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朝,馮葉龍,李愛國, 李安州
(河鋼邯鋼邯寶公司熱軋廠, 河北 邯鄲 056015)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經歷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變期,鋼鐵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首當其沖受到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國內各大鋼鐵企業,紛紛將“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納入企業的戰略調整內容。在此背景下探索、軋鋼加熱爐生產、維護的節能、減排方法意義更加明顯。
某公司熱軋廠(以下簡稱熱軋廠),建有一條常規2250熱連軋帶鋼生產線,于2008年8月份投產,年設計產能480萬t。該生產線配備有四座步進梁加熱爐,單爐冷裝設計產能375 t/h,燃料為高爐、焦爐和轉爐混合煤氣,混合煤氣熱值8 364 kJ/m3(標準),燃燒系統采用數字化脈沖燃燒技術,助燃空氣單預熱。空氣換熱器采用列管式金屬換熱器,每座加熱爐有六組,每組順煙氣流向,熱風部分22排換熱管,冷風部分21排,沿寬度方向為23根,前10排材質為OCr18SiAl(厚度3.5 mm),共計230根,后12排為材質OCr17(厚度3 mm),共計276根;冷風組全部為20 g滲鋁(厚度3 mm),共計483根,自建廠使用至今,換熱效率95%以上,設備運行穩定,每年對換熱管和換熱箱體進行除塵,去灰一次,相關工藝參數如表1所示。
加熱爐停止生產后,加熱爐按照50 ℃/h進行降溫,降溫過程中,煙道閘板,冷風注入閥門,冷風稀釋閥門控制方式均為自動模式,爐膛溫度降至1 000 ℃后,加熱爐各功能區段按表2所示,設定各區段溫度控制值,到達設定溫度后,加熱爐進入壓力調整階段。

表1 空氣換熱器工藝參數

表2 爐膛各段溫度設定值 ℃
將換熱器與煙道閘板之間、冷風注入閥門的控制模式切換為手動,把開度值調整為100%。將煙道閘板控制模式切換為手動,調整開度值,直至爐膛壓力穩定在0~20 Pa。此舉目的是在換熱器與煙道閘板之間煙道封閉區域,形成一定壓力的含有冷風的煙氣過渡區。
將換熱器前冷風稀釋閥門控制模式,切換為手動,開度值調整為100%,重新調整煙道閘板開度值,直至爐膛壓力穩定在0~20 Pa,具體工藝參數如表3所示。此舉目的是在換熱器前引入冷風,在換熱器入口區域,形成一定壓力的含有冷風的過度區。

表3 快速冷卻工藝控制值
首先將煙道閘板開度值按照每次減小5%、逐步減小,每次煙道閘板開度調整后,同步減小冷風注入和稀釋風閥門開度,保持爐膛壓力p穩定在0~20 Pa。其次、每次閥門調整完畢,記錄換熱器前煙氣溫度t值,當滿足爐壓0~20 Pa,t值最小時,停止調整,換熱器過度區建立完成。數據顯示,換熱器過度區建立過程中,t值和p值隨煙道閘板開度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爐壓煙氣溫度隨煙道閘板開度關系
首先將熱風放散閥門控制模式切換為手動,將閥門開度設置為100%。其次調整助燃空氣壓力工藝設定值至最大,增加助燃風機送風量。第三對冷風注入和稀釋風閥門進行調整,保持爐膛壓力穩定在0~20 Pa。
首先將煙道閘板、冷風注入、稀釋風和熱風放散控制模式均設置為自動,爐壓設定值0~5 Pa。其次設定升溫梯度50 ℃/h,爐膛各區溫度目標值1 100 ℃,開始升溫。第三步爐膛溫度達到1 100 ℃后,升溫梯度根據生產需要按50~200 ℃/h設定,爐膛目標溫度設置為1 250 ℃。
原方法主要分四步:第一步控制降溫,通過降低爐膛溫度,來降低換熱器外高溫煙氣溫度。第二步 自然降溫,根據軋鋼安全規程,當爐膛溫度低于800 ℃后,執行停爐作業,將爐膛燒嘴熄火,爐膛及換熱器進行自然降溫。第三步強制降溫,爐膛溫度自然降溫至400 ℃溫度后,為了加快降溫速度,會將換熱器部位維修人孔打開,接入鼓風機等降溫設備,對換熱器進行強制降溫,直至維修可以接受的溫度(換熱器管壁溫度小于50 ℃),第四步升溫恢復至可以生產溫度(1 250 ℃),整個過程需要48 h。
新方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控制降溫,爐膛溫度從1 250 ℃,降溫至1 000 ℃。第二步平衡調節,使爐膛與換熱器建立壓力平衡,將冷卻模式調整至快速冷卻。第三步將爐膛溫度升溫至可以生產溫度(1 250 ℃),整個過程用時12 h。
根據統計,按照原來方法,完成一次換熱器降溫過程,爐膛溫度需要從1 250 ℃降低至200 ℃,在此過程中,需要啟停爐期間的煤氣管道置換,維修完畢需要將爐膛溫度恢復至1 250 ℃生產工況,整個過程需要消耗49.3 t標煤,新方法僅需降溫至1 000 ℃,然后爐膛保溫,處理完畢再升溫至裝鋼溫度即可,全程需要13.7 t標煤,兩種方法對比能源消耗(以維修用時5 h為例)如表4所示。
對環保的不利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此過程產生的顆粒物,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特別是氮氧化合物,根據實踐,啟停爐期間由于爐膛氣氛可控性差,會大量產生氮氧化合物,排放到大氣中形成,增加大氣污染壓力。其次是啟停爐過程中需要對煤氣掃線,置換,放散。煤氣中除了一氧化碳外還含有多種對大氣又危害的成分,這些組分對周圍生態均有不同影響,兩種方法加熱爐排放數據(以維修用時5 h為例)如表5所示。

表4 煤氣消耗數據

表5 加熱爐排放數據
金屬材料在室溫下通常是性質較為穩定的材料,并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堅固耐磨、抗壓力強的優點,但是當的使用溫度變化后,大多數金屬材料存在熱脹冷縮現象。溫度是影響金屬熱膨脹效應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它能夠為金屬提供發生熱膨脹效應的基本條件,金屬中的原子能夠從外部環境中吸收熱量,并實現自身能量的提升,通過改變分子或原子之間的制約力,改變自身的運動空間和振動頻率。當溫度升高能夠促使金屬發生 體積的脹大和長度的增長,使得金屬在宏觀上的熱膨脹現象[1]。加熱爐用換熱器多采用低碳或含合金元素的不銹鋼材料,熱脹冷縮特性較為明顯。 該階段需要注意,降溫前要確認不同材質和尺寸換熱器設備,不同溫度工況換熱管所發生的線變化量,確認在可承受該變形量,金屬的熱膨脹系數與熱容有關,其變化規律與熱容隨溫度變化規律一樣[2],可以根據如下經驗公式進行測算。
金屬材料線變化與溫度對應關系經驗公式[3]
L2=L1×[1+α×(T2-T1)]
式中:L1為對應溫度T1時物體長度,m;L2為對應溫度T2時物體長度,m;T1、T2為溫度,℃;Α為金屬的線膨脹系數。
在調節助燃空氣壓力和爐壓過程中,要保證爐膛氧含量大于1%,空燃比滿足煤氣規程要求,避免因煤氣操作不當引發爆炸。煤氣爆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煤氣和空氣(或氧氣)在煤氣管道、設備或爐窯里混合;二是煤氣濃度達到爆炸極限;三是要有激發能源。三個條件同時存在才能發生爆炸。防止煤氣爆炸事故可從以上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但重點是控制煤氣和空氣的混合,使其達不到爆炸極限。各種煤氣的可燃成分和爆炸范圍[4]如表6所示。

表6 煤氣可燃成分及爆炸范圍 %
本文介紹的換熱器降溫節能操作方法,是技術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總結而出,經過反復修改驗證,目前該方法已經固化到熱軋廠加熱爐換熱器設備維護規程,實際運行效果良好,對同類型操作,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