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超
(霍州煤電集團汾源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靜樂 034000)
霍州煤電集團汾源煤業5-1021 巷沿5#煤層頂板掘進,埋藏深度378~410 m,設計長度632 m。5#煤層傾角23°~27°,平均25°,平均煤厚15.45 m。
5-1021 巷傾角為20°,斷面為矩形,掘寬4.4 m,掘高3.1 m,掘進斷面13.64 m2。工作面掘進范圍內構造情況簡單,左幫為煤,右幫基本為泥巖,頂板多為泥巖和泥質灰巖,底板多為泥巖和粉砂巖,頂板完整性較好。預計5-1021 巷掘進過程中將揭露兩條斷層,H1=2.5 m(斷上)、H2=15 m(斷下),由于斷層對工作面的掘進和支護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需制定安全有效的支護措施。
斷層在形成時,會導致應力重分布[1],地應力的分布將會有所變化,大主應力σ1=γH,為垂直應力,中主應力σ2和小主應力σ3為水平,此時σ2和σ3均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主應力方向如圖1。

圖1 巷道走向與主應力方向示意圖
由圖1 可知,當巷道掘進至斷層處時,水平應力σ2和σ3均會增大,此時巷道兩幫將會產生應力集中效應[2]。當巷道掘進方向與斷層面垂直時,巷道兩幫的應力和變形均為對稱式發展,此時不易產生應力集中效應。
圖2 所示為巷道掘進方向與斷層位置示意圖。由圖2 可知,當巷道由斷層下盤方向向斷層上盤方向掘進時(圖2 中①所示方向),巷道頂板先通過斷層,此時巷道易發生冒頂情況,而后底板再經過斷層,底板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塌陷。因此需先后對巷道頂板、底板依次進行支護加固。反之,當巷道由斷層上盤方向向斷層下盤方向掘進時(圖2 中②所示方向),需先后對巷道底板、頂板依次進行支護加固。

圖2 巷道掘進方向與斷層位置示意圖
(1)支護方案
由于矩形巷道在巷幫與頂板交接處易產生應力集中,且在經過斷層時更易發生冒頂現象,不利于巷道的掘進和支護。因此,計劃將原先設計的矩形斷面更改為半圓拱形斷面,初次支護為“注漿錨索+金屬網+錨桿+初噴混凝土”,二次支護設計為“U型鋼支架+復噴混凝土”。
將順槽巷道的斷面尺寸更改為:原矩形巷道的下半部保持不變,上半部分改為半圓形,即巷道掘寬不變,掘高改為2.2+1.5=3.7 m。巷道斷面圖如圖3。

圖3 巷道斷面及支護方案示意圖
此支護方案有以下優點:初次支護中,通過注漿錨索向四周圍巖體注入水泥漿液,既使得錨索的支護作用大大提高,而且在圍巖體中擴散的水泥漿液也會與圍巖體粘結為一體[3],使得圍巖體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都有所提高,增強巷道支護效果。初支中的“金屬網+錨桿”支護,結合復支中的U 型鋼支架支護,使得巷道的變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進一步提高了圍巖體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2)支護參數
支護參數包括注漿錨索和錨桿的排間距、材料以及混凝土噴層的配比、厚度等參數。
① 注漿錨索
根據現場情況和施工經驗確定注漿錨索的參數見表1。

表1 注漿錨索參數表
② 錨桿
由懸吊理論[4]可知,錨桿的計算長度l 的表達式為:

式中:l1為外露長度,m;l2為有效長度,m;l3為錨固長度,m。
根據經驗可取l1=0.15 m,l3=0.65 m。
對于頂板錨桿,l2等于冒落拱的高度h,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k 為修正系數,取k=1.5;n 為計算系數,取n=0.22;α0為半圓拱所對應的角度,取α0=180°;l0為巷道掘寬,l0=4.4 m。
將以上參數代入式(2)計算得h=1.4 m,則l2=h=1.4 m。
則 錨 桿 的 計 算 長 度 為:l=l1+l2+l3=0.15+1.4+0.65=2.2 m。
根據錨桿錨固力的計算公式,有:

式中:Q 為錨固力,kN,可根據材料和經驗取值;σt為錨桿抗拉強度,MPa;d 為錨桿直徑,m。
根據經驗取Q=100 kN,σt=350 MPa,根據式(3)可計算得錨桿的直徑d=0.019 m,取d=20 mm。
錨桿間距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s 為錨桿間距,m;c 為巖體粘聚力, kN/m2;γ 為圍巖體容重,kN/m3。
取c=11.2 kN/m2,γ=18.9 kN/m3,則 根 據 公 式(4)得錨桿的間距s=0.57 m,取錨桿間距為0.6 m。取錨桿排距為0.6 m,則錨桿的布置為0.6 m×0.6 m方形布置。在斷層附近,錨桿可適當加密。
③ 混凝土噴層
每立方米砼中各材料用量為:水泥480 kg,水250 L,砂0.7 m3,石子0.8 m3,速凝劑14 kg。取噴層厚度0.2 m,其中初次支護和二次支護各噴0.1 m。
④ 金屬網
金屬網所用鋼筋直徑為8 mm,鋼筋的排間距均為0.1 m,即金屬網格的規格為0.1 m×0.1 m。
⑤ U 型鋼支架
U 型鋼支架選用“直腿+半圓拱”型支架,斷面內為4 個節點、5 段支架。
由以上分析可知,當巷道掘進方向與斷層走向垂直時,巷道兩幫水平應力較小,可減少應力集中現象的發生,對巷道支護有利,因此巷道掘進應盡量選擇與斷層走向垂直的方向。在斷層處易發生冒頂即底板塌陷情況,因此應加強支護。具體施工步驟如圖4。

圖4 巷道過斷層施工步驟
監測方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頂板離層監測和圍巖變形監測。
(1)頂板離層監測
在巷道頂板中心位置處安裝離層儀,對頂板的離層情況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距離斷層最近的測站讀數最大,淺基點讀數為8 mm,深基點讀數為12 mm。由監測結果可知,頂板離層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說明巷道支護效果良好。
(2)圍巖變形監測
分別在斷層位置處和在距離斷層位置7 m 處各布置1 個測站,安裝數顯收斂計用以監測圍巖表面的變形量,每個斷面布置4個測力計。根據監測結果,斷層位置處的測站讀數最大,即最靠近斷層的圍巖變形量最大。測力計讀數如圖5。

圖5 斷層位置圍巖表面變形量
由監測結果可知,斷層位置處巷道左右兩幫最大移進量分別為7.79 mm、12.05 mm,最大底鼓量和最大頂板下沉量分別為1.48 mm、20.87 mm,圍巖表面雖出現較大變形情況,但滿足支護要求。
針對斷層對巷道掘進和支護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5-1021 巷過斷層支護方案,并對巷道頂板離層和圍巖表面變形等情況進行監測。結果表明:在斷層處巷道頂板離層量最大、圍巖表面變形量最大,說明斷層對巷道圍巖的穩定性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但通過對巷道圍巖進行支護后,這些參數都在可接受范圍內,說明支護設計使得巷道圍巖的穩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