙自身而言,現實中的物象除了包括外部的各類特征外,其內部也必然會包含一些深層次的、思想方面的內容。因此,相關人員要將此類題材融入剪紙之中,從而創作出有獨特韻味的剪紙。
二、黑龍江民間剪紙中的地域民俗
黑龍江的民間剪紙中通常會包含一系列關于民俗文化方面的內容,并且這類民俗題材的剪紙逐漸成為一個系列。首先,黑龍江民間剪紙中的地域民俗為對當地歌謠的表現。例如,東北地區的關東十八怪就是東北地區獨特的民間歌謠。關東十八怪中包含的窗戶紙糊在外、冰上釣魚單線拽、大姑娘上樹比猴快等一系列內容都是相應的地區民俗文化的體現,并且這些民俗如今也成了一種地域文化的象征。人們將這些民俗融入剪紙藝術,創造了很多別具一格的作品。其次,黑龍江民間剪紙中的地域民俗也可以表現為對民俗活動的展現。比如,黑龍江地區有一些滿族剪紙藝人,他們在日常的剪紙過程中會將該地區獨有的民俗活動融入剪紙,如滿族祭祀活動的場景。最后,黑龍江民間剪紙中的地域民俗也可以表現為對當地特色生產活動的表現。比如,有些黑龍江當地的剪紙藝人會將東北地區一些獨特的采參工作融入剪紙,以此來展示地區獨特的生產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剪紙藝人將地區的一系列獨特民俗文化融入剪紙之中,體現出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特征[3]。
剪紙的內容很多時候是從地域民俗中收集得到的,而地域民俗本身也會對剪紙的形式與內容造成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剪紙藝人就可以將對應的民俗文化通過剪紙的方法進行體現,并且針對不同的用途創造剪紙的不同表現形式。例如,麻紙糊窗這一行為同樣屬于黑龍江地區的一種獨有的生活習慣。黑龍江的老式民房大多數都采用的是方格結構的木制門窗,窗戶的格子上半部分小,下半部分大,且會在用紙對門窗進行封堵之后貼上相應的剪紙來對門窗進行裝飾。剪紙的鏤空性不會對房屋內部的采光造成影響。除去此類用于門窗上的剪紙,還會有部分剪紙被用于火炕邊緣,但是此類剪紙所對應的形式會存在差異。通常來說,此類剪紙鏤空的部分會減少,以此來防止人們在上下炕時對炕造成磨損和剮蹭,從而延長火炕的使用時間。這些剪紙的形式都體現了不同造型所具有的不同的用途。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還是會通過剪紙來進行室內外的裝飾,這對于當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是一種好的現象,并且能夠促使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文化相互融合,從而提高剪紙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三、黑龍江地區剪紙藝術的普及
在所有的民間藝術形式中,剪紙的普及度最高,其中,黑龍江地區被列入省級以上的遺產項目較多。綜合來看,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增強、藝術形式本身較為簡單、有關部門的積極宣傳與普及等。首先,黑龍江地區的民間剪紙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出現,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其所發展的剪紙種類更是層出不窮。在民間剪紙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人們注重對傳統手藝的學習與傳承,因此才使得此種藝術形式得以保留至今并再次被發揚光大。其次,剪紙所涉及的原材料和工具十分簡單、易尋,且基礎手法的學習較為通俗易懂,大多數人都能夠快速上手。最后,剪紙藝術在黑龍江省各個地區的傳承都離不開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大力宣傳,尤其是社區宣傳和學校的宣傳。黑龍江地區民間剪紙的普及會在下一代人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從而使剪紙這一藝術形式能夠長久地延續與傳承下去。
四、結語
剪紙在全國范圍內都有較為廣泛的普及,位于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內的剪紙更是在題材上體現了與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民俗習慣以及地域特征等多方面的關聯。我國其他地區的剪紙同樣如此。剪紙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自民間,用之于民間。希望此種藝術形式能夠長久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凱.解析地域文化對黑龍江剪紙藝術的影響和特點[J].藝術品鑒,2020(33):37-38.
[2]龐嘉婧.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生命與自然生命:以陜北剪紙藝術為例[J].藝術評鑒,2020(3):48-49.
[3]張哲.我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評《中國少數民族剪紙文化研究》[J].中國造紙,2020(5):94.
作者簡介:
王占坤,博士,哈爾濱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