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發山
《一路風塵》
趙振元? ?張小平 著
ISBN:978-7-5411-5814-8
四川文藝出版時
定價:96.00元
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我收到了跨界精英趙振元先生和夫人張小平合著的游記作品集《一路風塵》。無疑,這本書又是他們人生路上收獲的又一碩果。
細細翻閱這本書,感慨頗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淺見:一是從這本書我看到了中華民族勤奮的特性。熟悉趙振元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擔任太極實業董事長、十一科技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手下有成千上萬的員工,全國各地甚至國外都有他們公司的項目,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高鐵上,真的可以說是日理萬機。但是,他忙里偷閑,筆耕不輟,每年都有專著出版,真的令我們這些整天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汗顏。如果您有他的微信,您會發現,他的朋友圈每天都有更新,都是他的所思所想以及感悟,不像我們一樣,發一些或轉一些圖片和文字,人家都是原創,動輒幾百字乃至上千字。他更新的時間都是午休的時間或者半夜時分,有的是凌晨兩三點。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都是擠出來的。這一點在趙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翻閱書中的文章,你會發現,這些游記所寫的地方除了假期專程的旅游,都是他出差經過的地方,茶余飯后,會前會后……他沒有在休息,一直在用心看,用心記,用心寫。我們的習總書記要求新聞工作者(也包括所有文字工作者)踐行的“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趙振元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勤奮是一種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正是由于趙振元先生的勤奮,他才著作等身,出版二十余種專著,被中國作協吸收為會員。
二是這本書彰顯了文學的“認知功能”以及“教化功能”。業內人士都知道,文學有三大功能,即娛樂功能、教化功能和認知功能。當下出版的書籍,每年達20多萬種,琳瑯滿目,但粗制濫造者居多,大多僅有娛樂功能,缺少了認知功能和教化功能。這本《一路風塵》是本游記集,圖文并茂,記錄的不僅有作者的情感,更有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以及風土人情,讓沒有領略過異域風情的讀者也能從中受益、受教,如同隨作者一樣身歷其境。如《倫敦眼》,在過去的認知中,只知道是倫敦的一個地理標志。通過作者的敘述,我知道了“倫敦眼”的前世今生,知道了她的設計、功能等更多知識。在《倫敦塔橋》這篇里,作者描述了倫敦塔橋的歷史,然后筆鋒一轉,“在經歷了100多年風雨之后,塔橋仍然有如此好的質量,運行到現在沒有出現過一次機械事故,一直安全運行,而且橋的風貌始終保護不變,這讓人感到驚奇,讓人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精心,佩服建造者的匠心,佩服那些管理者的恒心……在英國和歐洲,工程速度普遍都不快,一方面每年的預算是有限的,不能超,只能按年撥付;另一方面大工程都有合理的周期,不搞突擊,不搶工期,注重質量……”讀到這里,我們國內的建筑界是否也該反思一下呢?在我們身邊,搶工期的項目屢見不鮮,那些標語更是耳熟能詳,什么“一天當兩天,雨天當晴天”、“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等等。有專家說,中國百年以上的建筑很少,關鍵不是拆了,很多都是質量達不到,不得不拆。
三是從這本書感悟到作者具有“美的眼睛”。我們常說,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換言之,你眼中有鮮花,看到的都是清香。作者每到一地,每走一處,總有令他感慨或感動的地方,這點實屬難得。我們一般人都難做到這一點,每每旅行回來,總有說不清的不滿和牢騷。但是,在趙振元夫婦這里,到處都是鮮花,到處都是清香。即便是在倫敦坐地鐵和巴士,也能看到車廂內的干凈整潔,也能注意到英國男士給同行的女士讓座的細節。在茅山的休息站,作者觀賞周邊風景之余,也感慨良多,“人們在休息中,觀賞了風景,解除了疲憊,換得了輕松,獲得了再出發的動力,產生了再出發的美好愿望,同時也加深了對風景區的印象”。
四是這本書證明了家庭和諧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每一個事業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作為支撐,只有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你才能心無雜念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當中,從而達到事業的顛峰。我也跟熟悉趙總的華明石先生、彭濤老師多次聊過,說趙總算得上成功人士的典范,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和睦。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趙總的成功離不開小平姐。”這本游記是趙振元夫婦二人合著的,所寫的地方都是他們兩人一起走過的,書中秀的那些恩愛,讓人羨慕嫉妒,當然沒有恨。兩人擺的那些POSE自然、親切,沒有一點造作的樣子,完全不像是年過花甲之人。據趙總介紹,他那些在央視播放的歌曲的歌詞,有不少地方都是夫人給修改的。《一路風塵》是他們夫婦兩人合著的第三部書,此前兩人已經合作出版了《行走在遠方》和《外面的世界》兩部。最好的夫妻關系就是“三觀一致,夫唱婦隨”,趙振元夫婦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所以說,趙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得那么好,不要問為什么,本書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
作者在書中說道,“一路風塵,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一路風塵,這是生命的旅途;一路風塵,這是快樂的源泉”。衷心祝愿趙振元夫婦一路風塵一路歌,人生路上皆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