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帥
2020年10月,蘋果在iPhone12系列發布會上宣布,為了支持環保事業,將不再為手機標配充電器。一石激起千層浪,小米緊跟蘋果步伐也對外透露將取消充電器的標配,不過最后在小米11發布會上他們還是推出了價格相同的標配充電器和不標配充電器的兩個版本供用戶選擇。不止小米,三星似乎也有不再標配充電器的計劃。在這樣的趨勢下,充電器“脫”標似乎已成為定局。
充電器“脫”標根本原因是不是環保的“鍋”?很多消費者在談論充電器“脫”標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將充電器歸屬為附贈品,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在市場上購買的手機,它標配的所有物品包括說明書及外包裝都是核算在單品成本之內的,均由消費者買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充電器不是附贈品,而是消費者購買的標配品。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再談論為什么手機廠商不再標配充電器會清晰很多。環保考慮,這個因素是確實存在的。蘋果iPhone產品的充電器基本都可以跨產品和代際使用,安卓手機充電器的使用范圍更寬泛,跨品牌、跨代際都可以使用。對于頻繁更換手機的消費者而言,這樣可能會導致不少充電器閑置。在這樣的情形下,手機廠商再標配充電器的意義已經不大,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為環保增加負擔,還會造成用戶購機成本居高不下。在手機廠商對新品定價減除充電器成本的前提下,取消標配的充電器對手機廠商和消費者而言是個雙贏的局面。
另外,消費者對充電器更個性化的需求也是手機廠商取消充電器標配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快充和無線快充技術的發展,給了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選擇。比如有的消費者喜歡更便捷的無線快充;有的消費者則喜歡更小巧易攜帶多插口的充電器;而有的消費者則需要更長的充電線纜......消費者的這些個性化需求讓智能手機廠商標配的充電器顯得有些“雞肋”。
取消標配,給予用戶更多選擇權,在智能手機廠商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疫情導致的芯片缺貨恐怕也是智能手機廠商取消充電器標配的重要原因之一。疫情期間,工廠停業,芯片生產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不同芯片的輪流缺貨已成整個行業的常態。業內反映就連“缺少科技含量”的電源、充電器、擴展塢等電子產品的芯片也一度處于缺貨狀態。對智能手機廠商而言,不可能為了等待充電器芯片而錯過新品出貨的黃金檔期,所以取消充電器標配可以幫助智能手機廠商縮減等待窗口提升量產速度,從而獲取市場競爭優勢。
小個頭大能量充電器引發行業大變局
充電器“脫”標的趨勢雖然愈發明顯,但“脫”標后可能帶來的問題,智能手機廠商卻嚴重預估不足,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充電安全問題。
目前市場上的快充標準差異化嚴重,高通QC、OPPO VOOC閃充、華為SuperCharge、MTK的PE協議以及USBPD協議和PPS等諸多標準對充電器的電壓、電流、瓦數都有不同的要求,絕大部分產品之間不能通用。華為就曾在其產品說明頁下醒目標注,提示用戶手機充電必須使用隨機標配的充電器和USB數據線,如果使用非標配產品可能會導致手機出現反復重啟、充電慢、充電器過熱或其他極端情況。可見,充電器的混用確實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一旦有極端情況發生,對于非標配充電器的手機而言,這到底是用戶的責任還是智能手機廠商的責任呢?
除了責任劃分的問題,用戶體驗也是對不標配充電器的產品和智能手機廠商的一個巨大考驗。比如老年群體,他們本身對科技產品就不夠敏感,各項參數更是一知半解,如果讓他們來自主選擇購買充電器的話明顯不夠現實。對于智能手機廠商而言,怎么照顧到真正對充電器有需求的用戶也是一個考驗。目前來看,小米做得還算人性化,提供標配和非標配兩種方案供用戶選擇。當然,不排除未來充電器的個性化標配也會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大賣點,比如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標配快充充電器、無線快充充電器或者普通充電器。
當然,充電器“脫”標也有利好。尤其對充電器行業而言,“脫”標將極大激發原本屬于小眾市場的充電器行業的活躍度,為研發、生產、銷售第三方充電器的上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消費者甩掉標配充電器的包袱將目光投向第三方市場,追求更具品質與個性化的產品,也將逆向推動中國充電器行業上下游企業的研發與創新。
目前國內大部分快充技術核心普遍會采用一種名為氮化鎵(GaN)的半導體材料,其具有導通電阻小、損耗低以及能源轉換效率高等優點。三安光電、海特高新、耐威科技、安克創新(Anker)等國內上市企業已提前進行深入的布局并走在行業前列。其中,海特高新已具備6英寸5G氮化鎵基站芯片代工能力;耐威科技自主研發的硅基氮化鎵和碳化硅襯底氮化鎵已形成非產業化銷售,而安克創新(Anker)旗下的充電器相關產品則頗受市場青睞。以這些公司為代表的自主創新科技的提升,在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競爭力的同時,也將推動充電器市場有序繁榮發展。
從用戶體驗出發切忌跟風“脫”標
很多用戶擔心,充電器“脫”標之后會在以后購買智能手機新品之時產生二次購買充電器的決策麻煩。目前來看,這種擔心還是沒有必要的。
首先,不是所有智能手機品牌就充電器“脫”標問題達成高度的一致,至少像OPPO、vivo這兩家以快充為主要賣點的智能手機品牌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取消充電器標配的。尤其是OPPO的VOOC閃充目前走在行業前列,代際更新頻繁,如果不標配充電器,根本無法帶給用戶極致的快充體驗。
其次,像蘋果式的“一刀切”不會出現在國內手機品牌身上。小米11發布之時,曾考慮取消充電器標配,但因為最終采取折中方案,發布標配和非標配兩個版本。所以短時間內國產手機品牌徹底讓充電器“脫”標還是會有一個過渡期。
最后,和蘋果不同,安卓手機品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尤其是進入存量時代以來,智能手機品牌間市場占有率變化可謂是此消彼長的狀態。充電器“脫”標雖說是智能手機廠商的自主決策,但消費者和市場會“用腳投票”,背棄用戶體驗的結果就是被用戶拋棄。所以,充電器“脫”標,很多品牌想跟風,但也很慎重。
充電器跟風式“脫”標不贊成,但有序推動“脫”標確實取得了行業的集體認同。目前來看,最“科學”的“脫”標方案莫過于將選擇權交給用戶,即推出多個版本,比如無充電器版、標配充電器版和無線充電版等讓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既照顧到用戶體驗,又滿足企業自身的利益需求。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業界進一步推動充電標準的統一,細化快充方案,推動充電器的通沖通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環保以及資源利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