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寸晶晶
(中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廣東 中山 528403)
鼻息肉的發生與眾多疾病相關,由于鼻黏膜損傷導致,臨床治療時需去除病因,消除炎癥,并控制感染[1]。目前多采用鼻內鏡術進行治療,由于鼻內鏡全程可視,視野較好,可較為精準的去除病變組織,并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促進生理功能恢復[2-3]。但術后患者常出現嗅覺功能障礙,嗅覺功能恢復較慢,因而對術后影響患者嗅覺功能恢復的因素進行分析,可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避免[4]。基于此,本研究選取80 例鼻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鼻息肉患者鼻內鏡術后嗅覺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鼻息肉患者臨床資料。根據術后3 個月患者嗅覺功能恢復情況分為恢復組(n=56)與未恢復組(n=24)。恢復組男32 例,女24 例;年齡21~63 歲,平均(41.20±1.23)歲。未恢復組男13 例,女11 例;年齡20~65 歲,平均(41.23±1.24)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5];均行鼻內鏡術治療;均可定期進行復查。排除標準:手術失敗者;有鼻部其他疾病、顱內腫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術前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統計(性別、年齡、生活習慣等);記錄患者術中情況,包括是否有過敏性鼻炎、病灶的位置、鼻中隔偏曲情況、病灶大小、手術情況及術后恢復等。術后3 個月,對患者進行復查,嗅覺測定依據美國康涅狄格化學感覺臨床研究中心(CCCRC)方法[6],包括覺閾值(以正丁醇為嗅索,1∶2連續稀釋11次,濃度由高到底為0~11分,測試者將不同濃度的正丁醇置于瓶中,并取1瓶同容量的水為對照,若連續正確4次區分同一濃度正丁醇則為該閾值)和識別(將不同嗅物裝進不透明的瓶子中通過嗅覺進行識別)測試,取平均值為最終檢測結果,評分>6分表示嗅覺功能恢復正常,≤6分則表示未恢復正常。
1.3 觀察指標 分析影響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恢復的相關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恢復組吸煙、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術后并發癥占比低于未恢復組,病灶直徑小于未恢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鼻息肉患者鼻內鏡術后嗅覺功能恢復的單因素分析[n(%)]
2.2 多因素分析 將經χ2檢驗單因素分析證實為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吸煙、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術后并發癥、病灶直徑納入自變量,并進行賦值(吸煙:1=是,2=否;過敏性鼻炎:1=是,2=否;鼻中隔偏曲:1=是,2=否;病灶大小:1=>8.5 mm,2=≤8.5 mm;術后并發癥:1=有,2=無),將鼻息肉患者鼻內鏡術后嗅覺功能恢復情況作為因變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發現,吸煙、伴有過敏性鼻炎及鼻中隔偏曲、病灶>8.5 mm、術后并發癥均是導致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未恢復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影響鼻息肉患者鼻內鏡術后嗅覺功能恢復多因素分析
鼻息肉是導致患者出現嗅覺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由于空氣進入嗅區受到障礙而導致嗅覺功能退化,且誘發該疾病的因素較復雜,且患者術后易出現復發,預后較差,內鏡術雖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部分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恢復較慢,可能與患者的鼻黏膜出現損傷相關[7]。目前關于鼻息肉術后影響其嗅覺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通過對80 例行鼻內鏡術的鼻息肉患者進行分析發現,24例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未恢復,提示術后部分患者存在嗅覺功能障礙。可能與術中鼻黏膜損傷相關,且術后換藥、術腔填塞等可使黏膜水腫糜爛等,導致鼻息肉復發,影響嗅覺功能恢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恢復組吸煙、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術后并發癥占比低于未恢復組,鼻息肉直徑小于未恢復組(P<0.05),提示吸煙史、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病灶較大、術后存在并發癥均可影響患者術后嗅覺功能的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香煙中含有的有毒物質較多,毒性物質經過口鼻部進入機體,在此過程中可對鼻黏膜產生刺激,導致機體不適感,造成人體的味覺、嗅覺功能紊亂,出現嗅覺減退癥狀;過敏性鼻炎可引起鼻腔經常性腫脹,血液回流受阻,鼻黏膜的毛細血管出現擴張,從而造成黏膜損傷[9]。鼻中隔偏曲導致通氣受阻,因缺乏必須的嗅素而造成嗅覺遲鈍或缺失[10]。而術后引起的并發癥可進一步造成機體炎癥破壞鼻黏膜。而鼻息肉病灶較大時,手術范圍較大,引起的創傷相對較重,導致鼻黏膜損傷嚴重,影響嗅覺功能。進一步探討發現吸煙、伴有過敏性鼻炎及鼻中隔偏曲,且病灶>8.5 mm及術后出現并發癥均是導致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未恢復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吸煙、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病灶>8.5 mm及術后并發癥均是導致患者術后嗅覺功能未恢復的危險因素,治療鼻息肉時需針對性進行干預,避免危險因素。