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濤 劉婷婷 李長儀



摘 要:在培養“五有”人才、爭創一流的專業建設目標基礎上,以山東理工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例,依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從專業定位剖析、專業培養目標設定、專業特色凝練等方面,設計提出了培養符合“五有”標準的綜合化、立體化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同類高校相關專業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五有”人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6.036
山東理工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以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在落實“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學校提出了“五有”人才(“有社會責任、有創新精神、有專門知識、有實踐能力、有健康身心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成了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山東理工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從2001年開始開展本科層次教育,且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地位正在逐年上升。為更好地落實學校“五有”人才的培養目標,信管專業師生經過多年探索,總結提煉了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發展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本文將從專業定位剖析、專業培養目標設定、專業特色凝練等方面對該體系的形成過程進行闡述,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促進我國信管專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管專業定位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從設立之初,經常冠以“雜”的特征,且簡單地理解為“經濟學、 管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簡單堆砌”。雖然開設院校眾多(全國有600多所院校開設信管專業),但普遍存在“培養目標抽象化、專業定位爭議化、課程設置堆砌化、學生學習迷茫化、師資隊伍滯后化”等問題。“五有”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是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對普遍存在上述問題的信管專業來說,人才的培養應以“專”和“應用”來定位。因此,在多年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確定了山東理工大學信管專業定位:順應數字經濟時代要求和信息社會發展趨勢,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與管理的融合為主旨,以IT使能與智慧賦能促進管理創新為目標,以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生涯需求為導向,為國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組織培養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中急需的信息處理與數據分析、信息系統研發與管理咨詢、數據資源開發與智能化應用等方面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其專業人才圖譜如表1所示。
該表譜橫向為與信息和管理相關的專業人才需求崗位,信管專業培養的人才在中間位置,既可向兩端延伸,又起到了連接和互補的作用,有效彌補了現代社會化分工進一步細化后對中間層次人才需求的不足;縱向可覆蓋到各行各業。由此可見,信管專業人才需求非常廣泛。該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現代社會對“IT+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需求迫切。
對于表1左側所列出的人才需求,現有的經濟、商務、 管理專業人才,可以通過繼續學習和工作實踐,達到該類人才的需求;表1右側的人才需求,現有的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可以很順暢的勝任該類工作,也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延伸。但中間層次的人才需求,需要較高的信息技術與管理實務的融合,是典型的復合型人才,既是社會需求的人才瓶頸,也是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第二,信管專業的設置背景使之具備培養這類人才的優勢。
山東理工大學的文理學科門類設置比較齊全,相關資源的交融充分,許多教學資源可以實現共通共享。本專業設置在管理學院中,且所有師資均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使本專業具備了較強的工程技術和管理實務支撐。
第三,提升信管專業大學生就業質量和拓寬就業渠道所需。
從表1可以看出,信管專業人才培養聚焦在人才需求的中間層次,且具備向左側的經濟管理型人才和向右側的信息技術型人才延伸的可行性,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就會使得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寬泛的就業渠道,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第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自身的特性要求。
雖然各類社會組織在運作過程中所涉及的業務特性和管理工作具備較大差異,但在信息處理、信息系統建設、數據資源開發與管理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共性,這也是信管專業定位的核心所在。
2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要求
依據《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山東理工大學“五有”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主要圍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層面展開,從知識層面來說,強調知識的厚實與廣博,以基本的數學基礎、管理經濟基礎和計算機技術基礎為主,同時涉及組織、工程、商務等的運作;從能力層面來說,強調專業與深入,圍繞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實務,遵照系統化的生命周期,強調在不同階段實踐能力的專與強;在素質層面,按照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以為未來培養高素質和高成長性人才為目標,強調學生在成長和成才過程中各個方面的素質訓練。在建立健全知識、能力、素質的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本專業“由博到專”的人才培養特色(如圖1所示)。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信管專業學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預期能夠達到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1)逐步認識并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鍛煉健康的身心以及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堅守職業道德規范,遵紀守法,主動關心并理解國家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并在工作與管理實踐中堅持奉獻精神。
(2)具有扎實的數理基礎、經濟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知識,并能使其融會貫通,形成系統化的計算、信息和數據思維,能夠對復雜的組織與管理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設計提出整體性解決方案,并指導實施,達到預期的效益和目標。
(3)能夠跟蹤并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變革的發展,具備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創新理念開展相關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實施與運維工作,負責完成一個以上信息系統項目的規劃設計或實施工作,5年內成長為系統架構師、數據分析師、信息系統實施顧問等。
(4)形成良好的溝通與協調、組織與管理、競爭與合作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自身“一專多能”的專業優勢,能夠勝任信息系統規劃、信息系統管理、數據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5年內成為組織管理骨干。
(5)具有全球化意識和國際視野,擁有自主的、終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持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適應社會發展。
結合專業特點,按照“五有”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信管專業的具體培養要求,如圖2所示。
3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管專業特色凝練
依據以上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目標的設定,本專業現已形成了以下特色:
首先,突出培養復合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努力形成融經濟、商務、管理與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于一體的課程體系結構,形成了“一專多能、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體系。
其次,面向山東省制造業基地與新舊動能轉化的發展需要,依托淄博市所處魯中地區的輻射優勢,強化政校企合作,著重加強學生在企業運營管理、IT使能與智慧賦能的企業管理創新、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信息化實務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多主體協同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體系。
最后,緊跟時代前沿,深挖社會需求,實現教學、科研、實踐等環節的成龍配套,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運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知識解決現代經濟、商務、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了基于數字時代“產教研融合”的教學資源體系。
4 基于“五有”人才的信管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設計
在相關教學資源、教學體系、課程體系等建設的基礎上,按照“五有”人才培養宗旨和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課程結構與各教學環節的設計,并進一步明確“教與學”的角色定位與任務目標,教師做到“知識傳授以引導答疑為主、能力培養以實驗實訓指導為主、素質提升以創新創業指導為主”,學生做到“知識學習以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為主、實踐鍛煉以任務驅動+團隊協作為主、創新訓練以獨立思考+求異思維為主”,做到“學習、實踐、思辨”與“知識、能力、素質”的相互依托和良好映襯,最終培養出“一專多能”的信管專業特色人才。整體體系設計見圖3所示。
5 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成效
基于以上培養體系設計與實施,山東理工大學信管專業近5年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均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生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質量以及就業幅度、就業質量等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有3名同學的畢業論文/設計獲得了省級優秀學士論文稱號、15人次發表學術論文、64人次獲得省級以上創新創業類競賽獎勵、平均就業率高于96%。信管專業也成了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支撐專業之一和山東理工大學名校工程建設專業群支撐專業之一,并獲得了教學評估優秀(2019)和校級一流專業的稱號。
6 結論
山東理工大學信管專業將繼續貫徹培養“五有人才”的教育理念,堅守“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標準,通過建立具有山東理工大學特色的信管專業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面對目前高等教育新形勢以及“雙一流”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抓住時機、克服困難,爭取早日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參考文獻
[1]高萌.全力構筑“三平臺、一體系”,培養“五有人才”——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全員育人實踐案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174175.
[2]張云鵬,朱紅,李慧芳,等.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現狀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03):1820.
[3]楊思宇.淺談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育模式的優化[J].才智,2020,(18):143.
[4]張晴,張玉琪,譚秋菊,等.大數據時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20,(04):4851.
[5]宋慶功.新時代民航特色“五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研究與體會——以中國民航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3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