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濤 李志輝
用新興媒體為家鄉做宣傳、挖掘家鄉的亮點,是我一直以來最熱衷的事情。
1998年出生的我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我從小就熱衷于傳媒,高中時代便擔任校電視臺的臺長,拍攝過關注外來民工子女的紀錄片、組織過慈善晚會義演,并將愛心款送到了鄉村小學學生手中……讀高三時,微信剛剛興起,我立刻注冊了一個公眾號,每天定時更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在江蘇海洋大學上學時,我更是對數字媒體入了迷,機緣巧合下,還接手了無錫新吳區梅村街道官方微信公眾號“梅里聚焦”的運營。看到許多地方公眾號都做得不溫不火,當時我心里也沒底。
我和團隊成員想要破局,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把內容定為傳播本地歷史、文化和衣食住行。2019年11月,央視9套《歌唱祖國》播放了一期有關梅村二胡的節目,這給我帶來了靈感。梅村就在我眼前,我覺得持續深入地挖掘,一定能獲得非常出彩的故事。于是,我和團隊跑去梅村一家二胡廠采訪。
在古月琴坊,我見到從一個手藝人成為制琴大師的萬其興,他從一個學徒到制琴師再到創辦自己的古月琴坊,歷經千難,堪稱演繹了傳奇人生。萬家三代人對匠人精神的傳承,打動了我。歷經一個多月的深入采訪,我和團隊推了一篇名為《太湖水,二胡韻!央視選擇梅村二胡代表無錫》的文章,短短幾天,閱讀量就翻了十幾倍。
每年的春節,梅村都會舉行泰伯廟會。為了把梅村泰伯廟會的人文歷史講清楚,我和團隊搜集文獻資料,采用動畫和文字結合的形式,生動地講解泰伯奔吳而促成梅村誕生的故事。動畫運用普通話和無錫話兩種語言,妙趣橫生,也很接地氣,關注點開始噌噌上升。大學沒畢業,我就榮獲人民網、中國青年報聯合舉辦的回鄉看中國“全國青年觀察家”稱號,隨后陸陸續續接到無錫十多個政企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任務。
2019年,我決定創業,投資20萬元創辦了無錫每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我創建這個公司的初心就是發現無錫這個城市每天上演的“小而精致”的美,致力于引領無錫品質生活。創業之初,公司運營的各項事務都要我過問,有時候忙得飯都顧不上吃。第一次為家鄉特產蕩口青白團店設計Logo時,我和團隊熬了一個通宵,設計出多個方案,最后結合無錫當地人的特點,設計出眼角向下彎的笑臉臉譜,加上嘴里流口水的形象,右邊用胖墩墩的藝術字體寫成店名。這個Logo得到了客戶的好評,也日漸成為無錫人對蕩口青白團的深刻印象。
家鄉始終是我創作的源泉。閑來無事,我帶著攝像機行走在無錫街頭,探尋美景、美食,把拍攝到的日常美景發布到公眾號上。有一次,我和團隊成員來到鵝湖鎮游玩,見景色極佳,就運用飛行器航拍鵝湖景色。航拍的紅黃藍三色的道路標線,伴著路旁油菜花、無錫藍,組合出了美出天際的景色……發布前,我腦中閃現出一個名字,就為它命名“彩虹步道”。沒想到的是,微信一推出,就被江蘇旅游、無錫發布等多個官微轉載,鵝湖鎮一下子變成了無錫“網紅打卡地”。如今,提起鵝湖鎮,當地百姓隨口而出的就是:“你說的是那個美出天際的彩虹步道??!”
無錫是我的家,我想讓更多人走近它、了解它、愛上它。每年,我都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大V、旅游博主來到蕩口(與鵝湖鎮毗鄰)旅游,大家合力發推文,為家鄉“打Call”。我相信通過新媒體的助力,我的家鄉會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