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芬,陳偉楚,何春霞
(麗水市中心醫院/浙江大學麗水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兒科,浙江 麗水 323000)
特發性矮小癥系指不伴有潛在病理狀態的身材矮小,患兒一般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水平正常,病因較復雜,與遺傳、環境以及營養等多因素密切相關;以身材矮小、骨成熟延遲以及骨代謝延遲等癥狀較為常見,嚴重影響小兒身心健康[1]?,F代醫學表明下丘腦-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為重要的人體內分泌代謝軸,對促進生長激素分泌至關重要,在胎兒期到青春期的發育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均證實hGH對骨骼發育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介導的,IGF-1的分泌主要依賴于hGH,在hGH刺激下啟動合成[2-3]。生長激素釋放肽(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peptide,Ghrelin)為hGH促分泌素受體內源性配體,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關鍵[4]。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研究證實其在小兒體格及智力發育中的作用明顯[5]。基于此背景,考慮IGF-1、皮質醇、hGH、營養元素水平與特發性矮小癥發生密切相關,但關于這些血清學指標與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體格發育指標的關系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為此本文以入選的75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和75例健康兒童為對象展開臨床回顧性分析,旨在為特發性矮小癥早期診治提供參考,具體結果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麗水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5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歸為疾病組)和同期體檢的75名健康兒童(歸為健康組)資料。納入標準:①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有關特發性矮小癥診斷標準[6];臨床診治資料和隨訪資料完善;出生時身高及體重正常;飲食以及心理狀況無異常;②健康兒童:身心健康;體格發育正常;實驗室檢查生長激素水平正常(生長激素峰值>10mg/mL);性別、年齡、戶籍所在地等資料完整。兩組兒童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代謝性疾?。缓喜乐馗文I功能不全;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骨骼發育障礙;存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慢性器質性疾??;合并心理疾病或慢性器質性疾??;合并內分泌性疾病等。疾病組男51例,女24例;年齡5~11歲,平均(8.36±1.03)歲。健康組男52例,女23例;年齡5~10歲,平均(7.98±2.42)歲。疾病組與健康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較好的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的監護人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①體格發育指標的檢測:采用國家體委研制的身高體重計測量入組受試者身高、體重,并計算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要求測量的精度:身高0.1cm、體重0.1kg;②IGF-1、皮質醇、hGH、營養元素表達水平檢測:肝素抗凝管采集入組研究對象來院晨起空腹靜脈血5mL,常規離心分離血漿留取血清低溫保存待測,免疫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IGF-1、皮質醇、hGH表達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博暉創新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測定入組的受檢者血清鈣(Ca)、鎂(Mg)、銅(Cu)、鐵(Fe)、鋅(Zn)營養元素的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試劑盒由美國Phoenix公司提供;③問卷收集入組對象一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戶籍所在地等。
①疾病組、健康組體格發育指標比較;②疾病組、健康組IGF-1、皮質醇、hGH、營養元素表達水平比較;③血清IGF-1、皮質醇、hGH表達水平與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體格發育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疾病組身高、體重、BMI顯著低于健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7.333、17.565、6.703,均P<0.05),兩組年齡、性別及戶籍所在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疾病組、健康組一般資料和體格發育指標比較
與健康組比較,疾病組血清皮質醇表達水平較高,而IGF-1、hGH表達水平較低(t值分別為3.699、21.123、30.397,均P<0.05),見表2。營養元素(Ca、Mg、Cu、Fe、Zn)較健康組略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2 疾病組、健康組IGF-1、皮質醇、hGH表達水平比較

表3 疾病組、健康組營養元素水平比較
Pearson相關性分析提示,特發性矮小癥患兒血清皮質醇表達水平與身高、體重、BMI呈明顯負相關(r值分別為-0.686、-0.605、-0.594,均P<0.05),而IGF-1、hGH與身高、體重、BMI均呈明顯正相關(r值分別為0.599、0.679、0.564、0.632、0.583、0.579,均P<0.05),見表4。

表4 血清IGF-1、皮質醇、hGH表達水平與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體格發育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特發性矮小癥以身材矮小、發育緩慢等為主要表現,早期不少學者認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遺傳以及骨骼發育障礙等為矮小癥的主要病因[7-8]。近年來下丘腦-垂體和其IGF軸功能異常被認為是特發性矮小癥發生的重要病因,IGF-1、hGH等的活性則直接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但目前關于矮小癥患兒血清皮質醇、IGF-1、hGH、營養元素水平與其體格發育指標的關系尚無定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身高、體重、BMI顯著低于健康組,血清皮質醇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IGF-1、hGH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組,但兩組營養元素比較差異并不顯著,初步說明特發性矮小癥患兒身高、體重和BMI較健康小兒明顯降低,與以往多數研究基本一致,且推測特發性矮小癥發病與生長激素缺乏密切相關。研究表明IGF-1、hGH存在強效的生物活性,在控制細胞生長和功能方面有明確的獨立效果和依賴性,研究證實皮質醇增多癥是特發性矮小癥的影響因素[9-10],而IGF-1分泌受GH調控和機體營養狀況的影響[11]。
本結果發現特發性矮小癥患兒血清皮質醇表達水平與身高、體重、BMI呈明顯負相關,但IGF-1、hGH與身高、體重、BMI均呈明顯正相關,表明血清皮質醇、IGF-1、hGH與矮小癥發生密切相關,皮質醇表達水平或在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以及兒童生長發育方面存在顯著的負反饋作用。研究發現在特發性矮小癥患兒中血清生長素、IGF-1水平較健康兒童明顯低而Ghrelin表達明顯高,證實特發性矮小癥hGH分泌與IGF-1水平密切相關并參與小兒生長發育的調控[12]。另有研究證實外源性Ghrelin、IGF-1有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13]。而皮質醇在情緒、健康、炎癥、血管和血壓間聯系中發揮作用,研究證實皮質醇可有效維持結締組織(如骨骼、肌肉及皮膚)的正常功能[14]。皮質醇在特發性矮小癥中的發病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究。IGF-1屬于多肽類分泌激素,其與胰島素功能十分類似,利于機體糖原的攝取,有助于機體葡萄糖利用率的提高,促進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此外IGF-1還可刺激細胞的有絲分裂,促進小兒的生長發育。周尚謙[15]也報道IGF-1在胎兒宮內生長發育中起重要作用。故推測特發性矮小癥患兒血清IGF-1、皮質醇、hGH水平變化與體格發育存在關聯性,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未來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本研究并未證實營養元素與小兒生長發育密切相關,或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導致結果存在一定偏倚有關。
本次研究雖初步證實了血清皮質醇、IGF-1、hGH表達水平與特發性矮小癥的發生密切相關,為特發性矮小癥早期診治提供理論依據,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以及研究對象來源較為集中,研究結果的代表性不足,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研究,以提高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