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亮

來到日喀則后,對照著青島畫報資深攝影記者張巖老師在20多年前拍攝的40多張日喀則老照片,我不斷尋找、拍攝,以期呈現這些地方的新舊對比。
兩個多月以來,只要下鄉出車,我都會在車上仔細對照老照片里的地理位置,繼續尋找老照片對應的地點的變化,找到一處就抽空去拍一張,漸漸開始有所積累。
今天我想提一下教育方面,新老照片對比的東嘎情遠希望小學,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是經過1996年、2008年、2020年三次建設、改建、擴建,可以看出明顯的變化。
東嘎情遠希望小學位于東嘎鄉楚貴村,距離日喀則市區24公里。1996年5月17日開工建設,命名為東嘎鄉希望小學,當年7月29日建成,建筑均為土木結構,總投資50萬元,其中青島援藏資金20萬元。2008年,青島援藏投資370萬元,對學校進行改擴建,原來的土木結構校舍改建成了2層教學樓,并更名為情遠希望小學。2020年,青島市第九批援藏組再次投資800萬元,為學校新建一座4層新教學樓和一座學生宿舍樓。現在,東嘎情遠希望小學已經成為東嘎鄉數一數二的大規模學校了。
三組對比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97年—2021年,第一組照片是在學校門口拍的,從中可以看出,校門和校舍徹底發生了變化,校園內原先的土木結構平房教室變成了2層教學樓。第二組照片是在教室里拍的,圖中清晰可見教室內的設施設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三組對比照片則是孩子們上課的特寫,校服發生了變化,孩子們積極向上、昂揚的學習精氣神一點都沒變。
自1995年青島對口支援日喀則以來,青島市一直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援藏工作之初,首先實施“屁股離地”工程,讓孩子們用上遮風擋雨的教室和課桌椅。隨后,青島援藏一批一批接續努力,多方爭取資金投入,著力改善教育設施和辦學條件。從1996年—2006年期間的15所希望小學、2009年的情馨幼兒園、2011年—2015年的江當鄉中心小學連續建設、2014年的齊魯幼兒園到現在的28所小規模鄉村幼兒園集中交付和學前教育三個100%目標的基本實現,都是例證。在硬件完善的同時,青島援藏組結合桑珠孜區實際,以學前教育為試點,啟動城鄉聯動的教育集團化辦學試點,同步實施5+x特色教育及經典誦讀、書法、足球、非遺文化和科普五大課程進校園活動。
今年,青島援藏組還將投資7300萬元建設青少年科普實踐基地,為解決桑珠孜區學位緊張投資6000萬元建設現代化標準的桑珠孜青島小學,上述兩個項目爭取年底基本完工,已向市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申報學校編制申請,并已安排教師到青島綜合實踐教育中心跟崗學習兩個星期,下半年還將再次安排教師到青島綜合實踐教育中心和青島相關中小學幼兒園跟崗學習。9月,還將繼續舉辦日喀則市青少年科技節,并邀請青島專家前來指導。現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的教育事業已經實現了從改善辦學條件到提升教育質量的根本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