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
(撫順第四醫院放療一科,遼寧 撫順 113123)
鼻咽癌主要指發生于鼻咽上部和兩側之間的惡性腫瘤。鼻咽癌在我國是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居我國高發癌癥第8位,臨床癥狀為鼻塞流涕、鼻出血、視力下降、聽力下降等。鼻咽癌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鼻咽癌患者需盡快治療,以恢復身體的正常機能[1]。目前臨床上對鼻咽癌均采用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目前效果最好、速度最快的治療方案。鼻咽癌早期采用放射治療效果顯著,可達85%以上的5 年存活率,中期可達到60%以上,晚期或治療后又復發的患者必須采用放射和化學的雙重治療,才能達到40%以上的5 年存活率[2]。鼻咽癌的治療工作與研究分析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醫療難題。本研究通過選取本院收治的80 例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并分析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67.2±1.7)歲。實驗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68.7±1.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鼻咽癌疾病診斷條件;無精神病史;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遵從醫囑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鼻咽癌治療護理工作,包括病情監測、指導用藥、生活護理、心理疏導等基礎性護理內容。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放射治療: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與醫生,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癥狀、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心理狀態的不同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開展針對性治療,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嚴重性[3]。①利用圖片、視頻、文章等配合講解科學治療的成功案例,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抗拒治療的消極情緒,通過定期開展講座、授課進行健康教育,組織患者之間交流討論,分享疾病治療心得,引導患者保持平靜心態,以積極、正確的科學態度對待鼻咽癌。②在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增加營養干預和合理用藥的內容,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生活習慣制訂科學的飲食計劃和用藥方案,讓鼻咽癌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接受長期服藥的治療方案[4]。③放射治療方法。選擇適合的放射線:采用醫療機器設備,如醫用直線加速器、鈷60治療機等,放射線的選擇要根據鼻咽位置的深淺程度,應選擇深度高、骨吸收少、穿透力大、皮膚量低的γ射線或X射線,如68MV的直線加速器進行放射治療[5]。照射方式:鼻咽周圍位置區域進行照射,每天劑量為DT 180 cGy次,每次4 D,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共需要照射32次,總共劑量為DT 60 Gy,頸部區域每天1次,每次180 cGy,每周4 d,共照射34次。治療總劑量:通常達到鼻咽位置DT60 Gy,頸部淋巴周圍DT 55~60 Gy[6]。由醫護人員觀察腫瘤并記錄腫瘤殘留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腫瘤殘余情況和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包括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生理功能評分和環境因素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腫瘤殘余率分優(患者無腫瘤殘余情況)、良(患者腫瘤殘余較少)、中(患者腫瘤殘余較多)、差(患者腫瘤殘余很多)4 個指標。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7]。治療依從性以百分率表示,包括配合隨訪、科學用藥、飲食起居3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環境因素75.2±2.4 60.1±2.7 26.436 0.000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0 40心理功能74.7±2.6 61.2±2.1 25.547 0.000社會功能70.3±1.9 59.8±2.3 22.260 0.000生理功能73.2±3.7 51.7±3.9 25.294 0.000
2.2 兩組腫瘤殘余情況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腫瘤殘余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腫瘤殘余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umor residual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物質水平的日益提高,鼻咽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越來越高,且日趨嚴重,大多數鼻咽癌通常由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導致。在進行放射治療后,治療效果受多種原因影響,所以通常需以腫瘤的殘余情況作為判斷治療效果的依據,對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簡興等[9]研究報道一致,說明對鼻咽癌患者實施放射治療及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這是因為放射治療敏感性可使殘留的腫瘤逐漸萎縮,能明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質量,促進身體機能恢復;此外,在放射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營養干預,不僅能保證治療效果,還能促進機體恢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實驗組腫瘤殘余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患者實施放射治療可有效減少腫瘤殘余。這是因為常規治療和護理干預并不能準確確定容易復發的T分期患者腫瘤的靶區,缺乏個體化、局限性,故治療效果和干預效果并不顯著。放射治療可確定腫瘤病灶,在限制周圍敏感器官受量、提高腫瘤劑量中具有顯著優勢,通過三維空間并結合腫瘤的性狀分布,能更好地使腫瘤萎縮,也能避免累及周圍組織;此外,放射治療的纖維化可減少局部氧氣,抑制腫瘤細胞的血供,促使其逐漸萎縮、壞死。因此,采用放射治療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腫瘤殘留率。實驗組配合隨訪、科學用藥、飲食起居方面的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在放療期間,通過采用圖片、視頻、文章方式向患者講解鼻咽癌、放射治療作用、治療意義,可使患者意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對提高生存率有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此外,開展講座、課堂進行健康教育,由病情顯著改善的患者分享治療心得,可增強其他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在健康教育中增加用藥指導、營養指導等內容,也能提高患者健康飲食、合理用藥的依從性[10]。
綜上所述,鼻咽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腫瘤殘余優良率較高,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鼻咽癌復發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