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強 王鵬飛 張鑫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已成高等教育改革重要舉措。本文圍繞“應用型”“地方化”“開放性”三個方向深入推進地方高校國際化商貿人才培養體系綜合改革。針對存在學生與企業崗位需求不匹配、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契合度低、教學主體單一和資源匱乏的問題,實施了實踐教學向實戰教學升級、雙創對接地方經濟建設、多主體參與協同育人的教學改革對策,并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創新點主要是構建了“五位一體”創新教育模式,實現“3+X”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實戰教學無縫銜接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化;開放性;國際化商貿人才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6.014
0 引言
2015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出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如何主動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實現轉型成為擺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文立足于國際化商貿人才建設,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和物流管理兩個核心專業建設中,圍繞“應用型”“地方化”“開放性”三個方向,深入推進國際化商貿人才培養體系綜合改革,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是構筑了精英化的商貿人才實踐體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精準對接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系列賽(國家級);發揮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使企業成為教學主體之一;通過實踐教學課程模塊化,打通各實踐課程之間的屏障;實現校企之間跨學科、跨專業、多課程的聯動實踐。二是培育了服務廣西經濟建設的國際化商貿人才隊伍。專業積極利用崇左“邊”的優勢,做好做足“邊”的文章,服務廣西地方經濟發展。通過與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等地方產業機構簽署合作協議,開展校外實踐教學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研究。三是確立了多目標協同、多主體協同和多方式協同的人才培養共享平臺。與泰國南邦皇家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合作辦學,與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等企業聯合培養,形成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滿足了學生因不同的職業發展而對培養模式、學習內容、實踐領域的多元要求。
1 國際化商貿人才培養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在國家化商貿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1.1 畢業生能力與企業崗位需求不匹配
當前商貿人才的培養依托校內實訓教學軟件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教學軟件實訓項目與實際工作具體內容存在差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適用短期專項實訓活動,系統性綜合實訓無法滿足,畢業生實踐能力與未來企業崗位的實際用人需求存在差距。
1.2 人才培養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契合度低
學生選擇地方就業,不僅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等多方建立合作育人機制和平臺,更需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單位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引導。但是,國內高校仍存在商貿專業畢業生因不熟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而選擇非本地就業,或職業發展模糊情況下的本地就業之窘境。
1.3 教學主體單一、教學資源匱乏
高校是應用型商貿人才培養主體,而校外相關企業、行業監管單位、科研機構、國內外院校等具備成為教學主體條件。因校外主體因自身運作機制差異,在合作框架、學分設置、教學資源開發、質量評價體系和師資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限制了教學主體的合作發展。
2 解決教學問題的對策
2.1 實踐教學向實戰教學升級
通過“校中企、企中?!鞭k學模式實現精準對接,校企合作打破人才培養中“培”“儲”“用”三大環節之間壁壘,實現校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人才輸送、實戰操作、資源共享為實施路徑,培養具有較強實戰能力的專業人才。
首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為企業穩定輸送高素質、高質量專業人才,以校友資源帶動“學長制”向“師徒制”升級;實戰操作中,以“校中企”為契機,通過學生在企業中實戰操作,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為學生提供實戰機會;以“企中?!睘槠脚_,利用企業運營資源,彌補學校實戰教學短板,實現實踐教學全面升級。其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實踐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教學方式與手段;為企業提供員工技能培訓和管理咨詢服務。
2.2 雙創對接地方經濟建設
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科研項目、校企合作平臺等資源,讓學生開展對接地方經濟建設相關項目。首先,秉承“扎根崇左、服務廣西”辦學理念,學生通過見習、實習了解地方經濟建設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其次,學生利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科研項目,著力解決“口岸經濟”“港口物流”“跨境電商”等問題,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設獻言獻策。最后,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找尋解決方案,通過參與服務地方研究項目培養和提升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
2.3 多主體參與協同育人
為了打破傳統人才培養主體單一化,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實施多主體參與協同育人模式。首先,深化國際化合作辦學,與泰國皇家南邦大學、泰國曼谷北部大學、越南海防大學等東盟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增強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寬學生國際化視野。其次,開展校、政、企、行多主體協同育人,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與憑祥市人民政府、崇左市口岸辦、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開校政合作,開展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實施校政合作服務地方,與義烏工商學院、上海泛遠、速賣通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校內和校外實踐平臺,為學生創造真實企業運營環境,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從企業引進專家,參與實踐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崗位工作知識和技能,實現企業、學生、學校共贏。
3 國際化商貿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點
3.1 構建了“五位一體”創新教育模式
通過校內跨學科合作、校地項目對接、校企協同育人、校校聯合培養、中外合作辦學的“五位一體”教育模式研究,形成了具有“應用型+地方化+開放性”特色的國際化商貿人才創新教育模式。該模式下參與商貿人才培養的主體增加,并且發展方向更為明確、具體工作更具連貫性,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進而促進了學生專業素質和能力顯著的提升。
3.2 實現“3+X”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五位一體”創新教育模式重點打造了三個平臺。一是依托“校中企、企中校”合作理念成功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平臺,商貿人才在廣西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等校外企業成功形成“師徒制”,上海泛遠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校外企業成功入駐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并與我校專任教師共同進行授課、教學資源開發、專業競賽指導等具體工作;二是橫向發展與國內教育機構的聯合培養,通過與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教育研究所等國內教育機構聯合培養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專才,實現就業目標更明確的訂單式培養;三是基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東盟國家高等教育,通過與泰國曼谷北部大學、泰國南邦皇家大學等開展留學交換生項目,豐富了大學生跨文化交流學習的體驗。學生根據自身職業發展需求選擇該“X”,可在東盟國家高校開展一學年的交換生項目以豐富語言文化學習,或在國內兄弟院校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學習和企業實習,或提前進駐國際貨運公司進行實戰學習,真正做到多主體參與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3.3 實現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與實戰教學無縫對接模式
依托“校中企、企中校、校中校”合作理念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實踐教學工作中首次提出向“實戰教學”升級,使我校商貿人才實踐教學在理念、工作、成效方面集聚優勢并與其他高校形成差異。“實戰教學”相比較“實踐教學”在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差異化的要求,并且較“實踐教學”更突出考核與實際工作高度關聯、問題符合程度更高、多角度思維解決問題等特點。正是利用“校中企、企中校”理念在校企合作工作中自主開發教學資源,注重企業問題為導向的人才實踐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鵬飛.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路徑探析——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物流科技,2016,39(09):141142+158.
[2]曹志強,楊箏,葉子瑜,等.以職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9):6566.
[3]高佳.“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跨境商貿類人才培養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3):5052.
[4]祁小華,張君斐.以“專業點+企業群”為特征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國際商貿類專業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10):112113.
[5]高迎迎,劉嬌嬌.高校商貿專業“雙創”人才培育的有效路徑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7):113114.
[6]丁開君.高??缇成藤Q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舟山自貿區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9,(1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