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兩歲零四個月的小男孩,第一次獨自出門,目標——面包店,行程——來回600米。
小男孩很要強,聽說家里面包沒了,爸爸下班回來要吃面包,媽媽卻要在家管妹妹,就主動承擔了買面包的任務。
他常常跟媽媽去面包店,路是熟的。一個人走到樓梯轉角處,回頭喊媽媽,媽媽鼓勵說:“來吧,我們擊個掌再走。”
終于下樓,聽到媽媽在陽臺上喊他的名字,小男孩第一次感覺媽媽離自己那么遠,害怕地哭了起來,一開始的自信全忘了,“咚咚咚”地跑回了家。
媽媽沒有去安慰站在門口的兒子,一直等他停止了哭,才說:“吃了你買回來的面包,爸爸會好高興哦。”
小男孩再次出發,沒有回頭;路上摔了一跤,沒哭,爬起來繼續走。
到了面包店,身高才86厘米的孩子,盡全力推開了沉重的門,面包店售貨員迎出來,幫他挑選面包。小男孩努力回想著媽媽交代的三種面包,羊角包被告知賣完了,他選擇了自己愛吃的甜甜圈,爸爸愛吃的腸仔包被準確無誤地記住了。
回家的路上,他哼著小曲,步履輕松,大聲向路人炫耀:“我把面包買回來了哦!”說了一遍又一遍。
三歲零兩個月的小女孩第一次出門,需要完成的任務更多。那天是母親節,她要給媽媽買花,采購晚飯的燉菜食材,還要取訂好的蛋糕。
女孩比男孩愛哭,害怕也哭、孤獨也哭、激動也哭,但終究哭著完成了任務,分毫不差。本來已擦干眼淚,可看到在路口等她的爸爸,忍不住,又哭了。
這些“第一次”,來自日本電視臺制作的一個紀實節目《初遣》。起先這是個不定期的特別節目,因反響熱烈,成為固定節目,迄今已播出30個年頭。30年間,節目組跟拍了3000多個小孩,見證他們第一次一個人出門的樣子。
這是關于孩子的紀錄片,也是針對成人的教育節目。它告訴家長們,小孩子要比你想象中更能干。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你會看到,孩子們總有辦法。一個孩子發現袋子破了洞,就堵住漏洞,抱著袋子往前走。拍攝者說:“我們是在記錄生活,也是在見證奇跡。”
身為中學教師的弟媳曾說過一件事,有名高一的寄宿生,每個周末都要父母開車來接。有個周末,父母有事脫不開身,讓孩子坐地鐵回家,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大男孩竟然哭了起來。
他可能還沒經歷過人生第一次的獨自出門吧!
言重些,所謂巨嬰,就是這樣造成的吧!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小敏蔡蔡子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