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
特指1995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人,也可以稱之為“后浪”。他們的特質關鍵詞:網絡原住民、線上消費力強、個性鮮明、為愛發聲。
簡稱“凡學”,指通過先抑后揚、自問自答或以第三人稱視角描述的方式,在社交平臺上不經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胺矊W”創始人網友“小奶球”最初留意到這種現象是因為朋友向她吐槽說,有人每天在社交平臺上描述自己享用的高檔酒店、奢侈品等,字里行間透出“淡淡”的優越感。“小奶球”表示,她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了靈感,就想用“凡爾賽”來嘲諷那些人。
這個梗最早源于一個名叫“抽象帶籃子”的網紅,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故意吹捧自己打工人、保安、大專生的身份,悄然在互聯網走紅。打工人漸漸演變成當代起早貪黑卻薪資微薄的上班族的自稱。
最早出自[美]托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書中有一段對死亡種類的描寫:“死亡有多重意義。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最后是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叫‘社會性死亡?!爆F在變成一個網絡流行詞,指在公眾面前出很大的丑,極其尷尬,沒臉見人,和另外一個網絡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
·熱現象·
內卷化一詞源于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寫的《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后,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而這個詞在網絡上走紅是因為幾張名校學霸爭分奪秒學習的圖片,這些圖以及相關的“內卷”說法在高校學生中廣泛流傳,用來指在同樣的教育條件下,有些學生通過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超出要求的努力來追求更高的分數,導致評價標準越來越高,使得其他學生陷入一種死循環:比如別人學習了5個小時,那我就要學習6個小時,即使不一定會獲得更高的分數,可別人的努力還是會逼自己也走入這個怪圈。
內卷化其實是當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表現,人們意識到,不僅是學校,職場也有內卷化現象,看到別人加班,有的人倍感壓力,于是也加入加班的行列,去產出更多的工作量,即使不一定達到更高的“質”,但環境的壓力也會逼自己卷進圈子里。
·熱人物·
201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之后進入央視工作,2016年開始作為外派記者,常駐吉林,負責央視吉林方面的新聞報道。因長相甜美意外走紅網絡,被各路媒體稱為“央視最美女記者”。她不僅人美,業務能力也很強。既負責重大新聞的報道,如農業項目、黃河水土保護、空軍裝備、旅游新聞等,也參與過央視春晚吉林分會場的報道;2020年11月2日,更是擔任了最新一期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的主講人。報道風格多變,或端莊嚴謹,或親切大方,或輕松自然,深受觀眾歡迎。央視頻在“嗶哩嗶哩”網站發布了關于她的報道視頻,播放量高達幾百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