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蔡文逸
這里蒼翠疊嶂,青山含黛水如碧;這里梯田層層,隱隱茶林隔煙水……這里是鉛山縣,因鉛山得名,以茶為韻,綠色打牢了這個“千年古縣”的發展底色。
還是這方土地,還是這片青山,蕩漾在綠色山水中的一個個笑臉成為了脫貧攻堅的鮮明注腳。14個“十三五”省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3.7%降至0%,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04戶16819人全部脫貧。“千年古縣”鉛山實現了“一躍千年”的歷史巨變,遞減的數字仿佛跳動的音符,敲響了美好生活之門,小康夢也在這塊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綠色土地上變得愈發清晰。


隆冬時節,驅車行駛在鉛山縣英將鄉漢陽村海拔1300余米的環山公路,只見點點紅楓隨風舞動,低矮茶林間貧困戶們正忙著松土、除草,為來年春茶管理提前做準備,一個轉彎,又瞥見了山腳下的一泓清泉映照藍天。
“沒想到我還能當一回股東。”建檔立卡貧困戶徐水貴放下除草工具,笑著對記者說道。原來,在2015年,當地農業產業帶頭人江初旺成立了“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將410畝茶山列為產業扶貧基地。英將鄉投入120余萬元產業扶貧資金,由全鄉172戶貧困戶入股,人人都擁有股份,并簽訂了最低收購保護價,貧困戶不僅能參與分紅,有勞動力的還能在合作社里務工。“我們又新增了90畝扶貧茶園,你看,這是剛種下去的茶苗。”順著江初旺的手指方向,記者看到一排排茶苗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綠油油。
找準貧困“癥結”,才能開好致富“良方”。在經過詳細調查后發現,鉛山是“貧”在產業,“困”在發展。找到“窮根子”之后,“藥方子”怎么開?
以產業扶貧為支撐,激活“造血”能力。該縣圍繞農業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勞務合作、資金入股、土地流轉入股等形式與貧困戶建立產業發展的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實踐了“以企帶村、以村帶社、以大戶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了“一光一豬兩紅”產業,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了“一鄉一品”特色產業,變“輸血”為“造血”。
發展產業的資金從哪來?該縣精準對接扶持對象發展產業金融需求,從各級財政扶貧資金中整合建立風險補償金,推行“扶貧和移民產業信貸通”風險補償機制,金融部門按照1:8的比例向貧困戶放貸資金,用于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茶葉、紅芽芋、油茶、白蓮、生豬、優質稻等地域特色明顯、見效快、可持續的種養殖業或扶貧效果好的產業。
“我這個葡萄園發展到這么大,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歐建平說道。歐建平是鉛山縣葛仙山鎮長嶺村村民,因妻子生病,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那時流轉了近百畝良田,自己又有種植果樹的經驗,我就想,何不種點葡萄呢?”2015年,歐建平申報了產業扶貧資金7萬元、金融貸款10萬元,成立了巨龍雙畈葡萄專業合作社,還到南昌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漸漸地,合作社有了起色。如今,歐建平的葡萄園擴展到了200畝,他按小時給前來務工的貧困戶計算工資,已覆蓋長嶺村貧困戶62戶200余人。
太源畬族鄉的蟠桃種植基地,葛仙山鄉的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陳坊鄉長壽村的肉牛養殖……在政府搭臺、政策“護航”下,一個個產業基地在鉛山鄉村遍地開花,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此外,鉛山縣還全面落實產業獎補政策,鼓勵貧困戶發展家庭種養殖業,累計為5100余戶貧困戶發放產業獎補資金630萬元,戶均獎補1200余元,實現了每戶貧困戶都發展或鏈接1至2項產業,走出了一條“黨委政府撬動、龍頭企業帶動、致富能人推動、貧困群眾聯動”的產業扶貧之路。

“老屋和這亮堂的房子比,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盡管已經搬進新房兩年,鉛山縣篁碧畬族鄉畬族村的祝萬林還是激動不已。回想起老屋,他連連搖頭。以前,一家四口人住在一棟上世紀80年代建的土坯房,只有 30平方米不到。平時,一家人最怕的是下雨天,屋頂、墻面會到處滲水。改變發生在2017年,那一年,篁碧畬族鄉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
畬族村是少數民族聚居村,鉛山縣為其量身定制了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將位于畬族村集鎮范圍內吳桂壩的河灘地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讓搬遷貧困戶的教育、醫療、就業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村里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進了新房。搬遷的群眾不僅住上了好房子,更過上了好日子。所有搬遷貧困戶入股了村里的光伏、茶葉產業合作社,以“貧困戶+合作社”委托經營管理或自種茶葉的模式共同致富。
像畬族村這樣,鉛山縣涉及易地扶貧搬遷的116戶405人已全都住進了集中搬遷安置點。鉛山縣還制定了《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實施方案》,對后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實行動態監管,每季度進行跟蹤調度,幫助搬遷戶實現就業、發展產業,扶持創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此外,鉛山縣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守住民生的扶貧政策:投入8000余萬元,為699戶C級危房實施了維修加固,為1193戶D級危房實施拆除新建,為775戶特困戶實施“交鑰匙工程”兜底代建,確保了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經四道保障線為30729人次住院貧困人員報銷17778.4萬元,大幅減輕貧困患者醫療負擔;5年來累計發放各級各類助學資金3893萬元,受助學生55527人次,并對全縣不能正常上學的適齡兒童,每周做到送教上門1次以上……
一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方便衛生的“放心水”直通農戶家里。在英將鄉留橋村村民楊夢筆家中,記者看到她正在用自來水清洗蔬菜。為讓農村村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鉛山縣對全縣貧困戶飲水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縣、鄉分別建立安全飲水臺賬,按要求對全縣貧困戶飲水水質、水量、用水方便度和供水保證率四項指標進行了監控檢測。2016年以來,全縣共投入7276萬元實施引水工程252個,實現了全縣所有貧困人員安全飲水有保障,解決了約9萬人農村飲水不安全的問題。
貧有百態,困有千般,可實現脫貧所依靠的,都是同樣的勤勞與自強。
“這里有可免費使用的嶄新電腦和寬敞的辦公室,還有技術人員長期指導,我們貧困戶的淘寶店還能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真是太好了。”林鑫坐在電腦前高興地說道。1988年出生的林鑫是鵝湖鎮洋州村肢體二級殘疾脫貧戶。在參加了鉛山縣電商園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舉辦的免費電商培訓后,他便注冊成立了鑫鑫日用品電子商務店,免店租入駐鉛山縣電商園。“開店的1600元軟件費用只收取一半,縣慈善總會再補貼400元,每年只需繳納400元,店就可以正常運作了。”如今,林鑫的淘寶店已發展到10家,平均每月收入超5000元,不僅脫了貧,還吸納了兩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他的淘寶團隊。
近年來,鉛山縣將就業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探索踐行就業扶貧“1+6”模式,即建立1套扶勤不扶懶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工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扶貧產業基地、扶貧車間、農業合作社、就業扶貧專崗6大就業創業平臺,推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充分就業。2020年以來,該縣積極推動全縣34個扶貧車間、19個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鼓勵縣內工業企業、服務企業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開發扶貧專崗2689個。截至目前,鉛山縣有貧困勞動力9915人,實現就業7471人。
一人一戶的脫貧,遠遠不夠,必須讓每一位貧困戶都提振精神,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
“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鼪鼯。”這是辛棄疾在鉛山縣稼軒鄉巖前村居住時留下的詞句。此前,巖前村不通路、不通電,是全鄉基礎條件最差的一個村,被列為了“十三五”省定重點扶持貧困村。
山還是那座山,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柏油路直接連通了巖前村和外界,家家戶戶門前都新修了水泥路,修葺完成了辛棄疾陳列館(稼軒居),巖前村成了江西省5A鄉村旅游點。從“又窮又差”到“如詩如畫”的轉變,離不開推動鄉風文明激發的內生動力。原來,針對少數貧困戶脫貧信心不足、思想認識不清、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難情緒等內生動力不強的情況,巖前村創新愛心幫扶機制,建立了“愛心小屋”。貧困戶通過積極參加勞動、樹立良好家風、參與發展產業、配合鄉村工作、移風易俗等途徑賺取積分,憑借累計的積分可隨時在“愛心小屋”兌換不同價值的物資獎勵。如今,“愛心小屋”成為了貧困戶提振精神的“加油站”,鉛山縣已在全縣建設扶貧“愛心小屋”示范點33個。
“扶貧大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貧困戶協會”……一個個文化場所里傳頌著貧困群眾自強不息的脫貧故事,一股蓬勃向上、積極向善的精氣神在鉛山縣鄉村鼓蕩。見證這一切的,還有那冬日的紅楓,它陪伴著鉛山縣迎接決勝脫貧攻堅的喜悅,更目送著鉛山邁向新時代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