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玉,馬光躍,楊俊強,申仲妹,賀潤平
(1 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太原030031)(2 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近成熟期遇雨裂果是棗的生理性病害,裂果迅速霉爛,失去商品價值。山西省沿黃棗區一般年份棗裂果率在30%以下,多雨年份在75%以上,甚至絕收[1],近十幾年裂果呈上升趨勢,成為紅棗產業的最大瓶頸。選育抗裂品種是解決棗裂果問題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2]。棗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在長期的栽培馴化和選育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品種,已記錄的棗品種約有800個[3]。沿黃棗區是我國棗的發源地之一,‘木棗’以品種群存在,存在大量的變異,我們從‘木棗’品種群中選育出抗裂果晚熟新品種‘晉園晚紅’。
2008 年秋,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棗樹育種項目組研究人員在呂梁地區調查棗抗裂品種資源,在柳林縣三交鎮前街村村民劉明清棗園發現1 株‘木棗’,樹齡約100 年,每年可產棗約50 kg,脆熟期在10 月中旬,成熟期極晚,避開了雨季,幾乎沒有裂果。通過實地調查并查閱《中國果樹志·棗卷》等文獻資料,初步推斷是‘木棗’的變異單株,暫定名晉抗裂2 號。2009 年春,我們將優株分別高接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棗良種資源圃及柳林縣三交鎮靳家山村區試園,2010—2013 年對其各項性狀進行了系統觀察。
2013—2018 年,我們分別在山西省稷山縣、永和縣、柳林縣、興縣、太原市布點對優株進行區域試驗,按照參考文獻[4]調查其植物學性狀、果實經濟性狀、生長結果特性、物候期、抗性等。2017年,我們開始中試推廣,至今在永和縣、柳林縣高接換種6.6 hm2,定植苗木15 hm2。
為了防止同物異名,2018 年,我們采集山西省棗區36 個地方品種(系),與晉抗裂2 號一起進行SSR 測定[5-6]。從圖1 可以看出,37 份棗在0.83~0.95范圍內聚類,并在0.83 處分為2 大類。其中晉抗裂2 號與‘永和條棗’‘永和大條棗’、晉抗裂4 號(品系)、‘晉園紅’‘臨黃1 號’分為一小類,并與‘臨黃一號’親緣關系最近,遺傳距離為0.93。‘永和條棗’、晉抗裂4 號、‘永和大條棗’‘晉園紅’‘臨黃1 號’同屬‘木棗’系列,表明其來源于當地‘木棗’,是其變異。2019 年9 月,通過田間鑒定,12月通過山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審定,命名為‘晉園晚紅’(編號:晉S-SC-ZJ-007-2019)。

圖1 基于Nei's 遺傳距離的‘晉園晚紅’等37 份棗的UPGMA 聚類圖
‘晉園晚紅’樹體中等大小,干性較強,樹姿開張。樹干灰褐色,皮縱裂。棗頭紅褐色,平均著生二次枝5.7 個;針刺中等發達,長1.7 cm;皮孔較小、圓形、突起、開裂、灰白色、較密。棗吊中長,平均著生葉片15.3 片。葉片較大,長7.6 cm,寬3.4 cm,長卵形,深綠色;葉尖漸尖、鈍,葉基偏圓形,不對稱,葉緣鋸齒較大而鈍。每花序5~7朵花,花瓣和萼片各5 片;蜜盤中大,淺黃色;雄蕊5 枚,晝開型。
‘晉園晚紅’果實較大,鮮棗平均單果重16.8 g,最大果重40 g,較均勻。果實長橢圓形,縱徑4.42 cm,橫徑2.85 cm;果梗短而中粗,梗洼中廣中深;果頂平,柱頭遺存不明顯;果皮深紅色(圖版1),中厚,果面光滑,果點小、圓形、淺黃色、密。果肉厚、綠白色,肉質較細,中等致密,汁液較少,味甜微酸,適宜制干。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4%,可溶性糖含量20.1%~23.8%,還原糖含量9.42%~12.85%,可滴定酸含量0.67%~0.68%,糖酸比29.6~35.5,維生素C 含量4 720~5 224 mg/kg,可食率97.2%。干棗總糖含量77.9%,還原糖含量38.7%,可滴定酸含量1.12%,維生素C 含量298 mg/kg,制干率57.0%,品質中上。核小,細長紡錘形,縱徑2.33 cm,橫徑0.61 cm,平均重0.31 g,不含種仁。
‘晉園晚紅’當年生棗頭枝平均長66 cm,粗1.25 cm,節間長7.1 cm,較軟,易下垂;二次枝長62.8 cm,節間長5.6 cm,曲折度小,有效結果節數3~7 個。棗股抽生棗吊能力中等,1 年生棗股抽生1 個棗吊,2~3 年生棗股抽生2.5 個,多年生棗股抽生3.5 個。棗吊平均長30.3 cm。坐果以棗吊中部為主,自然狀態下果吊率為0.5,用赤霉素處理后果吊率可提高到1.65。
‘晉園晚紅’在定植第3 年開始大量結果,株產達4.2 kg,每公頃(750 株)產量3 150 kg;第5年進入豐產期,株產達6.2 kg,每公頃產量4 650 kg。‘晉園晚紅’高接于18~20 年生的‘木棗’樹上,當年開花株率達31.2%;第2 年全部開花,平均株產3.6 kg;第3 年后進入盛果期,平均株產5.5 kg,每公頃(825 株)產量4 545 kg;第5 年株產達7.2 kg,最高達10.5 kg,每公頃產量5 940 kg。
在山西省柳林縣坡地棗園,‘晉園晚紅’4 月12 日左右萌芽,5 月上旬棗頭枝進入旺盛生長期,中旬進入初花期,下旬進入盛花期;果實9 月下旬進入白熟期,10 月中旬進入脆熟期,為晚熟品種,10 月下旬11 月上旬開始變軟完熟,果實生育期130 d,比‘木棗’成熟期晚20 d;落葉期為11 月上旬,營養生長天數為200 d 左右。
在山西省稷山縣平地園(有灌溉條件,年平均氣溫13 ℃)、永和縣黃河灘地園(有灌溉條件,年平均氣溫10.8 ℃)、柳林縣坡地棗園(旱地,年平均氣溫10.5 ℃)‘晉園晚紅’脆熟期均在10月中旬,并在11 月上旬完熟。
在山西省太原市平地棗園(可灌溉,年平均氣溫9.5 ℃),‘晉園晚紅’果實10 月中旬進入白熟期,未著色即落葉,無法成熟;在興縣鄰近黃河的坡地園(坡地棗園,不能灌溉,年平均氣溫9.0 ℃)10 月中下旬‘晉園晚紅’果實部分著色,未進入脆熟期就開始落葉,也不能完熟。因此,‘晉園晚紅’在太原地區及呂梁棗區的興縣及以北地區均不能露地栽植。
‘晉園晚紅’與‘木棗’嫁接親和力好,高接成活率高,接口愈合牢固。新梢生長旺盛,樹冠和產量恢復快。
‘晉園晚紅’育苗以優質酸棗苗或‘木棗’根蘗苗作砧木為宜。在水澆地、旱平地、黃河沿岸灘地以及丘陵梯田、山坡地均可正常生長結果,但保證其品質優異、豐產穩產,需在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通透性好的壤土地建園。適宜的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10.5 ℃以上,冬季最低氣溫-25 ℃以上,早霜在10 月下旬以后。行株距為4~5 m×3~4 m,每667 m2栽33~55 株。樹形可采用小冠疏層形、主干疏層形及開心形。注意綠盲蝽、食芽象甲、棗癭蚊、棗銹病、棗瘋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晉園晚紅’果實成熟期晚,在脆熟期可以有效躲過雨季而不裂果。2019 年9 月26 日柳林‘木棗’裂果率超過60%,而‘晉園晚紅’還處于轉色期,沒有裂果,10 月15 日裂果率只有5.7%。‘晉園晚紅’果個較‘木棗’大,鮮食口感優于‘木棗’,又保持了‘木棗’早果、豐產、耐寒、耐瘠薄、適應性強的特性,因此,在生產上可以替代‘木棗’品種,作為晚熟制干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