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伊,吳克義,張春麗
(杭州市兒童醫院兒內科,浙江 杭州 310014)
腺病毒肺炎(adenovirus pneumonia,AP)是常見的一種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高熱、三凹征、喘憋、嘔吐、腹瀉及指甲青紫等,嚴重患兒可能累及其他系統,從而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3]。目前,針對小兒AP尚無特效治療手段,主要采用抗病毒和抗炎治療,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5]。丙種球蛋白主要是從人血漿中提取的、由抗原刺激人免疫系統后生成的免疫物質所制成的生物制劑,具有抗感染和增強免疫調節功能作用。甲潑尼龍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減少細胞因子生成等作用,對免疫過程有重要影響。因此,本文研究旨在探討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小兒AP療效及對免疫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杭州市兒童醫院就診的AP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關于AP的診斷標準[6];②患兒咽拭子腺病毒抗原陽性;③患兒年齡≥6個月;④獲得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伴衣原體感染或支原體感染患兒;②合并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患兒;③過敏體質患兒。按不同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丙種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31例和對照組(甲潑尼龍)31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3.45±0.87)歲,最小8個月,最大9歲;病程(11.54±1.97)天,最短4天,最長31天。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3.37±0.90)歲,最小7個月,最大8歲;病程(12.03±1.86)天,最短5天,最長28天。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兩組患兒入院給予補液、解痙、退熱、平喘、吸氧等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甲潑尼龍(注冊證號:H20170197,規格:40mg)2mg·kg-1·d-1,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丙種球蛋白(國藥準字:S10970032,規格:50mL:2.5g)250~400mg·kg-1·d-1,每日1次。兩組療程5~7天。
①治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經胸片檢查示炎癥完全吸收,且患兒血清腺病毒抗體IgM陰性;②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且經胸片檢查示炎癥吸收明顯;③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且經胸片檢查示炎癥部分吸收;④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且經胸片檢查示炎癥未吸收。
①觀察兩組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②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免疫功能變化,采集患者2mL外周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術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③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炎癥因子變化,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④觀察兩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6.78% vs.74.19%,χ2=4.67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AP患兒療效比較[n(%)]
觀察組AP患兒咳嗽明顯緩解、退熱和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2.409、10.435、7.375,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AP患兒主要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兩組AP患兒治療后CD3+、CD4+和CD4+/CD8+較治療前均升高(均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AP患兒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7.330、7.549、4.769,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AP患兒免疫功能變化比較
兩組AP患兒治療7天血清PCT、CRP較治療前均降低(均P<0.05),且觀察組AP患兒治療后血清PCT、CRP水平低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4.782、6.509,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AP患兒炎癥因子變化比較
觀察組患兒有1例出現欣快、興奮、易激惹等精神癥狀,完善療程后停用激素上述反應消失;對照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AP多數病情變化快,容易導致呼吸衰竭和全身炎癥反應,尤其對嬰幼兒的影響更為嚴重。其發病機制可能為患兒輔助性T淋巴細胞功能異常、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及患兒的營養狀態差等因素引起病毒無法清除[7-8]。AP患兒采取早期病原學診斷、積極防治并發癥、盡早病原學治療對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甲潑尼龍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調節性作用,且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癥因子產生[9]。丙種球蛋白是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蛋白,可提高機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病毒的殺傷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同時具有直接抗炎作用[10]。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AP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AP患兒應用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觀察組AP患兒咳嗽明顯緩解、退熱和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AP患兒應用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可減輕患兒癥狀和體征。
腺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其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病情嚴重者會顯著抑制細胞免疫功能[11]。腺病毒與機體免疫應答斗爭中,存在多種機制逃避T淋巴細胞的攻擊[12]:①腺病毒感染導致CD4+淋巴細胞下降,CD8+淋巴細胞升高,從而抑制機體免疫功能;②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AP患兒治療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AP患兒應用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可增強患兒免疫功能。
炎癥因子與AP發生、發展關系緊密[13]。PCT是評價感染,尤其細菌感染最敏感的一種指標,但在腺病毒感染中,PCT可顯著升高。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機體受感染時水平迅速上升[14]。因此同PCT類似,CRP在腺病毒感染中可顯著升高。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AP患兒治療后血清PCT、CRP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AP患兒應用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可減輕患兒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丙種球蛋白聯合激素治療小兒AP療效良好,且可增強患兒免疫功能,減輕患兒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